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日常,台灣滋味!醬料、香氣、食材、味型
誰說大廚一定在餐廳? 真正懂吃、會吃也會煮的飲食達人,就在菜市場裡! 比起每天在廚房裡拿鍋鏟的廚師,市場裡賣食材的老鋪,每天吃的摸的想的維生的,都是食材,個個經驗老道,品味非凡。 「東菜市」賣豬肉賣35年的馬孝如說:醃豬肉加點甘草粉,可讓豬肉帶有……
阿嬤的私房薑母鴨 阿美族燒得發燙的「石頭」火鍋 南門市場裡的手工蛋餃 煮來有霜降牛口感的日本蠔菇…… 冷冷冬日,如果能喝下一碗熱湯,那就像是有人把你的手拉進口袋,溫柔細膩的替你加油打氣。即使只有一場火鍋的時間,還是令人覺得暖度破表,難……
吃遍各式美食 還可以如何為料理重新定義? 就從懂得吃花開始吧! 從花園到餐桌 挖掘,意想不到的味道 這一期的《好吃》,請跟著我們把眼界打開,從料理、甜點、飲料到擺盤,跟著我們一起來吃花:原來金蓮花有芥末味,芳香萬壽菊像百香果、海棠口感脆脆的、鳳梨鼠尾草超甜的呢。
優格的酸 甘酒的甜 醬油的鮮 鹽麴的溫柔 都是發酵的魔力 當大部分的食物轉化需要熱能時,唯獨發酵,以時間為柴火,幫我們把食物烹調起來。
◎米知識一次掌握 台灣米品種這麼多,每一種吃來的口感與味道各是如何? 怎麼挑米?洗米?保存米?一次告訴你 ◎讚美好農人與好食材 以自然農法種好米的南澳自然田、傳承人工碾米技藝的賴咏華、種好米給孩子吃的尚水米……我們走入產地,讚美農人的暖心與技藝。……
日常裡的青草學 向青草學什麼呢? 學喝茶、學料理、學養身,學著照顧好自己。 想起青草,只有想到青草茶嗎? 那些根植於台灣的土生土長植物,除了煮茶外,還有很多種用法。
◆《好吃》兩歲生日慶!超值加厚特刊! ◆隨刊並附贈一本買菜好幫手「安心食材採買指南」 吃當季!是這個時代享用自然的飲食顯學。 不僅蒐集了全臺最完整的48個農民市集,另有100家推薦蔬菜、水果、魚肉、米、茶、咖啡及調味品; ……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喝茶的樣子! 150年前,Formosa Oolong Tea 即以無酒精香檳的華美姿態,風靡全世界。全盛時期,外銷45公斤的「東方美人」,即可換得一棟「樓仔厝」。 150年後的今天,台灣茶無論在生產或製茶手藝都日漸精進之……
有時候,就是想好好的喝一杯, 讓焦慮的心平靜,療癒傷心難過的感覺, 貪戀著茶香,或咖啡因作祟, 有時甚至只是想要解個渴,懷念某段時光, 或是,需要一點酒精來讓自己大膽……
鬆軟的菠蘿 酥脆的法國長棍 帶點派感的可頌 擁有軟綿內裡的紅豆吐司 當熱騰騰的麵包出爐時 不知不覺,手裡的籃子又多夾了幾顆…… 麵包是平凡日常卻充滿著幸福香氣的食物,小小麵團,經由發酵、膨脹、烘焙、靜置,幻化出千變萬化的滋味。從麵粉到麵包,中間到底走了多遠?
談起台味,
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
紅蔥頭、醬油膏、滷肉、珍珠奶茶……
這是一場味覺的習題,
我們該如何追尋與定位?
馬來西亞人,嫁來台灣二十多年的《辛香料風味學》作者陳愛玲說:「台灣人真的好愛吃醬油膏喔!」高雄餐旅大學楊昭景教授研究後發現,「台灣菜的味型可以分成17種。」飲食文化研究者徐仲表示,黑豆醬油是台灣醬油裡的重要特色。台菜掌門人,宜蘭渡小月的陳兆麟表示,勾芡是濃厚的人情味展現。
醬料、香氣、食材、味型,構築出台灣人飲食生活裡的風味基調,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張屬於自己的胃,但就像味噌之於日本、陳皮連結香港、花椒想到四川、Fish and Chips等於英國,富含台灣元素、充滿集體性的台灣滋味是什麼?讓我們試著理解追尋。
【本期特色】
味道VS.味型,透過千人問卷,理解台灣人喜歡的風味調性
那些我們喜歡的醬料、食材、米酒與麻油
日本人發現鮮味,讓我們也來談談台味之甘
不同世代的神級料理人說台菜:渡小月x青青餐廳x阿霞飯店
久居國外時,名人最懷念的一道菜?
把古典放進當代-共享經濟下的老台菜餐桌計畫
米其林裡的台灣味:江振誠、黃以倫、何順凱、林泉、田原諒悟、賴思瑩、韓婷婷
大膽的台灣味提案!以後跟外國人介紹時,我們可以怎麼說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