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店長
馬世芳

當月店長 ── 馬世芳


作家,廣播人,電視主持人,1971年生於台北。大學時代開始廣播生涯,深入引介流行音樂三十餘年,曾獲六座廣播金鐘獎。著有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也好吃》,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與友人合著《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主編《巴布.狄倫歌詩集》、《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民歌四十時空地圖》等書,目前正在翻譯巴布.狄倫的《當代歌曲哲學》。

2015年起主持網路音樂節目「聽說」,2017年與陶傳正共同主持公視「閃亮的年代」,獲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2019主持公視「音樂萬萬歲第四號作品」,獲提名電視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

「閱讀是一個花費低廉而回報非常高的活動」──專訪3月店長馬世芳

選書思路:亂世中摸索前行,混沌中睜開眼睛


《失敗者回憶錄》和《弟弟》說的都是香港,前者是資深媒體人李怡遺作,他拚著最後一口氣,回顧大半生在「海景第一排」見證翻江倒海的歷史,以最生動的方式告訴我們「香港是怎樣成為香港,最終又是怎樣壞毀的」。陳慧《弟弟》則是一打開就放不下來的小說,以「雨傘運動」前後為背景,述說了一座城、一代人的青春與幻滅。

上面兩本書與《余英時評政治現實》合而觀之,當能對兩岸局勢有更實在的體會。後者是余先生歷年的時論合集,他早已洞燭共產極權政治的本質,以極明白犀利的文字鋪陳剖析,我以為這應當是每個關心歷史大局的人都該讀一讀的自我啟蒙教養之書。

台灣詩人商禽、日本「GARO系漫畫」巨匠柘植義春與當代小說家張亦絢,儘管筆端描寫的對象各自不同,卻都展示了從大我到小我的心靈圖景,遠不只虛無和荒謬,也蘊含著一整個時代的瘋狂、壓抑與摧折。陳柔縉寫台籍菁英張超英的《宮前町九十番地》則讓我們看見一位新舊社會交接時期出身菁英階級的士紳,如何在充滿壓迫與風險的威權時代,拓出了一條無愧於心的社會實踐之路。

Patti Smith《只是孩子》和四方田犬彥《革命青春》不約而同聚焦在青年文化風起雲湧的一九六O年代末,青春的他們身在紐約和東京這兩個「世界心臟」之都的最前線,如何在激騰鉅變的大時代裡顛仆著長大,海綿般吸收一切養分,建構世界觀,慢慢變成了後來那個很酷的影響更多後來者的大人。

在混沌亂世摸索前行的路途上,一本書就是一盞燈,能讓眼界更敞亮,也讓心走得更寬。

店長書單
《失敗者回憶錄》
《弟弟》
《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商禽詩全集》
《柘植義春漫畫集:螺旋式+紅花》
《永別書 :在我不在的時代》
《宮前町九十番地》
《只是孩子》
《革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