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理解自己和他人,就越能有更好的生活。」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理解阿德勒學說的第一本書
1928年德文修訂版中文譯本
特別收錄「拖延掰掰•圖解拉頁」 [5大心理成因,12項克服技巧,一次就上手] 診斷你的拖延類型,根治你的拖延毛病 40年讀者口碑 ╳ 拖延症自助經典 關於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最精準而持續的12種克服技巧
瑞典NO.1暢銷非文學書! 感動100,000,000人、享譽全球的勵志大師重磅力作! 榮獲2023年 Storytel Awards最佳非文學有聲書! 售出台、英、瑞、芬、立、丹、愛、義、匈、挪、波、日等24國版權!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自由,是積極的實踐,還是模仿的遊戲? 佛洛姆享譽世界、洞見人心的經典 影響現代人精神生活最深遠的社會心理學巨著 什麼是自由? 現代人如何理解/誤解所謂「自由」? 人為什麼逃避自由?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那些至關重要的事,想說給你聽 《愛的藝術》給你勇氣版,讓人重新思考愛的本質—— 學習愛,對愛無畏,感謝生命中的所有相遇 第一本談愛的經典——《愛的藝術》 台灣四、五年級生的青春讀本 世紀新譯本風靡Z世代 韓國天團BTS推薦給歌迷的精神指引 34種語言版本.全...
「自卑情結是人類進步無可抗拒的動力」 「化解自卑感的方法只有一種,既直接又符合現實,也必定有效:改善眼下的處境。」 「唯有培養合作能力,才有辦法過上完整的人生。」──阿德勒
哈佛教授的「尋找快樂課程」,堂堂爆滿,已幫數千人找回幸福 現在,你只要打開本書,就能上到這門課! ★用科學方法,累積快樂,實踐真正的幸福!★ 從發展心理學到神經科學,擺脫焦慮、自我懷疑與比較 讓快樂不再是天生特權,而是後天可以鍛鍊的能力 透過哈佛教授的七堂課,一點一滴練習快樂,為你的幸福鋪路
誰能專注,誰就能得到一切! 專注力提升之後, 時間、健康、成果、幸福全部跟著到手!
唯有創造一個健全的社會 人才能擺脫異化 與世界建立愛的關係 《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續篇 佛洛姆社會心理學經典,全球暢銷3百萬冊 繁體中文全譯本首度上市 沒有幸福的個人,何來健全的社會? 當人成為工作的機器,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心靈空虛 佛洛姆為當代人勾勒真正的理想生活
父女之間隱微的共謀,會對她的女性特質造成傷害。 ──茉琳‧莫德克 妳也是追逐父親身影,不惜犧牲自我的「好」女兒嗎? 有一種女性,是「屬於父親的女兒」。彷彿無形中與父親結盟,她繼承了父親英雄般的才華和使命,備受寵愛、深受栽培,在主流社會舉止得宜、成就斐然,卻對自身的意義感到迷失,難以與女...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 以「實際個案」探討兒童、青少年心理的經典之作 ★阿德勒得意門生、醫學博士W.貝蘭.華夫W. Beran Wolfe專文導讀 ★父母、老師、心理諮商師必讀! 深入剖析12個典型個案, 理解問題兒童的生命風格,培養孩子建全的人格。
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個體心理學的起點! 「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太少,對待他人的態度容易出問題,判斷力也經常出現偏差,一切只因為我們不夠瞭解人性,所以彼此成為敵人。」 科技改變了生活型態,帶來了便利與效率,卻因此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不如以前緊密。人們缺乏交集,大城市裡充斥著冷漠與不信任,也更難...
全球暢銷1,000萬冊,批判資本主義的聖經。 與《愛的藝術》同樣廣受歡迎的必讀經典!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讚譽: 《擁有還是存在?》是精神領域的非凡典籍, 佛洛姆是人類的偉大啟蒙導師。
只要找回自己的聲音、尊重自己所是, 並以神聖陰性為本質的自傲之姿……我們一定能夠破除所有障礙,開創新局。 ———本書作者寫於30週年版前言——— 本書的寫作與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名著《千面英雄》有密切關係。作者茉琳.莫德克為榮格分析師,她認為該書的英雄之旅僅屬於男人,其追尋的旅程也不符合女性的經...
本書完整描述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豐富的治療藝術,分為四篇: 第一篇,彙整與闡釋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 第二篇,介紹作者所創的CADP教學模式。 第三篇,說明如何運用符合社會情懷的蘇格拉底提問法進行晤談。 第四篇,解析填補失去的發展經驗的治療策略。
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殿入口,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gnothi seauton),那是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其答案的課題。人一生的際遇,無論是家庭、婚姻、職場或社會生活,遭遇到種種放不下也想不開的煩惱、糾葛和挫折,如果不從認識人性著手,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源頭,就永遠找不到解答。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或遺傳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依據其人生目標,逐步發展而成,因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從孩提時候,就會因為身體構造和環境的問題心生自卑感,而克服這個自卑感就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標。如果因為人的好勝心和虛榮心作祟,使得心理發展轉向對於權力和認可的渴望,便會導致性格上的種種偏差,一輩子困擾著人們。而探究這個性格發展的偏差,讓人認識到生命的另一個重要動力,也就是社會情感,並且擴而充之,才能使人的生活回到正軌,和自己的生活和解,建立更充實的人際關係。
「認識人性」是阿德勒在維也納社區大學開設的課程,每學期都有五百多個學生選課,一九二七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更成為全球暢銷書,也是阿德勒最家喻戶曉的作品。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認識人性》正是這個主張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早期師從佛洛伊德,後來因為不認同佛洛伊德過於強調性本能的論點而與他決裂,並自創「個體心理學」此一心理學體系,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一生主張「心理學要為生活和生命服務」,對後續的西方心理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著有:《精神官能症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1917)、《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1919)、《認識人性》(1927)《自卑與超越》(1932)、《精神官能症問題》(1932)
專文推薦
吳毓瑩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監事長
楊瑞珠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Diplomat)、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輔導研究所創所所長
列名推薦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文秀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
林惠蓉 臺北市聯合醫院臨床心理組主任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曾文志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