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為什麼會衰敗
0 篇書評

帝國為什麼會衰敗

條條死路通羅馬,關於西方政治社會的再思考

Why Empires Fall : Rome, Americ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5/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7509371
  • ISBN: 9786267509388
  • 字數: 113,079
紙本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羅馬版《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跨越1500年的比較歷史研究
條條「死」路通羅馬?
本書將告訴你歐美世界的原型設定
就是西方國家之所以失敗的根源!

詳細資訊

  在打開本書前,您需要先知道幾件事:
  ➢5世紀的羅馬帝國與21世紀的西方國家,是一對相像的孿生兄弟
  ➢今天的「新羅馬史研究」可以打破三觀,給我們全新的反思角度
  ➢「蠻族入侵」vs.「移民問題」,在保守派眼中,移民就是現代的「蠻族」
  ➢當西方國家遭遇內部中心衰弱、外部強權崛起時,十字路口該如何向前?

  羅馬帝國,二千年來始終是西方國家在審視自我時的原型,羅馬帝國的衰亡也是諸多歷史學者關心的課題。關於羅馬帝國為何崩潰,過往常見的說法源於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吉朋認為羅馬帝國從打開邊境,讓基督徒、哥德人、汪達爾人進入帝國後,這些外來族群就有如病毒一般侵蝕宿主,羅馬帝國自此就走上由內而外崩解的末路。也因此,當現代西方國家在面對類似的移民問題時,往往也會吸取羅馬的「教訓」,進而控制邊界、管制移民。

  但本書兩位作者希瑟及拉普利認為,以羅馬的案例而言,帝國的解體不應歸咎於外來族群,而是因為在帝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向外緣地區擴張時,促成新的邊境聯盟、新的移民,以及區域衝突,進而削弱了帝國中心的實力。此外,新崛起的波斯也成為羅馬的競爭對手,更讓已經衰弱的羅馬感到非常大的壓力。

  回到今天,兩位作者認為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現代西方,當工業化的西方經歷過快速的經濟成長,積極向外推動西方的經濟體制(全球化)、政治體制(民主),現代西方也有如古代羅馬一般,正面臨帝國邊緣日益強大,帝國中心卻日漸衰弱的窘境,自此我們就會問:現代西方會不會像羅馬帝國一樣,走向衰亡的末日呢?

  雖然經濟成長率停滯、人口衰退、新興區域強權崛起、移民問題,以及如古波斯一般的中國崛起,都預示西方世界的衰弱,但兩位作者認為,西方國家唯有誠實面對過往的霸權已是過往雲煙,西方不能也不該再試圖掌握世界秩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防止西方走向帝國末路。

作者簡介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倫敦國王學院中世紀歷史系主任,專研羅馬帝國與其衰亡的歷史。著有《羅馬帝國的殞落》(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帝國與蠻族》(Empires and Barbarians)、《羅馬的復興》(Rome Resurgent)等書。

約翰.拉普利(John Rapley)

  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家,並在約翰尼斯堡高等研究院擔任資深研究員。他著作的《理解發展》(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在發展研究方面廣泛被作為教科書使用,另著有《全球化與不平等》(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以及近期出版的《金錢之神:經濟如何被誤信為宗教》(Twilight of the Money Gods)。

譯者簡介

劉家安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於同系就讀研究所,修完課程後提前離校進入社會,曾任職於科技產業及觀光產業,現為專職翻譯。譯有《民主的擂台》、《大師之名》、《以自由之名》等書。

盧靜

  過度自由,熱中策略與敘事遊戲,關心一切事務的「為什麼」與「然後呢」。譯有派翠克.迪寧《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提摩希.史奈德《民族重建》、約翰.米爾斯海默《大幻象》及尼爾.弗格森《末日》等書。

媒體推薦

專文推薦

  蕭育和|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思想文化協會理事
  范姜士璁|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各界讚譽

  《帝國為什麼衰敗》書中反覆提示,古代羅馬與現代西方那驚人相似的劇本,正在相隔千年後上演。盛世的長期繁榮並沒有持續強化帝國中心,羅馬的官僚擴張與美國的自由秩序看似擴張了影響力,但在帝國內緣拜經濟成長崛起的區域強權,最終掏空了霸權的基礎。──蕭育和

  這本《帝國為什麼衰敗》可說是藉由羅馬人的經驗(或教訓?),對「西方」的挑戰提出可能解方的嘗試。全書由(一)羅馬的成長與衰亡,以及(二)當代「西方」的發展與困境交織而成。因此無論是對古代史有興趣,或是關注當代議題的讀者,這本書都值得一讀。──范姜士璁

  儘管西方在二十一世紀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如今正無可避免地走向與五世紀的羅馬相同的命運。本書指出了一些關鍵問題:不斷上升的債務負擔、高成本的福利國家、低迷的生產力增長、人口衰退以及大規模移民潮。本書認為,亞洲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和印度,以及俄羅斯等反西方勢力與非洲的崛起,對西方構成了重大挑戰。──《經濟學人》

  這本書無疑是繼吉朋之後的重要入門讀物,探討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希瑟的學術造詣在字裡行間閃耀。──《每日電訊報》

  兩位資深學者清晰地參與當代關於西方未來及其與羅馬帝國對比的討論。這是比較歷史研究的典範。──大衛.波特(David Potter),《帝國的誕生》作者(中文版由馬可孛羅於2021年出版)

  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工業化的西方世界,都曾經歷過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帝國中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然而,這種經濟活力雖然持續了數個世紀,卻無意間種下了衰落的種子……本書進一步指出,經濟全球化、新興區域強權的崛起、移民流動,以及中國的崛起,正預示著現代西方世界的相對衰退。古羅馬給西方領導人的啟示是,霸權無法重新確立,但仍有時間建立一個能夠容納新興強權、同時維護西方核心利益的國際秩序。──約翰.伊伯肯里(John Ikenberry),《外交事務》書評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9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