從漁村到預備戰地,馬祖隨時都在準備迎接一場未曾到來的戰爭
「戰地政務」是如虛如實的框景,人們置身其中,亦遠眺未來
超過六十位不同世代馬祖人口述訪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可曾想過,二戰後日本人在臺灣的房子,撤退時都怎麼處理的? 那些消失的日本建築,居然都只剩下威權時期的歷史記憶! 要了解真的臺灣, 就不能錯過這些「被消失的建築」! 解密史料、檔案,抽絲剝繭還原建築也還原真相, 穿越百年,神遊老房子離奇的前世今生, 讓我們看見日治時期大眾生活的樣貌, 重新用新視角...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本書梳理高山原住民從「現地保留」到「下山種稻」的轉折過程,並透過41張精細的地圖與社會網絡圖,說明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如何在移住過程中被打散重組。全書立基於事件時間性,闡明歷史的路徑依賴、時間異質因果、全局偶連性等特性,並駁斥「強制下山乃歷史進程之必然」與「統治者為了分...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本書從制度沿革、人口統計、戶口檔案與調查資料中抽絲剝繭,一一破解關於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為什麼只有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為什麼只有臺灣值得中國終須一戰?為什麼只有臺灣對中國至關重要? 臺灣在中國近代數百年來政權的地位經常隨著種種因素而變動,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與外部強權的關係,並始終觸發中國領導人「必須控制臺灣才能保障中國大陸安全」的焦慮。本書運用多種史料,包括歷史檔案、政府宣言...
從漁村到預備戰地,馬祖隨時都在準備迎接一場未曾到來的戰爭
「戰地政務」是如虛如實的框景,人們置身其中,亦遠眺未來
超過六十位不同世代馬祖人口述訪談
連江縣政府 x 春山 合作出版
風雲際會的年代,漁民、農民、難民、軍人、新移民相遇於閩江口島群,逐漸形成「馬祖人」。
一九四九年開始,馬祖從蕞爾漁村成為戰地前線,經歷一場「軍管」下的魔幻之旅,持續在為一場未曾到來的戰爭做準備──長年的宵禁、海禁、構工,不准放風箏、養鴿子、打籃球,還有時不時的炮擊威脅。居民賴以為生的海,頓時成為充滿危險與禁忌的場域,原來咫尺可近、親屬關係與貿易往來熱絡的「對岸」,成為有通敵疑慮的禁地。
馬祖的語言、文化、風俗甚至歷史記憶都與臺灣本島截然不同,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馬祖沒有經歷日治時期,但卻有美軍擔任教練的中學棒球隊。馬祖人共有的記憶或許是──搭乘軍艦一路搖晃嘔吐到臺灣、大批軍人所帶來的軍需經濟、在軍方「管、教、養、衛」方針下所鍛鍊出的精神韌性。直到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實驗,馬祖與金門成為臺灣最後解除戒嚴的地方。
當戰地政務解除,馬祖大幅裁軍,該如何面對失去了軍需生意的另一次衝擊?新世代的馬祖人又如何面對國族認同、兩岸往來、博弈公投?本書以馬祖為座標,交織不同世代、超過六十位馬祖人的聲音,勾勒出馬祖列島的過去與現在,更觸及不同世代馬祖人對未來的想像與掙扎,企圖呈現不僅異於本島、各島間也多元紛雜的面貌。
專文推薦
劉宏文 馬祖文史工作者
童偉格 作家
何致和 作家
好評推薦
宋怡明 Michael Szonyi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王花俤 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學會創會理事長
傅朝卿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
何欣潔 離島出版總編輯
李易安 記者、《斷裂的海》共同作者
阿潑 文字工作者
作者簡介
陳泳翰
前媒體人,二○一八年起以東莒島為基地,開始參與馬祖社區營造及文史調查工作。餘暇則嘗試產業歷史等跨領域寫作,著有《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合著,衛城,二○一七)、《智能工廠來了》(天下,二○二一)。其他馬祖相關文章,散見《新活水》專欄〈東莒博物誌〉。
廖億美
文化工作者,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登入馬祖,二○○七年開始在馬祖長期駐點,主理社區營造、聚落保存活化、戰地遺產保存轉譯、藝術介入等各項工作。二○二二年擔任馬祖終止戰地政務三十週年論壇、特展及專書計畫總策畫。
黃開洋
臺大地理所博士生,二○一六年因為論文開始踏入馬祖,並在此服役與從事史料訪談及環境規畫工作。著有《味道的航線》一書,曾擔任《鄉間小路》專欄作者,另有作品刊於《壓浪》、《唯讀福州》平臺。目前擔任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第四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
合作出版單位 連江縣政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