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課】「好」吃的歷史:跟著謝金魚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

43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有聲書
  • 長度:2 小時 4 分鐘
電子書售價:NT$ 399
本書為有聲書。適合用 mooInk Pro 系列、mooInk Plus2、手機、平板及電腦播放。
*提醒您,有聲書不列入閱讀時間計算,更多資訊請參考 FAQ

(本課程為純音頻線上收聽)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
台灣多瘋手搖飲,且看前人如何以茶代酒?

現在,就跟著她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吧,打開雙耳,聽聽她如何吃吃喝喝、品味歷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55

    帶你真正讀懂108課綱世界史! 全面提升人文思辨力!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系列集大成之作! 「Special教師獎」得主、臺灣 NO.1歷史暢銷作家! 非洲超過200年的戰爭與混亂,全是源自於列強們的「切披薩」?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不只不吃和牛,甚至根本不吃肉? 第一次世...

  • 出版日期:2022-11-01
    電子書: NT$ 420

    暢銷書作家駱芬美臺灣歷史故事講不完,精彩補充比原書內容更豐富。 駱芬美向來主張應該從世界史的角度看臺灣,講臺灣史一定要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架構,才能說得清所有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有聲書裡你會聽到在當時不同國家對臺灣的看法。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

  • 電子書: NT$ 380

    京都的冬天,是祈願與送舊迎新的交織季節—— 當楓紅在秋風中褪去,神社前的燈籠陸續點亮新年的希望。 從新年的初詣參拜,到十日惠比壽的商人祈福; 弘法市與天神市的攤位上,古物、佛具與神明護符滿載故事; 最後在節分的驅鬼儀式中,福豆拋灑,吉祥落地,帶來新年的平安。

  • 電子書: NT$ 380

    在千年祭典的狂熱與川床的沁涼間,讀懂京都的夏之極致。 當祇園祭的山鉾車撼動町家小路,京都的夏天是冰與火的交織—— 前祭的「長刀鉾」童男為何腳不能落地? 後祭的「大船鉾」隊伍裡為何會出現一艘巨大軍船? 而下鴨神社湧泉清冽的神水,納涼床上的鱧魚料理 正是京都人用舌尖平衡熾熱與靜謐的千年智慧。

  • 電子書: NT$ 180

    「有海斯有島」海洋是島嶼歷史的重要基礎。臺灣四面環海,位置看似孤立,卻有辦法透過海洋和國際接軌。 「港口」扮演海島和外在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進一步建構區域間的互動網絡。林玉茹教授長期關注臺灣港口,探討如何利用港來連結島內、島外,以及區域交流所帶來的影響與變化,進一步與臺灣島史觀對話。

  • 電子書: NT$ 540

    若想深入瞭解二十世紀,不可不讀歐威爾 若喜歡《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那一定不能錯過《向加泰隆尼亞致敬》 ◎本書為歐威爾親歷西班牙內戰實錄 ◎這場內戰確立了歐威爾反共產、反蘇聯、反極權的寫作路線 ◎沒有《向加泰隆尼亞致敬》就沒有反極權經典《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

  • 電子書: NT$ 400

    作者廖運潘老先生親錄有聲書序 帶領聽者穿越時光身臨其境 《茶金》電視劇客語指導老師張春泉 專業演繹原音重現 以海陸腔錄製完整保留客家用語 原汁原味展現純正客家風華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從日治時期到1980...

  • 電子書: NT$ 490

    美好年代(法語:Belle Époque)是歐洲社會史上的一段時期,從19世紀末開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美好年代是後人對此一時代的回顧,這個時期被上流階級認為是一個「黃金時代」,此時的歐洲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隨著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歐洲的文化、藝術及生活方式等都...

  • 出版日期:2024-02-05
    電子書: NT$ 450

    日本料理的深度文化解析 看見和食的深刻歷史底蘊   「餃子」源自中國東北的傳統食物,如今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 「味噌」是日本料理歷久彌新的精髓,也是風靡世界的健康調味品 從餃子到味噌,都有著日本料理與外界文化交流的豐富痕跡 日本料理從來不是僵固的,作者胡川安將帶領...

  • 詳細資訊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堪比乾隆每天拿燕窩漱口!)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將新鮮花朵入菜,清芳可愛!)
    台灣多瘋手搖飲,且看前人如何以茶代酒?(到無錫必喝茉莉花茶!)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宋代夜市的甜點琳琅滿目,教人變螞蟻!)

    謝金魚說:「廚藝知識的傳遞通常也是師徒、親族相傳,真正能藉由文字閱讀、學習廚藝的人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肯定有數不盡的菜色沒能文字紀錄而失傳。」

    現在,就跟著她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吧,打開雙耳,聽聽她如何吃吃喝喝、品味歷史!


    - ep01《影梅庵憶語》思愛妾:董小宛的果醬
    冒辟疆筆下的董小宛懂得各種生活美學,在承平之時,她是吟風賞月過日子的好手,在戰亂之際,她慎謀能斷、智勇雙全!

    - ep 02《山家清供》錄佳餚:東坡粉絲的復刻美食
    林洪特別強調時令與清雅,當季、現採的食物要展現滋味,就得靠技術與恰到其份的調味;文字中,處處可見清雅之意,顯見這是他對於飲食的標準。

    - ep 03《易牙遺意》簡潔淡雅吃食:古代江南土豪這樣吃!
    本書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基本上家常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 ep 04 一窺清代皇室飲食愛好:皇上的菜單「膳底檔」
    清中葉,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 ep 05 《飲膳正要》元代蒙古宮廷飲食紀載:皇后的御醫寶典
    本書為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內容為任太醫後宮廷的飲食紀錄,卷一談養生之道及聚珍異饌;卷二為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食與食療諸病,最後一卷則是記錄各種食材的食性與禁忌。

    - ep 06 《東京夢華錄》憶繁華庶民生活:宋代夜市美食走透透
    本書編排以城市風景為先,而後是慶典、民俗與時令,讀來像是溫和熱心的在地人,一路帶著大家走入汴京的大街小巷。

    - ep 07 點茶、泡茶、煮茶?和唐朝人一起喝杯茶
    陸羽將茶煮成之時的姿態描述得像一首詩,讓人能想像茶碗中漂浮著浮萍般詩意的茶末,啜飲入喉自能享受天然的甘美。

    - ep 08 亂世遺澤:北朝風味實錄
    你可能沒想過賈思勰編纂的《齊民要術》一書,也「很好吃」! 書中很大一部分紀錄了北朝人常吃的麥醬、醃梅、醃茗荷、乾栗,以及羌煮、蒸熊肉、蜂蜜雜煮。

    - ep 09 清朝美食評鑑家:隨園先生的食尚追求
    袁枚吃貨屬性的特質在《隨園食單》中展露無遺,他用料選材講究,對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烹調堅持,而這種一切都恰到其份的自適清雅,正是他人生美學的展現。

    - ep 10 左手寫小說,右手錄食記:李漁的鹹濕與清純
    若把章回艷情小說《肉蒲團》與被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的《閒情偶寄》放在一起,誰能想到作者其實是同一人?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慣寫活色生香場面的李漁,卻是位崇尚自然原味的美食家呢。

    - ep 11 無敵潔癖,無塵風雅:吃貨倪瓚的執著
    若是要選一位史上最有潔癖的人,能和愛洗手的米芾競爭者,又非文藝美食家倪瓚莫屬,就讓我們來看看既清潔又風雅的美食應該是什麼樣的?

    - ep 12 重振中菜江山的祖師奶奶:傅培梅─從煮婦到教父
    從一個為了討丈夫與牌搭子口腹之慾的家庭煮婦,到將中華料理精準化成食譜、走出館子普及到家家戶戶,傅培梅為中華美食的傳承豎立了一座時代的方尖碑。

    - ep 13 辛永清:府城千金的美味人生
    從小在臺南的富裕家庭生長,後來成為日本知名的臺菜料理教主,辛永清把幼年時常出入廚房探險的幸福記憶與美味,揉搓成愛的創意食譜、光陰的調味料。

    講師介紹

    謝金魚,國姓爺大學時空資訊學系畢業後,前往北邊的庚子賠款大學時空資訊工程研究所研究通往七世紀絲路的時空隧道。
    一直在寫小說,卻寫不完論文,好不容易寫完論文後作了學界的逃兵。
    而後又意外去做了個網站,到底是什麼身分,自己也說不上來,每次要寫頭銜、身分跟職業總感到非常困擾。
    暫時應該算是一流的吐槽家、二流的美食家、三流的小說家跟不入流的史學家。
    著有:
    - 1930.烏山頭
    - 崩壞國文:長安水邊多魯蛇?唐代文學與它們的作者
    - 御前孤娘
    - 拍翻御史大夫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