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時代【十週年經典回歸.2025年重新校訂版】
0 篇書評

野心時代【十週年經典回歸.2025年重新校訂版】

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Age of Ambition :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

  • 出版日期: 2025/01/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7509166
  • ISBN: 9786267509173
  • 字數: 255,087
紙本書定價:NT$ 650
電子書售價:NT$ 45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大獎
十週年經典回歸,2025年重新校訂版
特別增加作者新序,細述此後十年中國的變化

如果每個時代都有它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傳記
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前的那個時代
則是由歐逸文來蓋棺定論──冠之以「野心時代」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560

    十年前,我們靠《野心時代》認識崛起且充滿機遇的中國 十年後,我們靠《國之荒原》理解空轉而岌岌可危的美國 ★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得主, ★《野心時代》、《喬.拜登》作者最新報導文學作品 離開家鄉十數年的歐逸文發現,美國在這二十年間 已成為一片道德精神上的「荒原」,百病叢生 白人、黑人,有錢人、...

  • 電子書: NT$ 455

    「技術人」持續迭代的英雄史詩 來自微軟AI執行長、AlphaGo生父,不容錯過的吟遊敘事 ——人類終於來到技術的「控制邊緣」—— 我們需要智識上的悲觀,意志上的樂觀,如同站在峭壁上眺望未來 哈拉瑞、康納曼、比爾蓋茲——齊聲推薦 ☆☆☆入圍《金融時報》2023年度商業圖書獎名單☆☆☆

  • 電子書: NT$ 322

    大蒙古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治理遼闊國土與多民族的跨域帝國 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時代,顛覆了世界史,更是歷史上游牧文明的頂點 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分水嶺,理解世界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 日本長銷經典!臺版絕版多時,十週年紀念重現經典

  • 電子書: NT$ 406

    繼《火藥時代》、《決戰熱蘭遮》, 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再挑戰世人對19世紀歐洲人的中國推論! 小說般的流暢敘事、比小說更難以預料的過程和結局, 揭露一段幾乎被世間遺忘的真實歷史故事。

  • 電子書: NT$ 350

    本書以獨創的金融角度與生動詼諧的語言,剖析歷朝歷代的盛衰密碼。 無論盛世或亂世,都有金錢力量在背後驅動!看「金融制度」如何影響國力,催發歷代興亡與迭替。

  • 電子書: NT$ 350

    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流民; 顛覆傳統政治史觀,從「經濟社會」角度,改變你曾經以為熟悉的歷史。 本書參考豐富的史料文獻,除了從各朝代正史典籍、奏摺、文學作品、畫作,還從歷朝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證據,挖掘出教科書沒說的歷史真相。

  • 電子書: NT$ 294

    被餵養,比被監視更糟! 愛與快樂,遠比暴力和恐懼更能控制人民 獨家收錄《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導讀   ★ 與《我們》、《一九八四》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常送人的一本書   ★ 翻譯家梁永安全新譯本   ★ 20 世紀最佳百大小說   ★ BBC:塑造我們世界的 ...

  • 電子書: NT$ 420

    ──破解流行於今天美國各種左派批判理論的話題之作── 出版後迅速躍居亞馬遜排行榜哲學類書籍首位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推薦 激進左膠們,如何使一切都成了種族、性別和身分問題 進而危害自由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發展?   話題熱議破表!直擊「政治正確」最大問題   歐美讀者...

  • 電子書: NT$ 350

      「我被人從背後捅一刀時,要告訴我是誰的手握著這把刀。   是我全心全意餵養、栽培的那隻手嗎?」

  • 詳細資訊

      十年前,這本書是西方大眾理解新中國的最佳指南
      現在,則成了一個時代的絕唱

      十年前正在崛起的中國,是另一個宇宙嗎?在政治高壓與經濟發展的高速輾壓之下,一度是集體合唱的國族敘述,卻碎裂為十億個有血有肉、具個人特質而孤單奮鬥的故事。十年過去了,這個國家的民眾,真的有跟中國一起崛起嗎?

      ❏ 什麼是「野心時代」?
      在十年前,作者認為中國由兩個宇宙組成:既是全球最新超強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極權國家。書中描述兩股力量的強烈碰撞:個人的野心志向與國家機器的極權高壓。

      當時的中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蠢蠢欲動的情緒。官方用「中國夢」來回應,將其描述為一種復興強國的欲望;作者則敏銳精準地捕捉到這種情緒,但他將之稱為中國的「野心時代」。

      ❏ 歐逸文筆下的中國,為什麼和很多台灣人所見的不一樣?
      少年時的歐逸文被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強烈吸引,當時廣場上的學生,年紀只比他稍大一點;大學一年級,他修讀了現代中國政治史;1996年,他第一次到北京,停留半年學習語言,震驚於這座首都在鏡頭未達之處,不管在精神及地理上,更像朔風橫過的蒙古草原而非霓虹燈閃爍的香港;兩年後他再回到北京,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純粹因為這是在八九天安門事件中最積極參與的大學,當時九成的學生都參加了示威活動,但在此修讀語言的夏天,作者卻發現人們最迫切渴望的,是要去滿足澎湃的消費欲望。

      2005年,作者正式遷居北京,擔任《芝加哥論壇報》駐北京社長;2008年同時擔任《紐約客》駐北京特派員。在這段時間的中國,正以巨大而高速的方式蛻變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樞紐,但作者同時看到的,卻是使人錯愕不安的各種真實社會面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政治獨裁的高壓無處不在;人們追逐成功,同時也備感空虛,轉投信仰以尋求內心的安寧;人們追求真相,卻也害怕自我意識的覺醒澆灌了個人主義,同樣會滋生割裂感與不安。作者指出,由遠處看,人們描述中國已無可逆轉地邁向康莊大道,但是在內部,人們則更小心謹慎。中國的一切,都是靠鐵、淚水及火而取得的,中國人比誰都更曉得一切無常。在北京的最後幾個月,那種脆弱感更深地纏繞著作者。中國太複雜多樣,一直難以定義,作者則敏銳地捕捉了眾多不同社會階層人物,記錄那個當下最真實的時代群象。

      ❏ 十年後此書再版意義與作用
      2013年當作者離開中國時,正好是新一界政治班子的交接,此書的最後,就寫到這交接的一幕。

      習近平上台後,全世界都看到中國如何加速走向更為封閉極權的帝國方向,在萬馬齊瘖的今天,這本書裡的一些異議人士早已不再存在,或已消失於公眾視野之內,而此書正好記錄了他們最為發光發熱的時刻,一個少數人仍然可以發揮出極大影響力的時代。

      書中所記錄的各種人物,不論是社會名流首富、敢作敢為的先鋒還是尋常百姓,不論他們站在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哪一端,歐逸文都栩栩如生地描繪這些人,潛入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將他們置於轟動全球的一些公共事件的背景之下,以及現代中國的政治和歷史邏輯框架之中,來檢視他們所共同呈現的時代面貌。

      十年後回頭去看,此書剛好記錄了中國一個甚為殊異、可一不可再的時代;正好與今天的中國強烈對照:有哪些變化讓人目不忍睹?有哪些變化使人瞠目結舌?

      ❏ 架構與內容
      此書內容非常豐富,分為財富、真相與信仰三大部分,共二十四篇章。

      以上三者都是在過去共產黨管治的頭五十多年裡因為政治與貧窮,中國人從來沒有機會可以獲得的,但在本書所記錄的時代裡,中國人首次有了管道去追求這三樣東西,而且孜孜不倦的想要得更多。與此同時,國家不斷使出新招式,想對人民的生活與思想層面加強管控,甚至連列車服務員微笑時能露出幾顆牙齒都想管,這與網路開始流行起來,對個人主義、自主權更廣泛追求的公眾意識大相抵觸。
     
      這本書奠基在作者長達八年的數百篇深入訪談之上,行文側重在不同社會領域中打拚的男男女女,他們奮力想從某一領域闖出一條路到另外的領域,不僅限於經濟,也涉足政治、思想及靈性上的追求。

      這些人當中有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也有不見經傳的無名者。如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異議人士劉曉波;敢於把政治干預化為作品、在國際聲譽日隆但在中國引起爭議的藝術家艾未未;同時賺得公眾掌聲與財富的偶像作家兼賽車手韓寒;被譽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精於掌控挑戰尺度的《財經》(後創辦《財新》)創辦人及總編輯胡舒立;為農民及殘疾人士維權,控告地方政府在計劃生育政策中對婦女濫用暴力行為,因而被長期軟禁最後逃到美國北京大使館的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從台灣泅水叛逃至中國、後成為著名經濟學家的林毅夫(本名林正誼);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甚熟悉,但曾於中國知名度甚高的人物,如「瘋狂英語」的創辦人李陽與他的學生「門徒」麥高;中國最大相親網站創辦人龔海燕;用近乎虔誠的方式復興愛國主義、與今天「小粉紅」可能大相徑庭的「憤青」唐杰;以及網路身分是詩人、真實身分是從農村移居北京的清潔工等人物。

      ❏ 出版後的「歐逸文旋風」
      十年前當此書出版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商業週刊》等西方各大主流媒體及政治觀察家一致讚賞;連《新浪》、《搜狐》、《南都周刊》、《外灘畫報》、《新週刊》、《人物週刊》等中國主流媒體也紛紛評論,連線採訪;當時的《亞洲週刊》、《蘋果日報》、《中國時報》、《明報》、《風傳媒》等港台媒體也都熱烈討論歐逸文旋風;當時因為不願被中國閹割審查,作者放棄簡體版權,只有繁體台灣版,最為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野心中國。

    作者簡介

    歐逸文(Evan Osnos)

      出生於倫敦,1998年哈佛大學畢業後加入《芝加哥論壇報》,並在2002年派駐開羅,負責伊拉克戰爭、埃及、敘利亞等中東事務的報導。2005年遷居北京,擔任《芝加哥論壇報》駐北京社長,他的報導團隊在2008年榮獲普立茲調查報導獎。2008年他繼何偉(Peter Hessler)之後擔任《紐約客》雜誌駐北京特派員,一直到2013年。他目前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負責政治和外交事務的報導。

      歐逸文被評價為是繼何偉之後,描述和詮釋中國最好的作家和媒體記者。歐逸文擅長將中國人和中國的公眾事務放置在廣闊背景和歷史脈絡中,勾勒出複雜的中國全景圖。2013年歐逸文離開北京後,將其在中國長達八年的訪談紀錄,鎔鑄成他的第一本著作《野心時代》,該書當年在美國捲起一股旋風,上自政治人物,下到普通百姓,人人都需要一本《野心時代》來理解中國的社會和社會。《野心時代》最終也在2014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殊榮。

      歐逸文的第二本著作是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的傳記,歐逸文對拜登的採訪始於2014年,前後專訪了四次。為了撰寫《喬.拜登》,歐逸文訪問美國政界超過百位以上的人士,包括歐巴馬、拜登的家人、長期的助理、華府及德拉瓦州等地的反對派及相關人士。

      2021年1月6日歐逸文第一線報導美國國會山莊襲擊事件,9月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著作Wildl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Fury,此書中文版《國之荒原》2024年由八旗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潘勛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共譯有書籍四十餘本。

    馮奕達(新版作者序)

      專職譯者,長照貓貓中,會打鍵盤跟彈吉他,二十色四季拉拉熊還缺八隻。政大歷史系世界史組碩士,譯有《鐵與血之歌》、《價崩》、《現代菲律賓的誕生》、《羅馬皇帝》等N本書。N為有理數。

    媒體推薦

    國際讚譽

      ▸ 本書刻劃出中國人民在於自我認同、價值觀與未來等極度不安狀態下的樣貌,令人深刻難忘。——《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 關於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有著極為精采與生動的描繪。——《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歐逸文曾經在《紐約客》中以幽默的生動筆法,鉅細靡遺闡述了新中國的樣貌,無論在中國或者西方,他證明了自己是最佳的中國觀察者;如今,在《野心時代》中,歐逸文更進一步深入剖析了中國「鍍金時代」所面臨的欲望、挑戰與困境。全書宏觀,更具前瞻性。——《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 本書充滿了迷人的故事、優雅的文字、巧妙的語境,以及精闢的見解,組合成近年最精於鋪陳、觀察角度最細微的中國書寫。——《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 透過身歷其中的人民,其耀眼奪目的故事,了解中國「鍍金時代」引人入勝的歷史。——《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 報導帶有獨到見解,為洞見更寬廣的趨勢極盡諷刺之能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以流利的敘事、緊湊的視角,帶領讀者直擊中國搖擺於黨的控制和個人崛起間的衝突。——《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 歐逸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溫和,就像他那雙淺藍色眼珠一樣。比如,談論起中國食品安全這個話題時,他會特意說到此事在美國被放大了不少。另外,與很多西方記者不同,他讀著《環球時報》上那些劍拔弩張的新聞,不但不感到憂慮,反而經常覺得有趣。——《人物》(Portrait)

      ▸ 歐逸文熟練地記錄著中國人民在過去三十五年,因公眾媒體與意識形態的僵持所造成的社會緊張中,個人生活的顯著變化。——《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 中國的崛起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最重要的大事。歐逸文捕捉了這個國家奮鬥不息、驚天動地的變化,透過生動的描述,讓我們會心一笑。《野心時代》的確是一部思路細微、寫作能量強大的偉哉巨作。——戴斯特.費爾金斯(Dexter Filkins),《永遠的戰爭》(The Forever War)

      ▸ 在「中國觀察」這方面,歐逸文是近年來最積極、專業且面面俱到的觀察家。——何偉(Peter Hessler),《尋路中國》

      ▸ 歐逸文是美國媒體的後起之秀,會選題目,採訪深入而全面。他把中國大陸的生活百態寫得很傳神,又細膩,頗能把握野心勃勃的新中國的社會脈動。——《中國時報》(China Times)

      ▸ 觀點全盤透徹,論述鏗鏘有力!——《紐約時報週日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Book Review)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1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