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1928年出生在德國萊比錫,於2021年5月5日逝世於基爾。從1964年至1980年持續發表了五部十冊的《哲學體系》(System der Philosophie)為其一生的代表著作,並奠定了以「新現象學」(Neue Phänomenologie)為名的哲學學派。他是新現象學的創始人,也是「新現象學學會」(Gesellschaft für Neue Phänomenologie)的精神領袖。若從「新現象學」學派的主要論述看來,學派也可稱為奠基於施密茨諸多關於「身體」的核心論述,所開展出的「身體現象學」學派。
一輛失速列車迎面而來, 眼看就要撞上軌道上來不及逃離的五個人。 你站在天橋上目睹一切,身旁站著一個胖子, 如果把他推下去,就能擋下列車, 拯救五條無辜性命。 一或五? 你該如何選擇?
數學,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數學」!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邏輯推理,很可能是錯的。 以各種反直覺的荒謬故事, 探討邏輯謬誤、偏見和悖論的搞笑之書!
奧運金牌選手跨界首作 入圍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大獎──2025年斯特雷加獎決選作品 獻給每個渴望成長、追尋自我與勇氣的靈魂 有時,成年人會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走的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恐懼就勇敢,因為恐懼使我們變得更好!
《茶金》《八尺門的辯護人》竟有這麼多種語言…… 《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為什麼有些人聽得懂「沒說出來的話」? 有些人不擅長「讀空氣」? 從熱播影劇到經典老片,原來都跟語言學有關係!? 用18個日常的語言學課題 看70部海內外影劇作品與社會時事 跟著語言學家邊追劇邊認識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教我們一件事: 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起伏變化,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一本幫助我們化解內在偏執,轉念面對外在挑戰的《易經》使用手冊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具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且更易於預測。 Google的驚人成就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九一一也是。作者認為黑天鵝潛藏在幾乎每一件事的背後——從宗教之興起,到我們個人生活中...
如果有來生,只會在雲端上發生!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AI可以用來與過逝親友對話? 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現正進行中的全球現象! 該刪除網路上的往生者嗎?死人的資料可否盈利?誰應該擁有數位遺物? 當「音容宛在」不再是形容詞,人類社會就有義務做出回應 ────在亡魂塞爆伺服器之前 瑞典思想家Carl ...
本書是賴俊雄教授為華語文學界所撰寫的專著。縱論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的理論現象、大師巨作,以及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互動方向。賴教授是臺灣英美文學領軍者之一,致力理論研究多年,在新作裡他不僅介紹晚近西方學界眾聲喧譁的流派,同時思考立足臺灣的我們與世界理論對話的可能。……此書可謂多年來僅見的大型...
影響西方文化兩千年的傳世經典,最完整台灣新譯 一代賢帝的立身處世之道 欲成大器者必讀之書
《哲學的40堂公開課》以五十幾位重要的思想家為軸,一步步探索人類思考的軌跡,在影響西方文明的偉大心靈中漫遊。 繼《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之後 耶魯大學再度隆重推出剖析西方思潮著作 專門為你精心打造的40堂公開課 對富人課重稅,這樣真的是公平嗎? 我們看見的世界可能像《駭客任務》裡一樣,全都是假...
★本書系統化地介紹《易經》六十四卦的內涵與應用,極具實用價值。 ★用現代語言談古老智慧,淺顯易懂的論述,讓人人皆可體悟《易經》的內涵!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 「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
★《紐約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觀察家報》、《星期日郵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知名書評網站 Five Books 2016年度最佳哲學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英國庫伯獎雙料桂冠得主最新力作 ★阮若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葉浩│哲學星期五資深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1928年出生在德國萊比錫,於2021年5月5日逝世於基爾。從1964年至1980年持續發表了五部十冊的《哲學體系》(System der Philosophie)為其一生的代表著作,並奠定了以「新現象學」(Neue Phänomenologie)為名的哲學學派。他是新現象學的創始人,也是「新現象學學會」(Gesellschaft für Neue Phänomenologie)的精神領袖。若從「新現象學」學派的主要論述看來,學派也可稱為奠基於施密茨諸多關於「身體」的核心論述,所開展出的「身體現象學」學派。
本書包含了身體現象學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並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施密茨身體現象學的核心概念與其架構。第二部分闡述了新現象學的跨學科發展及其潛在應用。通過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我們展開對胡塞爾現象學理論的修訂,以進一步揭示身體現象的原始混沌與雜多的領域。這將現象學分析擴展到日常經驗中最熟悉,卻難以分析的日常感受,如情感、氛圍、疼痛、自我和虛無感。此外,從意義源於具體身體運作的角度出發,作者展示了如何通過轉變身體團塊的配置和拓撲分布,將患者的不安轉化為安適的可能性,進而呈現新現象學對心理學和精神醫學領域可能提供的實際貢獻。
作者簡介
王心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與教育學科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胡塞爾現象學、列維納斯倫理學與醫學倫理等,發表〈從身體感受談照顧哲學〉、〈尊重自主的現象學探討——臨床倫理的主體或他者?〉等多篇相關期刊論文,另有合編《白色倒影——敘事醫學倫理故事集》、《藍色簾子——臨床倫理案例集》、《心的時差——臨床倫理案例集.精神醫學篇》等五本著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