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滿懷夢想、灑脫不拘,還是媽寶、渣男、假文青?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
在簡單純粹的童話當中,馮.法蘭茲找到許多超越個人、足以解釋人類心靈與道德運作的基本法則。本次她聚焦在人類陰影面與邪惡面的觀察,用22個童話搭配臨床案例,輔以民族學、神話學、字源學及意象與象徵的擴大比較,不僅還原這些黑暗故事背後隱含的深意,也指引了一條認識自己的路徑。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是最精簡且純粹的表現。除去文化、歷史等背景脈絡,以扁平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為人類心靈提供最清晰的說明。因此透過研究世界童話,能對人類的心靈真相有豐富的洞察。
本書是克許的自傳。從本書中,我們得以對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史有更多認識,從中讀到許多歷史第一手資料,同時也能從作者所反思的造神心理經驗、聖徒使命及理想化投射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此外,身為分析師的作者在這本回憶錄中親身示範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頗具榮格派的風格。若人生劇場只談豐功偉業,便讓人覺得飄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