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根據時間的先後,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是1987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其次,則是1987年到1989年衝破禁忌,進而則是1990年到1994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接著則是1995年到2000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最後則是2000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個部分,則是包括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具有官方報告的性質,提供決策參考,成為政府解決二二八事件的開端,不只在二二八事件研究的里程碑中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在二二八事件研究史上也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即使後來隨著不斷新出土的檔案史料,已有許多專家學者累積不少豐富研究,不過本書仍是在深耕研究回顧中不可不讀的經...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代誌無解決,正義無可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史研究者陳儀深 「二二八事件」研究三十年集成之作。 透過史料解讀探究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推動轉型正義,直指蔣介石是「元凶」最全面、最完整的學術觀點。
有人把台灣當作一塊跳板、反共基地,甚至是海撈一筆就可以揚長而去的藏寶船,但對更多人而言,台灣是家,是國,這裡不是一條船。 「坐船心態與深耕心態,這裡不是一條船,這裡是固定在地球上的土地。」——鄭南榕 本書收錄三十年前曾參與新國家運動的前人憶往、島上各種不同族群的新國家期待,以及世界各國邁向獨立的...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十九世紀尾聲,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入列帝國主義下追尋自我的弱小民族成員。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與歷史問題。 是臺灣史,更是日本史、東亞史與世界史,本書是政治學者吳叡人漫長思想越境之旅的...
★當代馬祖,是歷史的意外,也是中華民國和台灣的異與外。 ★而這座群島花了超過半個世紀,才能夠理直氣壯寫馬祖事,說馬祖話,聆聽馬祖心聲,最後成為馬祖人。 ★理解馬祖文學,就是理解馬祖人如何在歷史與地理夾縫中生存。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灣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他們都留有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本專書以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為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分為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1987 年到1989 年衝破禁忌、1990 年到1994 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1995 年到2000 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最後是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部分是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本書各部分收入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以口述訪談、資料編纂為主,也有部分是由作者自己撰文。每個不同的階段,接受訪談的學者或是當事人都具有相當代表性。
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轉型正義報告也能同步完成,對於這件戰後影響台灣最為重大的事件而言,能有較為完整的歷史交代。這本專書的未竟之路,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期待配合蔡英文總統宣示的轉型正義政策,早日完成此一重要的工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