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理蓮:「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0年代,戰後的臺灣百廢待舉,美國基督教芥菜種會的孫理蓮夫婦與夥伴,他們用一雙雙溫柔堅定的雙手、一筆筆來自千里之外的捐款,透過醫療、教育或宗教支持,接住當時生活在苦難與病痛中的人民。
數十年來,這些來自異國的扶助團體,也化為一顆顆種子,在臺灣島上發芽,讓我們不只承載滿滿的善意,也茁壯成長為援助世界的有力存在。
We Can Help,臺灣一直都在!
臺中,這座被譽為文化之都的城市,深藏著人文與藝術的脈動。在這裡,藝術不僅存在於美術館或文化中心的殿堂,更融入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轉角。透過遍布全市的藝術亮點,我們期待與您不期而遇,共同體驗那份藝文邂逅的美好。 常言道,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臺中市設置藝術亮點的初衷,正是為了匯聚各界澎湃的...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好評...
57年1月出刊的《台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觀光、市政及生活型態等資訊,且讓這本走過半世紀的城市相簿,陪你迎接身處臺北的每個動人時刻。
愛是事變,愛是月迷津渡,愛是恆久忍耐,愛在黎明破曉時,愛是「有些稀有時刻/剛好都在」⋯⋯然而,愛的旅途有九九八十一難,那些關於愛的小問題,都是文學的永恆命題。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臺中市近年來積極推動城市美學,成果豐碩,水湳經貿園區內設置的公共藝 術是藝術妝點城市的縮影,作品融合了低碳、智慧與環境共生的理念,不僅屢獲 國際大獎肯定,更讓市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也能與藝術不期而遇。 當我們漫步在中央公園,可以和藝術家郭國相的《綠野遊蹤》一同遊戲,感 受它在日夜光影下的奇幻魅力;...
一本以「青年人 說自己」為宗旨的免費青年雜誌,內容主要圍繞生活、文化等主題,透過走訪社區不同人和事,引發讀者更多思考空間。 【089 // 超越現實】 想像力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力量,它不僅突破知識的限制,更能引領我們探索未知、激發創造。 透過閱讀、戲劇等媒介,我們得以體驗不同時空與人生,從虛構中反思...
桃園誌創刊於2015年至今,以對話作為連結城市的起始點,探尋真摯的生命、留下地方的厚度,並帶著持續向前蛻變的精神,持續地與這座城市向前走。 快樂至上主義 人類的思潮在歷史軸線中百花齊放,人們捍衛自己堅信的真理,相異個體間,唯一不變的是對快樂的追求。快樂為燃料,活出繽紛色彩為主張,就是我們的快樂至上...
《TAIPEI》 台湾の首都からのストーリーを伝える季刊誌。完全に英語と日本語で制作され、文化、ホットスポット、ライフスタイル、人物特集など、さまざまなテーマを探求しています。台北についての分かりやすく情報満載の紹介を世界に提供します。
57年1月出刊的《台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觀光、市政及生活型態等資訊,且讓這本走過半世紀的城市相簿,陪你迎接身處臺北的每個動人時刻。
夏日時光,總是讓人不由得想出門走走, 與多元培力就業計畫一同走入社區, 探索屬於在地的美好與熱情。 在「亮地方」裡,看見信念與堅持, 將持續努力,挖掘更多閃閃發亮的在地人事物。
家家歡喜慶新年, 是道愛、道謝的美好日子, 更是久別團聚的幸福時刻, 一同將地方美味包裝成祝福, 送給重逢的心上人。 邀請您加入支持社區產業的行列, 讓守護在地的光持續照亮 以實際行動支持家鄉,將在地文化傳揚, 共同燃起熱情、光亮社區的成長枝芽。
封面故事
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的孫理蓮,於1927年首度踏上臺灣這塊島嶼,原是隨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宣教的她,之後持續投入臺灣慈善扶助事業。
我們從孫理蓮自1951年起書寫的三百多封信中,知曉了她以話家常的語氣,記下戰後政府無暇聞問的苦難角落。這些信件,募得一筆筆來自美國、加州的捐款,扶起了廣大山區、偏鄉、離島的貧病孤獨者,讓搖搖欲墜的人們受到照護,進而茁壯與自立,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本期《觀.臺灣》搭配臺史籌備「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的研究成果,從孫理蓮與外國扶助團體的故事出發,追索19世紀到當代臺灣,從受惠到向外援助世界的歷程,盼望激起更多善與愛的共鳴。
封面插畫|Croter
目次 Contents
【前導專欄】
04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藝術◆鳳氣至純平
【封面故事】
12利他精神︴授人以漁之外──芥菜種會的分享與共好◆林孟欣
18在地茁壯︴從國際影響到在地化——戰後西方救助組織在臺灣◆陳怡菁
22圖解歷史︴愛的連線──1960~70年代來自美加的善款軌跡◆陳怡菁、李嘉
26行動工具︴現在立刻馬上:孫理蓮工作札記◆WEN
32觀世界︴橫跨一萬八千公里的秘魯社區重建之路── 專訪HOOP創辦人李尚儒◆許乃文
36大事年表︴從外援到自立:國際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年表◆編輯部
【生活史】
44人生如歌︴唸歌國寶楊秀卿的趣味話◆黃裕元
48本季片單︴在幽暗角落裡開出的花──慈善救濟事業◆翁稷安
52魔幻時刻︴光影剎那──底片沖洗店◆翁堃耀
56女人本事︴徐書慧的溫柔生產革命◆萬蓓琪
【臺史博大小事】
60大展微觀︴We Can Help:基督教芥菜種會x臺灣救助事業特展◆陳明祥
66對話錄︴為什麼有些原住民不見了?──考古與歷史的日常對話◆李典榮
70漫博動態︴原來我們的歷史都是漫畫教的◆李翊寧
75典藏物語︴地圖上的紅、綠色顏料的科學檢測◆鄭勤思
第43屆金鼎獎 政府出版品類 數位出版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