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No129|2022年11月號
歡迎搭乘類火車!
行旅在外,地鐵車站幾成每日步出酒店首個目的;通勤在內,地鐵車站亦是每夜步出公司首個目的。由點至線至面,由捷運站至捷運線至捷運網,如慈母手中線,織就遊子身上衣。不妨隨我披上這襲四通而八達的運輸大衣,穿梭東亞十二重點都會之尋常與不尋常。列車即將開出,請緊握扶手、站穩踏階。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山與海的守味者 臺東部落廚房
★人在畫中遊 千島湖再發現
★《錦衣之下》人人自危
★摩登臺南 老城有藝思
★瀕臨失傳京戲《奪太倉》
《旅讀》No110|2021年04月號 遇見,理想的書店 廿一世紀的書店,早已不只是販售書籍的店面,更訴說著關於美好生活的想像。當我們能再次出發時,世界各地默默耕耘的書店,是否仍在街角等待讀者造訪?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長安古都花事 ★謝金魚/李漁的鹹濕與清純 ★焦桐/接...
《旅讀》No127|2022年9月號 豐饒早餐之島─臺灣 攤開我們生活中的早餐菜單,飲品從西方的咖啡到東方的茶類、豆漿、米漿,主食從西方的漢堡、三明治到東方的蛋餅、包子饅頭,味蕾幾乎能繞行世界一周。身處臺灣的我們,有誰不是深受早餐嬌養?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在世界,尋找麥哲倫...
《旅讀》No135|2023年5月號 我在咖啡館,等你! 轉過街角,鮮活咖啡館映入眼簾;翻開書籍,歷史咖啡館躍然紙上;打開音樂,咖啡館的故事傳進耳中;古往今來一間間咖啡館令人流連忘返。有人徘徊咖啡館只為觀察人群,有人造訪咖啡館只為享受美食,形形色色的人在咖啡館中,總能找到不同樂趣。 ...
《旅讀》No136|2023年6月號 弄潮曼谷 讓我們將時序拉回幾百年前、由吞武里王朝向卻克里王朝過渡的年代,原本在河左岸安居的華人移民,因著政權的陵替而遷徙,就此開展全新的生命故事……關於唐人街的多重宇宙!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承蒙德澤的承德 圍場.園林.金山嶺 ★大有大...
《旅讀》No137|2023年7月號 恆春恆夏 「恆春的土會黏人──」無論自小紮根的恆春人,抑或移居此地的墾漂族,採訪期間,這句話如同囈語反覆呢喃在眾人嘴裡。物價不是特別便宜,交通不是特別方便,然而,擁抱山海的人們欣然接受半島的風吹日曬,真切地將每一個小日子過成大冒險。 @更多精彩...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本期主題:費洛蒙的愛戀 飄散在風中的費洛蒙,向戀人們吐露甜蜜的信息。 一個人的旅程,起飛降落,在美麗城市的懈逅, 遇見你要遇見的人,那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兩個人的私奔時光,一起繞著地球航行,長灘島白色沙灘, 法國巴黎鐵塔……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礦物‧水晶‧占卜咖啡館,人生有點迷信沒關係 推開塔羅牌咖啡廳神秘的大門,以香濃的咖啡與緩慢的時光,將心靈與命運相互糅合。在略帶文藝感的礦物市集中,琳瑯滿目的攤位陳列著寶石、水晶和神秘的儀式,等待著尋求命運啟示的旅人。星象、卜卦、草藥、靈性繪畫…現代魔法師們以自己的方式解讀人們的未來。是什麼讓旅人願...
《Open!打開產地》 知識型旅人不能錯過的8場見學 陶瓷小鎮的繼承者們聯手,讓「小心輕放」變成「大膽開放」。 美感石材場洗刷污染印象,石材不只是建材,還要全面滲透台灣人的日常。 打開港都值得驕傲的造船廠、遠洋漁業冷凍庫,是什麼讓高雄人大呼過癮? 前進火車與它的產地,大澡堂見證當年勞動...
《TAIPEI》 台湾の首都からのストーリーを伝える季刊誌。完全に英語と日本語で制作され、文化、ホットスポット、ライフスタイル、人物特集など、さまざまなテーマを探求しています。台北についての分かりやすく情報満載の紹介を世界に提供します。
一個人的空氣感旅行!透明系旅宿10+ 世上最令人平靜療癒的,莫過於水的透明、山林間無色的空氣──拋開繁雜的世俗紛擾,走進純白簡約、玻璃屋等透明系旅宿中,深吸一口純淨空氣,靜觀與窗外的零距離的景致,在透過天窗看見極光與滿天星斗那瞬間,享受獨佔美景的美好獨處。給自己一趟放鬆喘息的空氣感時光,享受一個人...
[主題故事] 大黃河 奔流到海不復回 [主題故事] 潮汕 春節大「鬧熱」 [探索之旅] 有求必應 黃大仙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旅讀》No129|2022年11月號
歡迎搭乘類火車!
行旅在外,地鐵車站幾成每日步出酒店首個目的;通勤在內,地鐵車站亦是每夜步出公司首個目的。由點至線至面,由捷運站至捷運線至捷運網,如慈母手中線,織就遊子身上衣。不妨隨我披上這襲四通而八達的運輸大衣,穿梭東亞十二重點都會之尋常與不尋常。列車即將開出,請緊握扶手、站穩踏階。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山與海的守味者 臺東部落廚房
★人在畫中遊 千島湖再發現
★《錦衣之下》人人自危
★摩登臺南 老城有藝思
★瀕臨失傳京戲《奪太倉》
.....................................................
【編輯室報告】
〈湯瑪士類火車〉
副總編輯/鄺介文
港鐵車站望色而能生義,據說為了通車當時仍有為數不少的文盲而設。比諸藍田的藍、青衣的青、長沙灣的沙灘黃、荔枝角的荔枝紅。在我還算是個文盲的童稚時期,每逢出門搭車,總與母親玩起猜謎遊戲。當廣播公告下站站名,母子兩個要在進站以前,比賽誰先猜對。而當列車即將抵達太子之際,我們不約而同回答紫色。──既然是太子,當然是太紫啦!──多年以後我才得知,太子所以是紫色,因為那係代表皇室的顏色。
我是一個地鐵世代的孩子,落地即有地鐵。出生那年,港鐵已成諸多港人通勤日常,在我看來,火車就該是這樣的形狀。這是一種屬於城市人的土與俗,彷彿沒吃過豬也該看過豬走路,我是沒見過火車也該搭過類火車。後來輾轉遷臺,雙北捷運始終處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階段,倘若問我想念家鄉什麼東西,於我而言不是叉燒飯、雲吞麵、菠蘿飽,竟是鑽入隧道以後什麼也看不見的地鐵。似乎車廂窗外的一片漆黑,最能代表香港風景。
於是,我在自己亦不曾意識到的時候,便成了一個地鐵迷。明明不懂客語,卻能背誦北捷所有客語站名;腦中內建捷運地圖,無須google map 就能算出最佳轉乘路線與最短車程耗時;永遠知道應當等在哪節車廂的哪道車門,只因車門一開就是電扶梯可以即刻通向出口分毫不差;而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北車迷宮,我身處其中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乃至行旅在外,無須倚賴窗外景色或標語文字,單單觀察乘客百態,一望即知自己位在何處,首爾還是東京、北京還是上海、新加坡的南北線還是東西線,看著看著宛如湯瑪士小火車,它們各有各的性格面目。
由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子彈列車》,有個角色正是湯瑪士小火車迷。他用湯瑪士小火車裡的「人物」替人分類,有的面善心惡有的面惡心善,由此竟然被他破解一樁懸案,為此我不禁啞然失笑。──這是真的。即使是火車/類火車,眼見它們於不同環境裡穿梭,在不同族群下餵養,年年歲歲而又歲歲年年,確實長出了自己的模樣啊!
敬請密切注意《旅讀》專訪!(每週一至週五)
中廣流行網李秀媛「綺麗世界」(下午三點)
中廣流行網江太「人來瘋」(下午七點)
IC 之音_ 袁常捷「親愛的生活練習」(下午五點)
NEWS98張曼娟「幸福號列車」(下午四點)
教育電臺洪嘉勵「時光下午茶」(下午三點零五)
復興電臺潘宗華「兩岸生活誌」(下午一點、十點)
洛杉磯AM690 URadio沈玫綺「今天你新聞了玫?」(週六下午三點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