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這次,絕不能再放過建築問題
文╱楊瑪利
距離520民進黨上台,時間愈來愈近。由於這次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不再像陳水扁時代,朝小野大,不僅中央執政、掌握立法院多數席次、也在地方22縣市中有13個縣市長,真是難得可以好好做事的新局面。
因此《遠見》從上期開始,推出〈小英總統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老問題〉系列,選的議題都是長期困擾台灣人民,橫跨兩次政黨輪替仍然存在,早已全民深感痛苦,妨礙國家進步與生活品質至鉅。希望新執政團隊可以重視、了解並根本解決,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報導淪為狗吠火車。
10大黑科技 改變全世界 科技發展不斷顛覆各行各業,也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訂定了新的競爭規則。《財訊》獨家針對120位產官學界人士進行調查,選出十大即將為全世界帶來巨變的新科技。在這個科技驅動的時代,誰能搶先掌握科技趨勢,誰就能掌握先機。
垃圾堆裡的隱形冠軍 用炸雞排廢油開飛機!142兆再生商機「大腦」在台灣 一罐奇特瓶裝水,藏材料世紀變革 日本可口可樂、雀巢、惠普為何都來台求援? 公開!全台再生材料廠黃金名單 全球首台AI廢油回收機、美妝巨頭再生瓶夥伴 綠建材現身沙國新未來城、廢漁網眼鏡推手
練習變幸福 台灣人鬱卒創新高,你需要前進的力量 主持天后歐普拉、哈佛名師傳授 4個刻意打造「幸福支柱」的轉運故事 《情緒勒索》作家周慕姿、義大醫院院長、25年大牌記者、傳奇建築師 快樂類型測驗〉你是啦啦隊長或科學狂人 5方法自癒〉擺脫人生裡的「我不配」、「軟柿子情結」
台積電.英特爾 決戰AI 2月21日,英特爾在舊金山發表專為AI設計的系統級晶圓代工服務;3天後,台積電位於日本的熊本廠開幕,半導體雙雄同時聚焦AI,其實背後更多的是地緣政治的角力。 英特爾和台積電雖相互競爭,但也彼此合作。相同陣營裡,新競合時代的開始,將牽動未來供應鏈的勢力消長,值得投資人密切...
最敢消費的享世代,引爆「最後一分鐘」 兆元商機 這群人正在改變台灣的消費市場!他們是位於25至35歲、約350萬的「享」世代,有七成五未婚、單身,是史上消費行為最獨特的族群。
最神祕AI妖股 美超微憑什麼夯 嘉義貧農之子梁見後圓「美國夢」,拚出1.5兆市值伺服器王國 速度至上,組梁家兄弟供應鏈,大弟梁見發開會遲到30秒被罰站 爭議黑歷史,財報遲交、不實,曾遭美國證交會摘牌罰款 投資12年的華爾街鐵粉最新持股動向,高純度美超微概念股、基金解析
廣州、東京直擊》全世界為何擋不住Shein「便宜貨」? 中國「下沉時尚」席捲全球 解密中美貿易戰下的奇兵大本營 像「紙糊」的衣服如何征服美國少女心? 專訪 Shein供應鏈「打得Zara沒還手之力」 對台影響 蝦皮、五分埔、電商衝擊解析
別再為了Excel加班! 求學時為了一窺職場真面目,我特意申請大型企業的實習機會,企圖體驗上班族生活。工作內容我已經不太記得,但在一個短短的暑假,主管教會了我一項至今受用無窮的硬技能:Excel。我一開始按照主管交代的做法,拉表格、輸入公式、統整銷售數據。直到離開這份工作,進到其他公司後才發現...
【拒絕自滿的 4 個行動】 領導人的不安逸練習 當員工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工作,當團隊永遠從去年的計劃出發,小心,公司已經悄悄滋生了自負與安逸的心態。
洞悉成敗、總結經驗、提煉智慧 復盤的技術 「復盤」是圍棋術語,指的是下完一盤棋之後,重新走一遍剛剛的棋局,交流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在別處更好,它是許多職業棋士進步的關鍵。用在工作上,復盤是檢討過去表現,從經驗中學習和成長。 道理淺顯易懂,卻少有人執行。試想:你有多久沒回顧個人和團隊的工作狀況...
【問題推不動,效率太低落?】 原來,關鍵就在摩擦力 過時的規則、繁複的流程,每一個步驟都在拖累你的效率,你是否也覺得工作中充滿各種障礙?跨越摩擦力的三大陷阱,才能讓對的事情更容易做到,讓錯的事情更不可能發生!
招財金龍股 賺不停好公司 龍年投資穩中求勝,從優質好公司下手選股,才能築起護城河。特蒐10年來台股賺最大、配最多的好公司,並篩出今年營收可續強或逆轉勝的明星股,龍年投資賺不停。
推翻效率迷思,人生更有餘裕 反轉時間管理 你是會寫每日待辦清單、安排行事曆的人嗎?你覺得這麼做,會讓你更有效率嗎? 即便大多數工作者都試著「管理」時間,但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時間永遠不夠用,就算精密計算時間、完成更多的事,卻失去了充實的人際關係、內心平靜與生活平衡,甚至感受不到自信與快樂。 ...
上期主題是〈公共工程糟透了都是最低標惹的禍〉,探討被各界稱為「惡法」的「採購法」,把台灣各項重大公共工程狠狠卡住了。包括兩條桃園機場跑道整建花了15年、機場捷運蓋了20年,至今仍無法通車;至於金門大橋,更是沉沉浮浮20年了。其中,探討〈拖垮公共工程八大關鍵〉的主文,於《遠見》官網上線後,不到20天,瀏覽量33萬人次,按讚數超過2萬,分享次數也達1.2萬。
另外,關於採購法的〈採購法矯枉過正工程界苦不堪言〉文章,瀏覽量也近20萬。原本以為,這議題雖重要,但頗嚴肅,恐淪為「叫好不叫座」的題材,沒想到推出後,引起廣大迴響。不少讀者主動來電或寫信、或網路留言,建議《遠見》也應該報導哪些公共建設。例如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原本預計5年完成,延宕至今已經13年,希望《遠見》釐清問題在哪裡?也有讀者關心大巨蛋停工,126家中小廠商苦不堪言,已有一家倒閉,該怎麼辦?(頁198)
延續上期,本期推出〈小英總統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老問題〉系列二,聚焦全民關注的居住安全。30年災難變多安全卻沒提升過去30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台灣的風災、地震災難愈來愈多,儘管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破2萬美元,但居住安全卻一點也沒有提升。
今年2月6日凌晨,震央美濃的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瞬間倒塌,一百多人罹難。儘管新聞一過、媒體一撤,就不再成為關切話題,但這次震災震出的台灣建築問題,卻絕對不能就此放過。本次《遠見》特別與台灣擁有最多房仲據點的永慶房屋合作,了解全民對居住安全的看法。結果,人民只打了53.5分,最擔心的天災是地震,達77%。但台灣地處地震與颱風帶,如何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本就是政府與業者該共同面對與解決。無奈,台灣黑心建商充斥,執法不力,建築法規又漏洞百出,調查顯示,人民認為,人禍才是居住不安的主要禍首。(頁174)
本次報導也歸納出台灣營建生態的五大荒謬,包括:建商公司登記只需100萬,一案建商逾七成;借牌文化盛行,多半包工沒牌照;建管法愈修愈鬆,政府卸責自宮等。(頁180)
台灣目前的潛在危樓占七成,都更刻不容緩,但推動起來比登天還難,成為居不安的主因。期待新政府能全套解決。一年一度的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今年邁入第12屆。參賽家數與方案再創新高。今年獎落誰家?本期也有精采報導。(頁208)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