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鰻生機
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問世
以社會運動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具備社會運動背景的作家,以作品作為文化政治實踐,他們書寫生命政治,或者說,書寫反映其生命政治。
臺灣國蘭銷美冠軍 一朵蘭花的貿易戰 今(2025)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臺灣課徵對等關稅32%,農業部盤點受衝擊較顯著農產品,包含蝴蝶蘭、茶葉、毛豆、臺灣鯛、鬼頭刀及鱸魚。其中蘭花去年外銷總額約1.9億美元,輸美蘭花總額6,259萬元占比32%;美國為臺灣蘭花外銷最主要市場,臺灣亦是美國進...
解鎖威士忌 99個關鍵字 學威士忌很難嗎?只要喜歡喝、有興趣,就不會覺得難!因為這不是小時候老師指定要背誦的課文,或是長大後老闆交代要完成的工作,而是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所以沒有所謂的學習壓力,只有強烈的學習動機!
臺灣鯛民有何懼? 外銷實力極霸 你知道「臺灣鯛」是什麼魚嗎?有人說牠是吳郭魚,正確嗎?2025年4月,因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盤點幾項受衝擊較顯著的農產品如蝴蝶蘭、茶葉、毛豆、鱸魚……等,臺灣鯛便位列其中,為什麼?那尾我們印象中,每家(尤其沿海鄉鎮)每餐都會出現,拜拜也常出現的「粗俗(tsh...
台灣咖啡能有今天的快速發展,並且站上國際舞台上成為獨樹一格的存在,這並非是一朝一夕的轉變, 更多的是站在產業第一線的職人們,馬不停蹄的一步步嘗試錯誤並修正,屢敗屢戰,重複著這般往復的過程。如今,咖啡花不僅早已綻放在台灣的各座山頭,光是台灣這座僅36,000平方公里的島嶼,我們就能根據氣候、海拔等因素...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全明星大亂鬥 繼去年集感動、經典,留下許多珍貴畫面「史上最頂」明星賽後,一年一度棒球嘉年華再度登陸臺北大巨蛋,挾著上季好口碑與12強賽冠軍掀起棒球瘋,熱度從售票起就強強滾,開賣僅1小時便宣告售罄,加開外野L2門票也迅即被掃光,賽前近三周即確定迎來首次明星賽滿場,連兩日滿場合計8萬人再寫新猷。
北京‧早C晚A 風靡全中國大陸的早C晚A風潮,映射出大大的京城中,一個個努力逐夢的動人身影。狹窄的胡同內,如今飄出一陣陣咖啡香與酒香,一家家充滿個性的咖啡館與酒館,是北京人、北漂族、外國人共同築起的烏托邦,這裡頭隱藏著一段段熠熠生輝的北京故事。
公職獸醫師 守畜平安 今(2025)年農業界的大事之一,便是行政院核定6月1日起加給「公職獸醫師(佐)不開業獎金」。隨著防、檢疫,及動物保護業務增加,近年公職獸醫師工作負擔日益加重,然而民間獸醫師因臺灣生活形態改變愈發搶手,薪資已逐漸與公職拉開一段距離。
《封面特集》長春高爾夫的進步宣言:過去在高爾夫界,年過50 歲之後就會被歸類為「長春球員」。但隨著現代人壽命的延長,與更多體能訓練知識,現在所謂的長春選手,應該是指大約60歲開始的年齡層。其實在高爾夫運動中,60歲依然是一個能夠繼續提升表現的年紀。在此針對那些感嘆「體力衰退、球技退步」的長春球友們,...
【夏日桃樂事】 夏日應該是什麼模樣? 熱浪來襲的路邊小店裡,大碗公盛滿晶瑩細碎冰沙,淋上繽紛醬料,情人們一口一口愉快分食;或是,路人們在午後雷雨的間隙中奔跑,一朵朵傘打開的鮮豔,亮麗起陰沉天色。 當然,最讓人著迷的,大約是剛剛才在街角買了幾顆水蜜桃,簡單沖過水就忍不住邊走邊吃,陽光...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第九期《原曜臺中》聚焦在臺中市默默耕耘的原住民族文化推動者。他們以語言、詩歌、工藝、教育、社區行動等方式,讓族群記憶與文化根系在城市中延續與發光。無論是族語保母、照服員、部落工藝師,或是用文學與閱讀串連社會的創作者,皆展現出原民文化的多元樣貌與時代韌性。透過這些生活實踐者的故事,展現文化不只是傳承,...
1977年所舉辦的「圖像世代攝影展」中,影像與文字的關係,不再以現實作為唯一度量,而是如何與其他的影像與文字建立並發生關係,藝術史上稱之為「圖像世代」(Pictures Generation)。 回顧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所言,當電視、電影、廣告、海報等無數圖像充斥於日常的世界到來,「照片打...
養鰻生機
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問世
鰻魚物種本為東亞常用藥膳、進補食材,近代以來日本吃鰻滋補風氣尤盛,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 ,白鰻)消費市場巨大,帶動包括臺灣在內的鄰近國家養鰻產業。日本鰻養殖至今仍須仰賴野生鰻苗資源,日本長期研究人工繁殖鰻苗,緩慢趨向商業化量產,目前仍未達成,原因在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環境及餌料難以在人工環境完全複製,存在諸多難題。
本期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剖析野生白鰻鰻苗資源的變化,並簡介人工養殖情形。日本人工鰻苗研究雖然最早啟動,卻未勸退其他有志之士,臺灣的利生生技就是其中之一。利生投入10年、新臺幣1億元資金,於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正著手進一步降低成本,總經理廖峻廷接受《豐年》獨家專訪,漫談人工養殖鰻苗的研發歷程挑戰,以及從科技人投入水產生技的創業心得。
野生日本鰻苗的捕撈以臺灣為起點,每年1 1月起總有捕苗漁民來到海岸「淘金」,不畏風雨,是臺灣鰻魚養殖數十年來的特色風景,見證鰻苗捕撈過去以斤計數的盛景。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認為野生鰻魚資源管理已有跨國合作,他抱持樂觀態度,因人工繁殖鰻苗技術精進,未來可望讓野生鰻苗轉為輔助角色。他建議臺灣業者善用日本鰻「頭期苗」優勢,導入、精進設施及生產技術,以品質贏回國內外市場。
臺灣仍有養鰻業者堅持高成本飼料、努力管理水質,養出高品質「極光鰻」;加工業者努力維繫生產線,接觸歐美各國市場;外銷業者反向思考國內拓銷,維持鰻魚銷售價格的底氣。廖峻廷更對人工繁殖鰻苗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上游(鰻苗)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