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是為了幫助基督徒確信「啟示錄」很重要,並實際可以讀懂它;也在讀了之後領受不一樣的生命,這生命是第二世紀的基督徒曾經擁有的,他們藉此生命在苦難中得勝,時常進入到屬天的敬拜。啟示錄真理的開啟不僅能提醒我們不致退後冷淡,更能幫助我們在未來的各種挑戰中得勝,也能使我們預備自己及幫助別人成為國度人才,一起進入永恆的事奉與敬拜。
啟示錄所說的,都是確定及必然發生的事,完全沒有悲觀論的成分。雖然這個爭戰激烈而殘酷,但對真正認識基督救恩的人來說,勝利不單是將來的事,也是現在的事,因為基督已經得勝。因此,基督徒無需為眼前的光景焦慮,也沒有必要猜測將來必成之事發生的時間。我們所該作的是順從上帝的旨意,在地上生活盡基督徒的本分,儆醒等...
陌生、迷失、不捨,是我們的生活實況嗎? 在此時此地的香港言說福音,是否不合時宜? 對香港人來說,福音還有甚麼意義? 面對香港人「三重失去」的處境,本書從多個角度再思福音對我們的獨特意義,嘗試正視掙扎、迎向傷痛,見證基督的福音如何使人得著勇氣,勇敢生活。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初信主、受洗時,我們大多心裡火熱,立志為主而活。隨著時日過去,我們變成「癱子」、「瞎子」──困於現實,傳福音無心無力,對上帝的話語、對人的需要變得眼盲、心麻。梁家麟牧師透過聖經中畢士大池的癱子、以馬忤斯路上的信徒、天生的瞎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回應上帝呼召,過一種新的、基督徒的生活。
為甚麼要相信神?因為有理由相信! 神真的存在嗎? 神學學的是甚麼? 為甚麼人要有信仰? 為甚麼人要相信神存在? 信念可以怎樣影響人的人生? 以上問題的答案,在本書可以略知一二! 讀完本書以後,你也許會發現,神學不如想象中不合邏輯! 神學原來很科學! * * * 本書特色 本書以科學理性的角...
要牧養青少年,便須要聆聽他們的信仰疑難,培育其理性思考能力,並與他們一同經歷信仰。本書輯錄了多位青少年提出的信仰疑難,並由不同的作者撰寫回應,包括傳道人、教育界人士、年輕神學生及FES同工。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福音信仰篇、聖經教義篇和信徒生活篇;嘗試深入淺出,為信仰疑難提供思考方向,引發對話與討論。 ...
善用媒體效能•建造無牆教會 本書作者黃仁宇牧師於2019年成立愛媒體發展協會,於協會成立前、牧師與師母已致力協助教會建立無牆教會事工多年。未料2020年新冠疫情來的快又急,讓眾多教會在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得面臨改變:從實體轉為線上聚會;也因此愛媒體的事工正好為這段時期,盡了一份小小的安定力量。
信仰是迷信? 還是理性的盡頭? 理性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教會通常講論聖經和教義,甚少談論信仰的理性基礎。有見及此,本書作者向讀者揭示科學和哲學非但不與信仰矛盾,反而相輔相成,令人窺見神的存在,讚歎創造的奧妙。 本書從多角度探討神存在的論證,深淺適中,適合不同信徒閱讀。盼望讀...
在這本既犀利又實用的書中,暢銷作家約翰・馬克・寇默將會帶你: ✓ 拆解謊言如何一步步扭曲我們的生命,偷走上帝應許的平安 ✓ 深入剖析當代文化,對應信仰生命的真實挑戰 ✓ 提供具體可行的策略,幫助你拆穿內心的謊言
★★★★★ 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者協會(ECPA)暢銷書 ★★★★★ 禱告,是奇蹟的源頭;是具革命性的生活方式。 從日用飲食到神聖盼望……就祈禱吧! [特別收錄] 作者給台灣讀者的祝福 禱告,是出乎意料的禮物,是你與上帝最強而有力的連結。 禱告是耶穌最令人驚奇的奇蹟源頭,...
每個基督徒都有兩個召命:第一是關乎事工的,是上帝交付我們的特殊召命。 第二是關乎生命的,即我們要努力活出基督的心意。雖然不是每個信徒也有全時間事奉的特殊呼召,但學習無條件跟從上帝、對付自己生命中的問題等,卻是每個信徒必須面對的生命呼召。 深願每位信徒在尋求承受事工召命前,都能先實踐自己生命的召命...
世界有很多色情的誘惑,但你可以更堅定,而且比自由更自由!本書為掙扎者的心理狀態、屬靈思維方式,以及生活選擇,作出清楚的解析。除了拆解色情挑戰的對策外,作者更提出了我們前行時更大更高的異象和方向。
延續《保羅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的寫作關懷,華神榮休院長陳濟民老師,數十年來不斷研究、思索啟示錄,嘗試解析其中錯綜複雜、緊密連結的結構,找出最合理的詮釋方式,將上帝透過使徒約翰所傳達的先知信息闡明出來,挖掘出當中所蘊藏的無比盼望。如果你我仍懼怕末世的苦難,或是在暫時的富足與和平中失去了見證的...
不再背負你本來就不該背的重擔 現在就邀請聖靈成為你的得力旅伴 堆積的帳單、減少的儲蓄、破裂的關係、高壓的工作…… 我們都希望過著充滿活力的生活,卻沒想到這麼快就疲憊不堪。 我們做盡所知一切正確且美好的事,為什麼心中的火焰逐漸微弱,而新的燃料不知道在哪裡? 再也無法獨自承擔了嗎?有個...
基督徒應該要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持續做正確的事(堅持真理、傳福音、服事肢體),然後就可以照著心裡的渴望來做!因為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他心中的欲望也由神掌管。 本書以很簡單的幾項真理,提供尋求神旨意的人,一個令人興奮的答案!
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究竟我們要記念甚麼?五百年前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與我們今天又有甚麼相干?在本書中,羅秉祥教授將以其一貫深入淺出的筆觸,配以輕鬆的問答方式,帶領讀者探討三十個有關宗教改革的問題,與讀者一起追本溯源,了解這段歷史,借古鑑今。
信仰與理性有何關係?學術與教會之間又是如何? 本書所重點為藉由神論的觀點來討論信仰與理性之相關之處,內容集中在論述幾個神學家對於認識神與愛神的相關。認識神包括對神的屬性與作為,對神的話語與護理尋求理解,愛神則包括對神的信、望、愛。
現代社會陷入深刻危機——極度的世俗化和碎片化使生活失去神聖維度和統一意義。思考如何回應現代性危機成為當代西方基督教思想界關注的焦點。基進正統運動 (Radical Orthodoxy)及前維真學院的漢斯‧博思慕教授 (Hans Boersma)都對這一問題作出深入反思,認為現代西方社會唯一的出路在於...
本書的特色不在於逐章節詳盡地介紹歷史書內容。大衛.郝渥德先帶我們關注 歷史敘事的最上層 : ● 該書卷在正典中的地位 ● 作者的身分 ● 編寫時間及目的 然後再 往下深入細節,探究 : ● 歷史文化背景 ● 周圍迦南文化的情況 ● 該書卷的神學意義 ● 相關的特殊議題
本書首先剖析加爾文主義名稱的由來,探討加爾文主義與加爾文本人的關係,並從悔悟、文化、教會、知識、立約、人類與新人、上帝與地獄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加爾文主義的神學思想與變化,以豐富的層次、簡潔的文字,與讀者一同暢遊加爾文主義的思想世界,認識「現今改變世界的十大思潮之一」(《時代雜誌》,2009)。本書...
在《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這本瞄準平信徒的申命記註釋中,作者萊特透過其豐富的舊約知識與宣教經驗,嘗試為讀者展現申命記裡種種具革命性與突破性的智慧與洞見。對於置身在二十一世紀,處處面對阻礙申命記精神的偶像,與種族主義、消費主義、成功神學奮戰的教會與信徒來說,本書將幫助我們扭轉思維,重拾出埃及後的自由,設法...
基督徒研讀聖經不是很足夠了嗎?為什麼還需要「系統神學」? 本書涵蓋神學導論兩篇、三一真神、啟示、創造、護理、神的形像、罪等課題,在作者深入淺出地導覽下,您將深刻體悟:系統神學是教會教導和護教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書作者針對約翰一書的各章節進行詳盡地闡釋,並用主題式分析作區別,且引用希臘文字、關鍵字句對照及相關經文做補強及說明,形成特殊的解經方式。並以公義、愛、信仰試驗為主軸,確信自己是從神而生,守誡命合神心意並有永生。對於有興趣更深入理解約翰一書的讀者,此書是值得參考和入手的書籍。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到底真信仰主耶穌基督是甚麼意思?信主後還需要好行為嗎?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能否獲得永生?或許,這些對信徒老掉牙的問題,一直在您心底裡盤旋…… 本書收錄了八組熟悉而難解的「恐怖經文」,透過經文的現代闡釋和今日反思,重探基督信仰中的重要課題——「因信稱義」。「恐怖經文」,並非指一看便叫人恐懼的聖經話...
我們這些平凡的信徒,在信仰路上總有大大小小的疑問,總會遇到不合理的遭遇,即使信主後,內心仍有陰暗面。面對上帝的標準與自己生命的落差,我們當如何自處?藉著施洗約翰、約伯等人的經歷,作者提醒我們正視自己的本相,學習不論在何境況都信靠上帝,決心走完我們的信仰之旅。
以為熟悉,其實陌生。對於「福音」這觀念,是否也是如此?「福音」究竟是甚麼? 也許,我們認為,福音是關於罪人靈魂得救可以上天堂得永生的好消息,惟獨倚靠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所有罪人代贖而捨身的愛……主耶穌的救贖是白白的恩典,只要決志信主,接受耶穌基督是個人的救主,因此,信心最重要……福音就是這麼...
我們講末世論,或請耶穌快來,並不是因為我們厭世或想逃避,而是叫我們反思在末世的生活態度。基督把永恆的生命賜給凡信祂的人,並且應許祂會再來,叫我們得著永生的盼望,叫我們知道世上一切皆不值得我們執著糾纏。因著基督的審判,人只得今生的時間去悔改,我們要把握時間傳福音,以滿足上帝願意萬人得救的心意。
聖靈的工作,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靈修不應只得私人面向,還有公共面向? 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怎麼樣的美德? 「神學,就是始於對上帝的祈禱、靜思、默觀和敬拜,在其中,我們以理性、意志、感情和各種感官經驗,去認識、領悟和回應上帝的啟示。神學,就是在靈修和敬拜的踐行中作出的反省與沉思,有了神學,然後再繼...
★★★★★貝里集30年大成鉅作 「本書可說是透過貝里文化人類學的鏡頭,捕捉耶穌生平關鍵時刻的一幅印象派畫作。」——曾思瀚 貝里透過他對中東在地文化的深入觀察和生活經驗,以及近東文獻、中東學者的註釋研究、不同譯本的比較和文學修辭,來詮釋新約福音書中耶穌的生平和比喻。諸如耶穌降生、理解八福、有罪的女人...
「我們越嚐到罪的苦味,就越能嚐到基督的甜美。」——清教徒湯瑪斯.華森 沒有比罪的教義(hamartiology)更值得現今教會關注的神學議題了。基督徒應該明白,我們須要先確切地認識罪,才能夠正確領受恩典。以扭曲、軟弱的方式看待罪,必然導致一個醜陋、貧血又無益的神學。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及中國文化研究哲學博士;加拿大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文憑、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研究。曾任《突破》雜誌執行編輯、宣道會黃竹坑堂義務堂主任、東方佈道基督教會顧問牧師。現任建道神學院院長。
啟示錄有四個主題交替進行或同時進行,如同交響樂裡的四個旋律或合唱團中的四部音:
第一旋律──天上的敬拜(主旋律/女高音)
第二旋律──得勝的聖徒(女中音)
第三旋律──受苦的教會(男高音)
第四旋律──受審的世界(男低音)
本書的內容主要就是描述這四個旋律如何進行。本書的寫作,是為了幫助基督徒確信「啟示錄」很重要,並實際可以讀懂它;也在讀了之後領受不一樣的生命,這生命是第二世紀的基督徒曾經擁有的,他們藉此生命在苦難中得勝,時常進入到屬天的敬拜。啟示錄真理的開啟不僅能提醒我們不致退後冷淡,更能幫助我們在未來的各種挑戰中得勝,也能使我們預備自己及幫助別人成為國度人才,一起進入永恆的事奉與敬拜。
盼望讀者讀完本書後,能得到三方面的結果:
第一、對上帝、基督、聖靈,有深刻的認識,而全心信靠祂。
第二、對教會、國度、新天地有明確的了解,而忠心服事祂。
第三、對過去、現在、將來,有真實的看見,而警醒等候祂。
本書主要目的:
1.使基督徒讀懂啟示錄的真理
2.引導基督徒進入屬天的敬拜
3.幫助基督徒領受得勝的生命
4.預備神兒女成為國度的人才
5.增加聖徒對於主再來的渴慕
6.增強聖徒完成大使命的動力
7.化解一些解經的對立或衝突
8.帶領基督徒進入永恆的事奉
啟示錄重要內涵:
1.主的榮美
2.得勝呼召
3.天上敬拜
4.地上苦難
5.終極審判
6.基督新婦
7.治理全地
8.新天新地
作者簡介
莊東傑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八日出生於高雄市
學歷:
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理學士
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
美國加州台福神學院教牧博士
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博士
經歷:
台北真理堂提摩太(高中)團契輔導
台北家家禮拜堂傳道、教師
台北家家歌珊堂牧師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部主任
台灣信義會前鎮教會牧師
高雄勞工福音中心主任
中華信義神學院高雄分部主任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總會監督
台北道聲出版社社長
中華信義神學院董事長
嘉義基督教醫院董事長
高雄學生福音中心創設人
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董事長
台灣信義會三民教會牧師
華神、正道、聖光、浸宣兼任教師
台灣信義會神學教育中心專任教師
莊東傑牧師對啟示錄的解釋與教導,與眾大大不同,因為他和這卷書的親密程度,萬人之中難見一例。他從慕道,直到如今,都熱愛讀啟示錄,長年研究這卷書,他對這卷書的認識、體會和欣賞,他對相關資料的接觸、蒐集和掌握程度,華人教會無人能出其右。……從寫作層面而言,他向來勤於筆耕,遣詞用字之精準,演繹申論之流暢,使他在這本書中,將裏面那從學術、事奉實務以及社會關懷之角度所查考出來的信息,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親切易讀,沒有一般啟示錄解經書的艱澀隱晦。--台灣信義會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牧師
莊東傑博士能以「天上的敬拜、得勝的聖徒、受苦的教會及受審的世界」等四個旋律為主軸揭開啓示錄,並深入透視其內涵,因而清晰地掌握了啓示錄的精髓。……此外,一般啓示錄的寫作大都落入過度學術化,但作者卻能兼顧解經及靈命操練,殊屬不易。為此,我樂意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讀者。--聖光神學院院長-陳吉松博士
莊牧師委身関懷以色列,見多識廣,經歷豐富,靈命,學識,事奉兼具。這本書是他傳講的信息,也是他的信念,兼具解経、教導、培靈,他自己更是活在這些信息中。相信這本書是關心末世信息、願意委身宣教、預備主耶穌再來的弟兄姊妹都值得仔細研讀的好書!--浸宣武昌教會主任牧師-鄭博仁牧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