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志高 青苗扎根新農民搖籃
農為國本,如何吸引更多新血投入農業工作,攸關臺灣農業未來的挑戰。曾經臺灣農業學校在日治時期遍地開花,政府透過廣設農業教育,帶動臺灣經濟發展。但隨著社會演進,農業扶持工業發展而漸漸萎縮,1980年代臺灣省主席李登輝時期喊出「八萬農業大軍」,希望帶入有理想、有熱情、有專業技術的年輕人活化老化的農村。
從農志高 青苗扎根新農民搖籃
農為國本,如何吸引更多新血投入農業工作,攸關臺灣農業未來的挑戰。曾經臺灣農業學校在日治時期遍地開花,政府透過廣設農業教育,帶動臺灣經濟發展。但隨著社會演進,農業扶持工業發展而漸漸萎縮,1980年代臺灣省主席李登輝時期喊出「八萬農業大軍」,希望帶入有理想、有熱情、有專業技術的年輕人活化老化的農村。
2017年,行政院推出「新農民計畫」依據從農不同階段的需求,從學校、職場端推動相關輔導措施,計畫10年內培育出3萬名新農民成為農業經營者。校園是培育新農民的重點場所,從農的職業探索向下扎根至高中與大學生。大學農業公費專班2015年試辦,鼓勵年輕農人、農二代,實習與學習並進,在校園學習同時,即可開始經營農業人脈網絡。2017年農業公費專班擴大辦理,同年實施的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媒合農校高中生與農業經營場地,讓有志從農的青少年學生,進入過去不輕易對外開放的農業現場,及早體驗真實農業職涯,充實個人素養。
本期封面故事專訪在第一線教育現場服務的農學博士、龍潭高中校長陳勝利,農業部農民輔導司農業推廣科科長郭愷珶,以及從技術型高中到百大青農的農業現場,看這些從校園育成充滿朝氣的新農面孔,感受到選擇從事農業是很酷的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