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復興 點亮舊巷裡的微光】
我們喜歡閱讀有趣的街巷故事,也在巷弄間尋尋覓覓,展開自己的人生。
這期《小日子》,爬梳了多條老街巷,從臺北、淡水、彰化到宜蘭;每一條街巷都藏匿著城市的身世,更是臥虎藏龍之處。
以社會運動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具備社會運動背景的作家,以作品作為文化政治實踐,他們書寫生命政治,或者說,書寫反映其生命政治。
全明星大亂鬥 繼去年集感動、經典,留下許多珍貴畫面「史上最頂」明星賽後,一年一度棒球嘉年華再度登陸臺北大巨蛋,挾著上季好口碑與12強賽冠軍掀起棒球瘋,熱度從售票起就強強滾,開賣僅1小時便宣告售罄,加開外野L2門票也迅即被掃光,賽前近三周即確定迎來首次明星賽滿場,連兩日滿場合計8萬人再寫新猷。
臺灣鯛民有何懼? 外銷實力極霸 你知道「臺灣鯛」是什麼魚嗎?有人說牠是吳郭魚,正確嗎?2025年4月,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盤點幾項受衝擊較顯著的農產品如蝴蝶蘭、茶葉、毛豆、鱸魚……等,臺灣鯛便位列其中,為什麼?那尾我們印象中,每家(尤其沿海鄉鎮)每餐都會出現,拜拜也常出現的「粗俗(tsh...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台灣咖啡能有今天的快速發展,並且站上國際舞台上成為獨樹一格的存在,這並非是一朝一夕的轉變, 更多的是站在產業第一線的職人們,馬不停蹄的一步步嘗試錯誤並修正,屢敗屢戰,重複著這般往復的過程。如今,咖啡花不僅早已綻放在台灣的各座山頭,光是台灣這座僅36,000平方公里的島嶼,我們就能根據氣候、海拔等因素...
■植物編織工藝復興 你也有一只紅藍綠配色、臺味文青正字標記的「茄芷袋」嗎?八、九〇年代的鄉間幾乎人手一「咖」。「茄芷」二字據說來自日語Kagibari(鉤針編織)的發音,而早前這袋子是以生活常見的藺草為素材,化纖工業興起後,才改以尼龍材質量產。
北京‧早C晚A 風靡全中國大陸的早C晚A風潮,映射出大大的京城中,一個個努力逐夢的動人身影。狹窄的胡同內,如今飄出一陣陣咖啡香與酒香,一家家充滿個性的咖啡館與酒館,是北京人、北漂族、外國人共同築起的烏托邦,這裡頭隱藏著一段段熠熠生輝的北京故事。
《封面特集》長春高爾夫的進步宣言:過去在高爾夫界,年過50 歲之後就會被歸類為「長春球員」。但隨著現代人壽命的延長,與更多體能訓練知識,現在所謂的長春選手,應該是指大約60歲開始的年齡層。其實在高爾夫運動中,60歲依然是一個能夠繼續提升表現的年紀。在此針對那些感嘆「體力衰退、球技退步」的長春球友們,...
【夏日桃樂事】 夏日應該是什麼模樣? 熱浪來襲的路邊小店裡,大碗公盛滿晶瑩細碎冰沙,淋上繽紛醬料,情人們一口一口愉快分食;或是,路人們在午後雷雨的間隙中奔跑,一朵朵傘打開的鮮豔,亮麗起陰沉天色。 當然,最讓人著迷的,大約是剛剛才在街角買了幾顆水蜜桃,簡單沖過水就忍不住邊走邊吃,陽光...
我們與單車KOL&賽事文化的距離 在風聲與車輪之間,每個人都能騎出自己的節奏與風景。本期《單車誌》我們專訪了五位活躍於社群與YouTube平台的單車女性創作者,她們將騎車熱情化為內容創作,也勇敢經營自己的風格與觀點。從一輪、單車小D到Linda、Lisa與舒舒,每一位都用真實經驗,訴說自媒體路...
蔬食新理念 農產豐碩的臺灣,每日都能吃到清脆甘甜的蔬果,島嶼風土與節氣轉換而來的滋味,琳瑯滿味蕾。隨著健康生活與友善環境的理念興起,「蔬食」之為一種飲食方式,已成為人們思考吃這件事時的一個重要選項;然而,應該怎麼吃、怎麼選才能均衡又營養?
您可以使用簡潔好用、容易學習的 Markdown 語法撰寫書籍資訊。 基本語法請參考:Markdown 語法中文解說 * 編輯器不支援超連結
一本以「青年人 說自己」為宗旨的免費青年雜誌,內容主要圍繞生活、文化等主題,透過走訪社區不同人和事,引發讀者更多思考空間。 【089 // 超越現實】 想像力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力量,它不僅突破知識的限制,更能引領我們探索未知、激發創造。 透過閱讀、戲劇等媒介,我們得以體驗不同時空與人生,從虛構中反思...
小巷復興 點亮舊巷裡的微光
我們喜歡閱讀有趣的街巷故事,也在巷弄間尋尋覓覓,展開自己的人生。
某天下班晚了,想逛逛吃點東西;我沒就近去新城區,反而一路往老圓環、大稻埕方向。當坐上永樂市場旁的旗魚米粉攤,把食物往嘴裡送時,想著:為什麼踩過街巷找到的食物特別鮮甜?又是什麼驅動我坐在這裡,感到心安?
答案是,老街巷。
童年的小巷是每個人除了家,第一個面對的外在世界。我們是先在家附近的巷口玩,學習如何與友伴吵架又和好,才放膽離家更遠。而不管離家多久,只要巷口麵攤口味沒變就放心;反之,若是店家換了又換,便有世道不如前的心慌。
原來,在不解人事之前,老街巷早已療癒陪伴我們好多年。這期《小日子》,爬梳了多條老街巷,從臺北、淡水、彰化到宜蘭;每一條街巷都藏匿著城市的身世,更是臥虎藏龍之處。偵探書屋所在的南京西路262巷,原是清代的鐵支路;它和隔壁小巷亭的洋樓,都是日治末年臺北歷經大轟炸後所建。兩條小巷連結起來的ㄇ字街巷,看似尋常,其實厲害。這裡是全臺卡帶、漫畫、小說的大批發,出貨不斷。而小巷亭是臺北人的深夜食堂,從三張桌子變成三家店,訴說著臺北城的傳奇。
「這是產出故事的地方呀,雖然外表像是沉在黑暗裡的陸地。」守株待兔的書屋老闆如是說。可喜的是,舊巷不只有歷史和老舖;它的便宜房租吸引了外來的創業者,更有的是返鄉整理自家老房子的年輕人;獨立小店的出現有如舊巷裡的微光。
一直以來巷仔內就是內行之意。巷子雖小,卻常常是過去的主街,蘊含著驚人的能量與可能性。小巷的幽深曲折,也提供一種保護色,國民政府來臺後,日本料理避居於條通,發展出臺日式口味,卓然成家,最後能在小巷存活的下來的店都不簡單。安居巷弄,不求聞達,卻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夠發光。短短的一條巷子,人生滋味意涵醇厚。小巷復興、希望無限,在2016開年之際,《小日子》以珍惜現代與昔日相互尊重的美好時光與讀者共享。
封面故事
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Part 01 漫遊者與老街巷
赤峰街小巷洋房時刻演出生活劇場
怦然心動的淡水望海老街屋
故事說不完的ㄇ字小巷亭
從舊城延伸到河岸的宜蘭光大巷
彰化小西街慢得剛剛好
Part 02 小巷復興 點亮舊巷的獨立小店
赤峰街 Modern Mode & Modern Mode Café
淡水河堤 天使熱愛的生活
臺北小巷亭 A Maker × 小客廳
宜蘭街巷 Stay旅人書屋
彰化小西街 愛治文具房
Part 03
遇見城市的舊巷美學
Part 04
在巴黎的異國街巷 體驗疏離後擁抱的溫暖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工藝大師三谷龍二 木器背後的生活工藝學.巴西人的慢活假日.享受獨自讀字的日常底蘊.到桃山溪汲清淨泉 試當令茶.自己才是自己的家.在探戈音樂裡起舞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首歌
專欄
馬世芳:「女巫店」二十年祭─我們早熟而又徘徊不去的青春
姚謙:旅行的動機
張曼娟:老派聖誕
張健芳:移工的虛擬故鄉
聊聊天
吳東龍×邱于珊:兩個完美主義者的生活相對論
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一群大叔參加日本建築旅行團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林貓王想聽的專輯.吳政翰想看的表演.鄭宇庭喜愛的書籍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