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創作獎★
哥哥沒有戰死,他只是變成了猩猩。
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
是哥哥,還是猩猩?
皮與骨,豈能是一刀就切得乾淨
陳思宏第三部彰化在地小說 剋是傷害、是約束,是帶著刀鋒的愛……。 她們剋父母、剋伴侶、剋孩子 甚至剋死了夏天 她們是有名的破格掃帚星,社頭痟查某 她們知道所有事情 你願意和不願意承認的所有事情 她們知道,有人就要死了……。
★一本以「能高野球團」為靈感起點的小說 ★旅荷臺灣作家Nakao Eki Pacidal,凝視家鄉的溫柔之作 ★深刻描繪殖民時代底層角色對抗命運的努力與情感糾葛 ★跨越百年的雙線敘事,融合自我追尋與青春成長
被譽為恐怖文學版的《百年孤寂》 上市四十年後口碑大爆發,歐洲累積銷售超過200萬本的恐怖經典,首度中文化! 「如果水位漲到那麼高,那女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中文版電子書完整收錄這個1983年以六本平裝小說系列連載出版的家族故事,保證能夠帶給讀者最頂級的閱讀享受。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我說,現在是你一生中工作最努力的時候嗎?」 當你拆開昨天的箱子,打開今日的抽屜, 你會看到一無所有,還是自己? 十四篇短篇小說,李佳穎使昨日並生假真。 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獲文學大獎,陸續出版《不吠》、《小碎肉末》後,李佳穎旋即消失,成了文壇的都市傳說,二書成為熱愛小說之人必讀的...
一切正在發生的事都剛剛好極了。 凹槽,罅隙,碎是語言的裂縫, 各安其位吧,意義將自其中茂生。 十一篇短篇小說,構築李佳穎小說世界與碎片。 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獲文學大獎,陸續出版《不吠》、《小碎肉末》後,李佳穎旋即消失,成了文壇的都市傳說,二書成為熱愛小說之人必讀的夢幻逸品,一旦擁有,...
圓山動物園旁邊,住著高山一君與正夫、輝夫一家人。他們以製作精美的標本維生,即便在日本人的統治下,五官深邃的他們並不真正好過,但家人間的情感與支持,讓他們總能繼續度日,在飯桌上談笑風生,並不時傳遞觀察動物神態的知識。
弟弟正夫一直以來景仰著哥哥輝夫,他喜愛哥哥的堅毅、勇敢,那雙有力的手,有一天也會傳承多桑的技藝吧。然而,不顧家人反對,輝夫有天鄭重宣布,他要加入「高砂義勇軍」,為民族效力,讓家族擺脫恥辱、榮耀他的血脈。
儘管等著他的,是印尼熾熱的熱帶叢林,猩紅黏膩的血水,同袍的斷肢殘臂,但他不會死,他要活著回家。
在台灣的弟弟,卻沒有等到哥哥回來,他最終拿到的,是一只殘薄的陣亡令。隨著父親日漸消沉,這個家愈來愈安靜。直到圓山動物園收到的南洋戰利品──「紅毛猩猩」,似乎有什麼訊息要向他訴說。
這竟是一隻會排字的猩猩!正夫驚訝看著牠的一舉一動,似乎那臉上也逐漸浮起輝夫昔日的神情,多毛的身軀就像藏匿著哥哥的骨骼。或許,真有可能⋯⋯哥哥信守諾言,他回家了,只是他變成了猩猩。
張英珉以日治時期的圓山動物園為背景,描繪有著原住民身分的一家人,如何在時代的齒輪下試圖活出生命的意義,也直面時代之殘酷。
《猩猩輝夫》是「淚中帶笑」的小說。
這也是一個當「想念成了想像」的故事。
原來看似荒誕的想像,其實只是源自親愛的家人之間,最深厚的想念。
本書特色
張英珉再次交出全新歷史小說,本身也從事編劇工作的他,化繁雜的歷史背景為一個動人的家族故事,故事流暢好讀,十足有影視化的潛力。小說以日治時期的圓山動物園為背景,描繪製作標本的原住民一家人,如何與命運拚搏,也直面時代的殘酷無情。
本書初稿獲得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創作獎(新台灣和平基金會主辦);評委表示張英珉「對於『台灣』、『歷史』、『小說』三者平衡優秀,兼具故事性、文學性與思想性,開拓台灣歷史小說新領域」。
在「人能不能做成標本」的提問之下,更是「台灣人到底是什麼人」的大哉問。標本師窮盡一生技藝,才能將動物的皮骨剝離乾淨。身分認同則是更難解的問題,即使活了一輩子直至死亡,大多數人,也終究無法輕易回答自己到底是什麼人,甚至是在思索出答案之前,就被戰爭與政權奪去了性命。
《猩猩輝夫》雖然是個充滿淚水的故事,卻也印證時代的悲劇無法奪去親人之間的愛,即便肉身消亡,人與人之間的想念依然永存。
作者簡介
張英珉
生於台灣的文學與影視創作者,30歲那年,在路邊撿到一本被汽車輾壓的手塚治虫《怪醫黑傑克》(第二集),在計程車內看完後大受震撼,進而下定決心成為全職創作者,從事各文類文學創作、影視編劇,以一台16年前的Eee PC大量書寫千萬字至今,期盼能讓讀者沉浸在每個故事的歷史時空裡。
歷史小說類別的獲獎與出版經歷有:
2018年《血樟腦》獲鍾肇政長篇小說正獎。
2018年《阿香》獲台灣歷史小說獎佳作。
2019年《Rio Douro》獲星雲文學獎長篇歷史小說獎二獎。
2022年《櫻》長篇歷史小說出版。
2023年《猩猩輝夫》獲台灣歷史小說獎創作獎。
思念推薦
平路|小說家
甘耀明|作家
朱宥勳|作家
唐福睿|律師/作家/導演
班與唐|小說家
張郅忻|作家
張徐展|動畫導演/視覺藝術家
陳國偉|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行銷總監
錢真|小說家
*本書寫作計畫,獲國藝會常態創作補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