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道通往自己的門
本期《小日子》挑戰從來沒做過的題目,以各種靈性研究為主題,範圍涵括礦石、風水、塔羅、紫微、頌缽等等,訪問了演員姚愛寗跟王可元、作家楊隸亞、珍珠法寶店主珍珠、寶島漫缽主人宏蔚等等。在動盪不安的此刻,推出〈在神祕學裡 我找回自己〉,希望給讀者們一點不同的安慰。
咖啡是我們百做不厭的題目,這期跟著不同的帶路人重新品嘗咖啡這個題目。無論海角還是天涯,都會有咖啡館存在,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就像生活時空的縮影,人人都有心中對咖啡館的想望。別人心中所喜愛的,不一定是你想窩著的地方。不過就是只有某個咖啡館,能讓某個人感到如此安逸,咖啡跟咖啡館就是如此神祕且命定的存在。
咖啡時光 若你從臺大誠品切進溫州街,一路向辛亥路高架方向走,沿路會遇到雪可屋、Picnic 野餐咖啡、還有落在街尾的路貓(路上撿到一隻貓),三家都是當時的一時之選,各有擁護者,也凝聚著不同同溫層。而我獨鍾Picnic,木桌木椅的溫潤調性,擁有大片窗景與陽光的靠窗獨坐區,儘管座位稍嫌擁擠卻不惹人...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打開一道通往自己的門
本期《小日子》挑戰從來沒做過的題目,以各種靈性研究為主題,範圍涵括礦石、風水、塔羅、紫微、頌缽等等,訪問了演員姚愛寗跟王可元、作家楊隸亞、珍珠法寶店主珍珠、寶島漫缽主人宏蔚等等。在動盪不安的此刻,推出〈在神祕學裡 我找回自己〉,希望給讀者們一點不同的安慰。
姚愛寗從小「天線就很開」,一路上學習了礦石、薩滿與阿卡西記錄,她覺得「靈修的世界一切源頭都是一樣的,是一股平靜且巨大的愛」,是「宇宙裡環環相扣的平衡」,靈修讓她「誠實地面對自己,包容自己的勇氣,當然還是會有痛苦的時候,那就休息,直到可以再次前行。」
從小到大對靈學都不怎麼有興趣的王可元,在調整房間家具配置以後星運開展,「也許這不能直接歸因是風水和鹽燈的功勞,我開始上網自學,才發現舉凡占卜、占星、紫微斗數等都是從統計學出發,和生活的呼應其實並不全然都是迷信。」人對於不懂的事物,往往會貼上隱性的標籤,「這世界上有太多我們尚未認識的『正常』。研究命盤和神秘學不只提供未來指引,隱隱地也修復了過去。」
楊隸亞在作家前輩的影響下,走上鑽研塔羅之路,雖然曾有總要翻牌查看運勢的時期,對於未知的預測非常依賴,但回過頭看,卻發現那樣的狀態並不總是自己想要的,「牌卡、紫微、或占星只是不同工具,讓你看見自我內部的深邃黑暗,也發覺自身真正握有的力量。」
珍珠法寶的店主珍珠開設一間身心靈用品的選品店,相較於一般選品店,她的店更神祕,產品自己尋找主人,功能各自表述,她說:「我不懂通靈,也不是療癒師。」滿屋琳琅滿目的器具,是一種輔助,也是一種陪伴,「活在當下,和自己待在一起,替墜落的心鋪一張張安穩的床,想想也是件浪漫的事。」
番外篇請到我的好友、前《Shopping Design 》副總編輯包叔平(大家都叫她包包)來說說她的靈性經驗。包包在「大溪大禧」這個案子擔任籤詩文案工作,轉譯了許多神明的聲音。聽起來很玄,或許有些人不相信,又或許眾人的信跟不信不那麼重要,只要找到能對應自己的方法就很好,像是姚愛寗那篇裡寫到:「人類的不安大多源自微小的瞬間,然而一旦有了感知,身心的磨難卻得來來回回那麼久,『因為有了穿越暴風雨的強大,才能迎來雨後的涼爽安寧。』」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一世紀的守護 鑲嵌南洋老房子的花樣年華
走進大自然的遊樂園 帶回的不只是風景
出走的理由 是心中始終有追求
透過療癒式催眠 進入潛意識探索自己
插畫家創作日記
林廉恩:盛開的花
專欄
馬世芳:「打破鏡子,霉運走七年」
陳雪:奇蹟的午後
林婉瑜:複數的名字
聊聊天
蔣亞妮 ╳ 謝凱特:當時間沉澱帶走疼痛 我想成為什麼都能說的人
封面故事 The Guide to Find Yourself
Part 1 我以為在解讀未知 其實是在拼湊自身
連結宇宙的愛 發現渺小生命遼闊的靈魂
拿著人生地圖 指引前途也修復過去
沒有完美的命運 最想要的有時只在災厄與困苦後
Part 2 當對未來感到迷惘 問問自然與自我
礦石植物連結萬物初始 迷霧中抓回療癒本能
閉上眼讓全身放鬆 在波動之間感受身體語言
SP 在深淵求一支籤 那是來自神明的關愛
當意念交流也能直達天庭 我曾替祂們寫下籤詩
走走路
散步在最適合生活的地方
工作室日常
曉岱瓷坊與羅本製所:讓情感、生命和記憶留駐在陶器裡
市場旁的編輯事
Peas Lin:I Can Hear You No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