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發現近年來安置童複雜度增加,逾5五成以上孩子有發展遲緩、自閉、憂鬱、精神官能症或因為創傷引發身心症狀等高照顧需求,需更多專業人力與資源,加上社工人力成本及物價上漲等因素,讓善牧服務更艱辛。善牧愛心大使連俞涵及善牧公益影片導演鄭之涵與善牧一起提出愛的呼籲-「多傾聽、公平對待、發現優勢、包容理解」,每個生命都應被善待,也邀請大家一起幫助善牧,給予家創兒關懷與正向能量。
《復興每一天》 異象 全球華人福音化 普世宣教文字化 使命 使徒性:為耶穌基督作見證,讓人在我們身上看見基督。 先知性: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聽神的話、用神的道,影響這世代。 應用性:解決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使沉睡僵化的靈命得著聖靈的挑旺,生命得以甦醒與更新。 普及性:兼具福音性與培靈性,深入淺出...
從裡到外 除舊迎新 《生命樹》靈修月刊二月號的內容,將會從教會年曆中的顯現期進入大齋期(亦即從「常年期前段」進入到「復活週期」的前段)。在這個月分裡,我們會先經歷今年度的「登山變像主日」(2018年2月11日),再接著一同經歷過聖灰禮拜三(2018年2月14日)而進入到今年度的大齋節期。 ...
雖負重,仍能前行 隨著世界局勢變換的因素,當代所有人的生活都越來越不容易,無論是資源的短缺、通貨膨脹的飆升,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都好似一個又一個的重擔,堆在當代人們的肩膀上。對基督徒而言,主耶穌所教導的「給予」之功課,在許多現實的考量下,也變得比往日更難以實踐,甚至成為一種負擔。但是,對基督徒來說...
【給讀者的話】 想到「英雄」,你會出現哪些畫面?所向無敵、英勇無雙、驍勇善戰、智勇雙全,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形容英雄的常用詞,那麼,在聖經裡提到的英雄呢?聖經作者如何形容他們? 撒母耳記是一卷先知書,先知書最強調神的心意,更會以神的標準來審視神的僕人,也就是神所膏立的君王、祭司。在撒母耳記裡描述的國...
看見自己的責任 曾在印度服事弱勢群體、提供醫療資源多年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有句名言:「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因著她對天父的愛,她於1929年前往印度,開始了她人生長達數十年在印度的服事。
亦步亦趨來跟隨 成語「亦步亦趨」的解釋並不僅表露出跟隨師長的步步謹慎,更關鍵的是在形容凡事都在「追隨」或「仿傚」別人,而在強調多元創意和打破框架的這個時代,「追隨」和「仿傚」這二個詞語好似過時、落伍了!事實上,在基督信仰裡,信徒跟隨主的態度正是要「亦步亦趨」,因祂是我們效法的榜樣,也是我們定意跟隨...
永不動搖的平安 在一次美展繪畫比賽中,獲得首獎的作品是一幅名為「真平安」的油畫作品,作品構圖是壯麗奔騰的瀑布景觀,磅礡的水勢從上而下,激起大片雲霧水花。在瀑布旁的大樹枝幹上,有個鳥巢安穩地立在枝葉間,巢裡有隻老鷹,正展開翅膀將一窩的小鷹嚴實地護在羽翼下。雖然外面因著瀑布的洶湧水勢而顯得動盪,但在有...
活出使命的生命 「大使命」的經文,大概是除主禱文外最被信徒們所熟知的經文,不僅在主日的講台上不斷地被傳講,也成為許多營會、退修會和特會的主題,但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回應大使命的呼召,跨越各種界線和困難,「去」使萬民成為主的門徒,而不僅是單純地邀請親朋好友到教會「來」呢?
凡事效法基督 在世上作光作鹽」是基督徒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許多人立志達成的標竿。只是類似口號的一句話,在生活中要如何行出來呢?有人覺得要不斷傳講聖經上的道理,將經文硬塞入人的耳中;也有人覺得要有大神蹟,將神的大能直接擺在世人面前,吸引眾人的目光。這些固然是傳揚福音的方式,卻僅停留在表層,無法...
縱向與橫向的關係 今年上半年,因著防疫的需要,強調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讓本來習慣於近距離互動的人們,要學著習慣新的日常。防疫期間的隔離,同樣也讓人們開始學著使用網路平台,透過視訊、直播的方式,在雲端上維持互動。誰能想到科技發達的現代,你我會有一天連握手問安、熱情地勾肩搭背,都成為一種奢...
本月的主題是「全地的主」,這位主就是我們的天父,祂創造並掌管宇宙萬物,「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就都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來1:10-12)無論世事如何變化,祂永不改變!祂愛我們的心意也永不改變!我們當把眼光定睛在祂身上,相信在急難中有祂的保守、扶持,就有如錨定在磐石上...
本期《豐盛人生》的主題,其實出自2019年在韓國濟州島舉行的「洛桑東亞區青年領袖大會」(Lausanne East Asia Young Leaders Gathering)之主題。猶記大會的一位主要講員,也是現任內地會全球總幹事馮浩鎏醫師,在傳遞信息的時候,大聲疾呼:「逼迫並不會拆毀教會,但稀釋過...
對著主的標竿直跑 每當國際級的運動賽事登場,各國選手無不努力訓練,朝著所立定的目標前進,盼望能在賽場上獲得佳績。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應當如這些選手般,在神為我們設定的道路上,向著神所立的標竿直跑,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的獎賞(腓3:14)。 但有時因著受到世界的誘惑、自我的私欲等影響,我們會隨著己...
「挑戰」一詞的原意為:「召引敵兵出兵作戰」,出自《史記》中楚漢相爭的記載;時至今日,「挑戰」的定義更像是一種「眼前的困難」或是「要跨越的障礙」,是你我每時每刻都需要面對、戰勝的。若以基督信仰的眼光來解讀「挑戰」一詞,或許我們可以將其視為「面對自己」和「面對惡者」二個層面,倚靠神的幫助在生命中與其作戰...
合一的行動 新冠疫情在社區的爆發,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打亂了原本習慣的步調,而教會也在警戒層級的提升下,停止了原本的聚會形式,被迫面對其他可能的選項。過程中,較有規模的教會很快地能整合資源,從實體聚會轉成網路聚會,透過直播或視訊通話,持續維持信仰群體的互動;但也同時有不少小型或偏鄉的教會措手不及,...
馬可福音是在四卷福音書中篇幅最短的,但每一節都是簡練而精要的描述,我們將以一個半月的時間來細讀這卷書。耶穌在馬可福音中,成為一名辛勤工作的工人,祂奔波各地、四處為家、總是與基層群眾在一起,更不畏懼人所輕蔑的貧窮人、困苦人或患了病、被鬼附的人。耶穌雖然行動謙卑,但教導卻毫不馬虎,耶穌所教導的正是來自天...
結束,但也是開始 時間飛逝,本期《豐盛人生》將為這段以文字服事眾教會的旅程畫下句點,也將在最後的年度主題「在動盪的時代,成為有使命感的門徒!」裡,殺青收官。回首來時路,除了感謝諸多作者的投入和編輯團隊的擺上之外,更要感謝眾位海內外的讀者一路以來的支持和使用!期盼《豐盛人生》的內容,對各位讀者的靈命...
Vol.60 No.2 來臨中的AI 人工智慧擊敗人類頂尖棋手、自動駕駛汽車逐漸成熟、電腦進行醫療診斷或撰寫新聞稿……。 許多人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比擬這個新的AI浪潮,認為若不跟上就等著被淘汰。 麥肯錫顧問公司預估,在二○三○年,全球將有四到八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 你看到的是危機還是契機...
Vol.59 No.2 唯獨誰的聖經? 麥葛福說,「唯獨聖經」是基督教一個危險的概念。 當堅持聖經的權威時,怎麼樣才能讓神的話語顯出權威,而不是自己解讀的權威? 怎樣讀經,聖經才不會被斷章取義,為我們固有的價值觀背書, 只是滿足我們的需要,撫慰我們的傷口? 而能夠挑戰我們,真正塑造信徒與教會的生命...
Vol.61 No.3 轉型正義嗎?──誰的真相?如何和解? 「轉型正義」相關議題所導致的紛紛擾擾,引發強烈的情緒,也造成極端的對立。贊成的一方,認為過去的威權統治傷害太多,應該撫慰受害者、追究加害者,去除所有關於威權統治者的象徵,為的是還原那一段被刻意淹沒遺忘的、國家機器所造成的大規模人權受害的...
彼此關顧的手 隨著農曆新年的結束,眾信徒又將預備自己來記念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並透過大齋期和聖週的靈修和反思,審視自己與神、與人之間的關係。若回顧福音書,不難發現主耶穌總是主動地前往社會中較弱勢的個人和群體,造就並重整了這些人的生命,甚至就連祂在復活升天之際,留給世界的也並非單獨一位使徒,而是...
受到家庭創傷的孩子,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傷痛。然而,善牧發現,近年來安置童複雜度增加,超過五成以上孩子有發展遲緩、自閉、憂鬱、精神官能症或因為創傷引發身心症狀等高照顧需求,使得機構需投入更多照顧人力與專業資源,加上社工人力成本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等因素,讓善牧的服務經營更形艱辛。
善牧基金會代表王奕潔修女、善牧愛心大使連俞涵,以及長期協助善牧拍攝公益影片導演-鄭之涵共同現身呼籲,照顧一個安置的兒少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除了資金挹注,也希望社會大眾一同來認識與理解孩子,用「多傾聽、公平對待、發現優勢、包容理解」給予孩子友善的眼光,邀請社會大眾與善牧一起用「愛」擁抱家創兒。
受到家庭創傷的孩子,多數因家內性侵、暴力、虐待、遭逢重大變故或失去功能…等因素而來到善牧。善牧提供家庭式的安置照顧,陪伴家創兒走出傷痛,進而自立生活,然而,善牧發現照顧家創兒的複雜度年年提升,近2年來更是有超過5成以上的孩子,有情緒障礙、學習障礙、憂鬱、疑似精神官能症、過動、自閉症等議題,需投入高度的人力、時間、資源等高照顧需求,來協助孩子安頓身心、創傷修復、建立自我復原力與自立生活的能力,不僅照顧工作時間長、成效也並非立竿見影。
上述高照顧需求家創兒主要有二類,一類是透過「醫療系統鑑定」,領有確切疾病或身心障礙手冊者,如:發展遲緩、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過動、自閉症、亞斯伯格……;另一類雖然沒有領有手冊,但因創傷或不當照顧等影響,產生與環境互動的困難,如:家暴、性剝削、性侵害、疏忽,影響孩子依附關係的發展,以致孩子對外部環境、與他人關係有極大不安,產生互動困難,或者,其母親在姙娠期間藥物濫用,造成孩子發展狀況偏離一般正常值等。
根據善牧107年至111年度兒少安置家園資料顯示,高照顧需求家創兒107年占兒少安置家園45%,近2年比例攀升超過50%。高照顧需求孩子比例越高,不僅照顧不易,也容易發生安全議題。面對高照顧需求家創兒,善牧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挹注,如:
1. 提升照顧人力成本以回應家創兒的照顧需求。
2. 研發適性教材︰日常生活的照顧、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導,都需要更細緻、有明確步驟的帶著做、陪著做逐步邁向放手讓個案自主練習。
3. 投入多元資源︰高照顧需求家創兒身心狀況多元複雜,需要跨專業(心理諮商師、職能治療師、醫療團隊、社福資源)共同合作協助服務工作。
照顧一個安置的兒少,其實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力量,不是只有安置社工努力,希望大家可以共同認識與理解孩子,給予孩子更友善的照顧環境。今年當任善牧愛心大使的連俞涵及長期協助善牧拍攝公益影片導演的鄭之涵與善牧一起提出四個愛的呼籲-「多傾聽、公平對待、發現優勢、包容理解」,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處境並公平對待他們,包容尊重差異,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愛、被呵護,每個生命都應該要被善待,也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幫助善牧,關懷身旁的家創兒,多多給予他們關懷與正向的能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