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歷程表面上安安靜靜,
實則天人交戰,轟轟烈烈,
箇中滋味難以言說,
旁人只能在某個時刻突然驚覺:
咦!你怎麼不是以前的你了!
──楊蓓
踏上修行路,無非企盼離苦得樂。「知苦」方能離苦,問題是:苦從何而來?
本書作者,資深心理、社工工作者與法鼓山禪修者楊蓓發現,「苦」來自於人們承負眾多「角色」卻缺乏覺知。我們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學生、主管……,以為努力扮好角色,就能成功幸福。
每個人都該學習的對話法則 值得一讀再讀的薩提爾模式應用指南 薩提爾模式溝通名師李崇義引導你看懂問題背後的底層邏輯, 帶你討論如何拆解、建構一段深刻、高品質的對話,不迴避、不壓抑、不爭執、不對立, 打造新的對話迴路,達成對話真正目的。
當外在變動不安, 安頓自己,是給世界最好的祝福。 這是一個最迷亂的時代, 卻也最有機會找回初心。 透過一字一句貼近生活的誠懇解讀, 讓我們再一次,讀懂《心經》。
在一系列的出版與寫作之後,曾寶儀在生命覺醒的課題上,又有了更多的前進與領悟。 在修習的路上精進,開設Podcast節目《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從幫助自己到改變別人, 她以更澄淨洞澈的眼睛,分享她關於覺醒的快樂與為此迎接的一個個挑戰, 想與你分享「在」「當下」的練習、意識,以及覺醒的真正意義: 那...
靜心30多年的感悟,賴佩霞引領你享受靈魂的淨化過程 9大靜心練習,讓你擁抱生命的恬靜 帶著覺知、探詢內在穩定力量 由內而外安頓身心,活出生命中坦然的喜悅
一場由迷轉悟・生命的68問 專訪上千位CEO的王文靜 棄醫剃度的菜市場囝仔 光師父 攀上世界第一高峰,不為追逐成功 回到內在,才能認識自己的生命── 心,成就了所見世界。
你想要和怎樣的自己, 共度餘生? ―――黃山料長達八年的日記――― 最誠實的自我對話,深掘潛意識的祕密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蟬連三年 誠品「年度暢銷冠軍」 ★總銷量破30萬本 華文暢銷作家
★★美國亞馬遜讀者高度關注迴響★★ 暢銷作家大衛.米奇系列作品 靜坐如何救了一隻想太多的貓? 原來,解放壓力的力量就從我們的心念開始!就從現在開始! 結合「創世紀以來最美的生物」與生活佛法, 一部虛構卻想像力飛馳的浪漫心靈之作!
修行的歷程表面上安安靜靜,
實則天人交戰,轟轟烈烈,
箇中滋味難以言說,
旁人只能在某個時刻突然驚覺:
咦!你怎麼不是以前的你了!
──楊蓓
踏上修行路,無非企盼離苦得樂。「知苦」方能離苦,問題是:苦從何而來?
本書作者,資深心理、社工工作者與法鼓山禪修者楊蓓發現,「苦」來自於人們承負眾多「角色」卻缺乏覺知。我們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學生、主管……,以為努力扮好角色,就能成功幸福。然而,社會對不同角色的期待彼此矛盾,角色與我們真實的自我需求也斷裂疏離,於是我們受苦了──遭逢挫敗了,跌入深淵,才發現自己原來活得如此之苦,未曾真正活出自我……
楊蓓承襲聖嚴法師的教導,發現離苦的關鍵,就在於經歷「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的轉化歷程,這唯有持續的修行可以辦到。楊蓓為佛法的教導賦予心理學的理解,認為不管是蒲團上的禪修,或是其他方式的修行,重點都是「自我覺察」,找回自我的主體性,不再受困於角色。
如此一來,生活即修行,無處不是轉化的契機。楊蓓揉合禪修、社工、心理學專業與獨特的生命體驗,以現代人能懂的語彙將向來神祕難言的修行歷程娓娓道出,字字珠璣,處處引人共鳴。
在本書的闡述下,佛法裡的「空」、「無我」、「慈悲」有了淺白卻深刻的新意;心理學與佛法交互為用,修行者有了自我狀態的參照依憑;書中除了演繹「角色」與「我」的關係階段,也特別闡述親密關係如何能是修行的絕佳場域;書末提到放鬆和孤獨的重要,對緊繃又渴望他人關注的現代人,是切身不過的提醒。
------------------------------------------------------------------
楊蓓教授的《靜靜地,我改變了》一書,梳理社會結構下各個角色串聯起來的「自我」實相,以佛法因陀羅網概念引導讀者理解不同角色引發的罣礙,是如何牽動自我在關係裡受苦,讓我們明白:當自我願意感知苦,敲醒對苦處的覺察,藉由禪修方法讓自己靜靜地放鬆,方能在「此苦」與「彼苦」間乍現心靈智慧,以此調伏現代人煩躁僵固的習性,轉回本性的純然自在。
──李佩怡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任
書中許多智慧話語浮上腦海,眼眶就溼潤了。靜,心靜,人靜,萬物寂靜,帶動的卻是一種「變」與「化」,這歷程要花費多大的功夫才做得到!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
楊蓓把自身的兩個修心、修行系統揉捏在一起,讓佛教與心理學在她的世界開始對話,因而開展了一個很厲害的思想建構。她把心理學的人格理論與佛教修行結合,打開我們對心理與修行各自系統的可理解性。
──呂旭亞 / 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本書篇幅不多,你可以快讀,但絕對需要慢想;需要被好好想一想的對象不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是你自己。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楊蓓與我,從我倆二十歲出頭初次認識,一起帶團體,我就體驗到她的泰然……之後每次相遇,仍然感染著她的泰然。希望各位也能透過閱讀這本書,欣賞到、感染到她這分泰然的形成過程。
──翁開誠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兼任副教授
感動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 / 實踐大學心理分析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李佩怡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呂旭亞 / 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翁開誠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兼任副教授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
作者簡介
楊蓓
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現任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特聘副教授兼主任,曾任教台北大學、實踐大學社工系,為國內資深並極具名望的社工學者,專長為團體動力、家族治療、生命敘事、禪修與心理健康等。著有《靜靜地,我改變了:從覺察到轉化,一位心理工作者的禪修筆記》、《勇氣與自由》、《交心:自利利他的助人法則》、《自在溝通:人我互動,從心出發》、《親密、孤獨與自由》、《烽火家人》、《叛逆中年》、《熟年真好》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