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必然有自己的廟與廟口,許多地方個性也是透過這些食物流露,甚至許多流動、變遷與移轉,都默默地在廟宇與廟口留下痕跡,人情的風景和文化的脈流環繞著神與信祂的人而生,請跟我們深入不曾去過的廟宇,在那些陌生場景的最核心,是關於人們也關於他們所信。
2012年4月,《小日子》雜誌以「我們喜歡吃早餐」第一期正式出現在大家面前,距今八年又五個月,中間歷經數次失意的時刻,終於,我們跨進100期了。
咖啡是我們百做不厭的題目,這期跟著不同的帶路人重新品嘗咖啡這個題目。無論海角還是天涯,都會有咖啡館存在,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就像生活時空的縮影,人人都有心中對咖啡館的想望。別人心中所喜愛的,不一定是你想窩著的地方。不過就是只有某個咖啡館,能讓某個人感到如此安逸,咖啡跟咖啡館就是如此神祕且命定的存在。
極簡生活 需要的真的那麼多嗎?心裡那些堆積的事物呢?在追逐目標物之前,想想擁有後會衍生什麼干擾。有時候比起奮力爭取,人生更需要的是放棄的勇氣。
痛都會過去 美會留下來 今年初在社群網路掀起廣大討論的「#10yearschallenge」,透過記錄我們才得以覺察時間留下的痕跡。十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無名小站有一天會消失,不知道性別將不再是婚姻的門檻⋯⋯。十年的回憶太多也變化太大,這一期的小日子,想要和大家一起細數過往的生活記錄,那些音樂的、...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廟口是神與人同在的地方
我從小開始跟著阿嬤拜拜,信仰彼時就在生活裡,卻沒有深刻意識,直到大學獨自負笈前往臺南,踏上了一條不甚順遂的感情路,時時被迷惘與不安籠罩,都靠著求神來渴望一條出路、一個解答。這期有提到的東港鎮海宮線上求籤,當時就是我的苦海明燈,也是我總是在線的張老師,那時為了明確捕捉所有七王爺給予的訊息,爬遍各種解籤文章,解籤也算略懂略懂,許多看似上上的籤意,其實針對不同事件也各有解讀,比如六十甲子籤第45 籤:「花開今已結成果,富貴榮華終到老,君子小人相會合,萬事清吉莫煩惱。」若是求復合,這籤詩就是告訴你「不可能!」因為兩人的緣分已經有了結果,這件事的終點就是「分手」。若要說到求籤心得,套句黃總編的話:「那肯定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題了。」
雖然對求神問卜甚為熱衷,不過對於廟口的情感竟是直到出社會之後,在各個工作之間輾轉才撥雲見日,有機會在慈聖宮前喝排骨湯,又去過被嘉義東市場藏在內裡的雙忠廟,才深刻體會神與人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像我們所說「天聽」那般遙遠,神就與人生活在一起,看著我們哭、看著我們笑、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賜予指引,而基於同樣的虔誠信念,人們聚攏在神的附近,在每個地方發展出同時有著生命力與在地性格的廟口文化。
於是這期我們四散到全臺,新北蘆洲找來以書寫湧蓮寺拿下林榮三文學散文佳作的洪愛珠,走一趟四處延展著大家族生命軌跡的廟邊菜市場;臺南我去訪了自己的偶像王浩一,聽他述說土地的歷史與人民的故事,在湛藍的島南天空底下穿越人聲鼎沸的鴨母寮市場到寧靜如凝結時間的三老爺宮;新竹則有讓人不斷以新視角發掘這座風城的《貢丸湯》見域工作室負責人陳虹羽,因為城隍爺的庇祐讓她在異鄉長出了依歸;比較常被人遺忘的古都彰化,也請前紅葉食趣的負責人Ivy,帶我們見證開化寺前那些對於歲月更迭依舊不為所動的老工夫;最後則有超級高雄通郭銘哲,秀了一趟庶民卻華麗的小吃之旅,竟然用大腸小腸切盤和冰啤酒做結,簡直過分!
每座城市都必然有自己的廟與廟口,許多地方個性也是透過這些食物流露,甚至許多流動、變遷與移轉,都默默地在廟宇與廟口留下痕跡,人情的風景和文化的脈流環繞著神與信祂的人而生,請跟我們深入不曾去過的廟宇,在那些陌生場景的最核心,是關於人們也關於他們所信。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在大海媽媽環繞的溫暖小島 感受人與人的緊密牽絆
踏進新冷戰後的 莫斯科菜市場
波爾多建築的怪異面飾 夾藏美麗又哀傷的歷史故事
實踐生活理念的蔬果店
忍住寒冷與疼痛 就能聽見自身與山的聲音
插畫家創作日記
紅林:THE BEST IS YET TO COME 豪華在哪裡
專欄
馬世芳:曾經有一家幼稚園 那裡有我的初戀
張曼娟:奇幻的逃逸時光
黃威融:喜歡拜拜的人 覺得被上天眷顧
聊聊天
《新活水》 ╳《 聯合文學》:明知沒人看又不賣錢 依然用力做就是浪漫
封面故事 Pray, Eat, Life from Miaokou
在湧蓮寺邊菜場循著記憶 用料理複製家族情感
三老爺宮蘊藏歲月點滴 鴨母寮市場吃出雙城韻味
與城隍廟相繫的遊子人生 異地從此能生根
開化寺前留存的老工夫 都是誠摯勤肯的日常累積
站前保安宮群聚信念與美食 豐滿世代回憶的小吃
SP1 善男信女來報到 廟宇擔當大集合
SP2 為求信徒處處有保庇 廟宇周邊有吃有喝有照應
SP3 後面的信眾舉起你的雙手 全臺神明盛會都要走
SP4 自己的財運自己救 紫南宮發財金怎麼求
創意現場
張雍:陪公主讀書
工作室日常
有暖陽綠意相伴的老宅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Gill Li:陪我一起長大的廟口
小日子享生活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