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H花媽遇到AS孩子
0 篇書評

當H花媽遇到AS孩子

9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837204
  • 字數: 58,915
紙本書定價:NT$ 260
電子書售價:NT$ 18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這是第一本近距離觀察亞斯伯格孩子成長的全記錄。
用生動幽默的方式,解讀亞斯伯格孩子的內心世界。
撕下先天被賦予的標籤,「愛」才是生命的原貌!

當有過動症(hyperactivity,簡稱H)的媽媽,遇上亞斯柏格症(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的孩子,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答案是:造就一位推理高手的媽媽。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NYU教授、掀起全球討論與關注之作 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紐約時報、亞馬遜長期暢銷榜首】 ★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為什麼男孩持續從現實世界退縮到虛擬世界?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 電子書: NT$ 252

    ★執業超過40年,撫慰20萬名讀者★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感心續作 這次要給即將、正在或走過「中年之路」的你

  • 出版日期:2025-05-28
    電子書: NT$ 300

    如果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解決的線索, 就藏在你的「兄弟姊妹關係」裡!   ✦✦ 第一本完整揭開手足影響力的心理學指南 ✦✦   那些被忽視的家庭暗流, 正悄悄左右著你的人生。   兄弟姊妹間的隱形力量, 決定工作與愛情的走向。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 電子書: NT$ 315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 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 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 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 老師達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

  • 出版日期:2025-05-23
    電子書: NT$ 240

    ★話題不斷《我的孩子是霸凌者》作者,又一尖銳切入「霸凌」議題最新力作! ★ 「加害者」與「受害者」,真的能輕易以黑或白切割嗎? ★ 動搖內心的議題、道德良知的衝擊,對孩子你是否能做到「完全信任」?

  • 電子書: NT$ 326

    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 ◎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 ◎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先理解他的身體情緒。 ◎跟女生相比,國文特別爛?這叫性別科目──因為他擔心被笑書呆子。 ◎沉迷網路、打遊戲?允許他一週玩兩次,一次玩多久時間?...

  • 電子書: NT$ 252

    三十八歲那年,我「拋棄」了母親── 「代理家人」成為我的救命繩, 帶我逃離來自母親畢生的束縛。 ▎一個兒虐倖存者窮盡一生逃離母親的真實故事。 ▎ ★吳曉樂 專文作序 ▎被母親虐待的時候, ▎是我唯一能得到「母愛」的時刻…… 「四歲的我無數次被母親殺死,在父親的書房裡徘徊於生...

  • 電子書: NT$ 266

    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而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

  • 出版日期:2024-08-23
    電子書: NT$ 240

    ★日本Amazon超過2000則討論,好評4.5顆星,引爆家長討論熱潮! ★同時描寫「加害者」與「受害者」雙視角的驚人之作!從因到果探討校園霸凌事件。

  • 電子書: NT$ 294

    想培養孩子有蒙福的金錢觀嗎?想建立符合真理的財務家規嗎? 知名理財專家父女檔聯手分享,如何在負債累累的世界,培養有聖經智慧的高FQ孩子!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作者發現有個很重要的教養領域被忽略了,就是「要如何不把孩子養成混帳/小屁孩?」她經過多方考證,以科學證據為依歸,在本書中為教養議題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全新觀點,從幼兒到青少年皆受用。作者亦指出教養是父母與子女的雙向學習,目標是彼此都能從中學習成長。唯有不斷練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 出版日期:2024-01-01
    電子書: NT$ 259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教養指南,而是革新教養思維的重量級好書! ★一出版即空降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時代》雜誌讚譽作者為「千禧世代的教養訓練專家」 ★《逆思維》作者亞當・葛蘭特大力推薦!親職教練/親子KO L口羊太太、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林怡辰、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 電子書: NT$ 315

    十萬冊融冰紀念版,新增全新內容, 二○二一年春天,重磅推出 帶你進入薩提爾的世界 開啟自己與他人的深刻對話   在全新內容中,崇建老師為大家解答疑惑 如何問對關鍵的那個問題? 如何處理在對話過程中、自己產生的情緒? 如何有意識的展開對話?

  • 電子書: NT$ 300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 電子書: NT$ 224

    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第一名暢銷書《怎麼說,孩子會聽 vs. 如何聽,孩子願意說》青少年版教養經典!

  • 電子書: NT$ 338

    「學齡前」是啟動正向教養的黃金時期, 掌握正確育兒方向, 孩子就能擁有更好的人生起跑點。 本書詳細介紹孩子的適性發展、九大氣質面向、情緒與溝通、錯誤行為目的及早期教養問題,並教導如何讓幼兒培養生活習慣、了解科技對孩童的影響,以及當孩子需要特殊幫助時,該如何應對及尋求支持。 採用正向教...

  • 詳細資訊

    作為AS孩子的父母,面對生活中的事件,AS孩子的解讀就很特殊,例如:
      ◎沒有明確講出「不可以XXX」→就代表可以
      ◎解決多少問題太籠統→要說可以解決「多少%」的問題,才知道怎麼衡量
      ◎上完廁所洗手間沒水→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呆站著
      ◎不喜歡和人肢體→所以不願搭捷運上學

    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AS孩子不擅長表達,H花媽只好變身「柯南媽媽」,利用各種方法讓孩子說出當時情況,再抽絲剝繭拼湊出真相,找到解決方法。

    H花媽是在兒子確診AS時,同時被心理師確認為有衝動特質的「H」。「H」的中文是過動。也就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的Hyperactivity。現在的H花媽,把過動的「H」重新定義為:永遠對新鮮事物保持高度興緻和行動利強大的「High」。

    H花媽終於了解,原來所有的證件都重辦過N次、有創意但不受體制規範、認識男友六個月就自行決定結婚、沒辦法好好吃飯、快轉看DVD都可能是ADHD的行為,而這樣的我,又該如何養育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的兒子呢?

    H花媽的兒子說,他在母親的帶領下,完全不認為有 「教養」這件事。

    這本看似搞笑古怪、鮮事一籮筐的故事,是我真實經歷過的,希望透過自己的回溯剖析,得到一些應證,甚至能夠幫助對「過動」跟「亞斯」極度焦慮的家長朋友。

    作者簡介

    卓惠珠(花媽)

    育有亞斯柏格症的孩子,深知養育這類孩子的不易,因此長期經營「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社群部落格及粉絲頁,希望協助有相同困擾的家長。目前擔任「花蝶板橋國光影音租書館」店長。曾主持身心障礙親職花路米廣播節目,並經常做自閉症及社區營造社群經營類演講。

    ★「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部落格:helpasperger.blogspot.tw/2012/12/asperger-syndrome.html
    ★  Facebook「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www.facebook.com/aspergerhouse

    精彩內容

    01當H花媽遇到AS孩子

    我是在兒子確診AS 時,同時被心理師確認為有衝動的特質「H」。AD「H」D的H中文是過動,也就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的Hyperactivity。ADHD有三型(想知道細節請直接查維基百科),當時我是受診屬於「H」過動,再加上「I」衝動這一種。

    但透過一連串的學習與改變後,我現任的精神醫師確定我應該是ADHD。

    若以現在的醫學尺度,在兒時如果有機會被我娘抓去診斷,也很有機會被確診為「資優ADHD」。但現在的我修正到工作完成度很高,只要抑制「衝動」特質造成的困擾即可,所以也無須去標籤化自己有何「病兆」了。

    四十歲被確診為H的時候,心理師想告訴我,關於我衝動特質的細節,但我沒去聽她說。一開始我以為是自己不接受事實,但現在想想,這好像同時也是H特質「沒耐心、愛插嘴、思考跳躍、常離題」的表現。去年因緣際會認識吳佑佑醫師、洪仲清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我的過動人生》作者昆蟲老師吳沁婕,還有台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賴英宏老師、曲俊芳老師,幾乎每個認識的治療師也都或多或少告訴我,屬於我的「衝動」和「資優ADHD」特質,尤其是遇到吳沁婕的時候,簡直就像是在照鏡子。

    這終於讓我了解,原來「所有的學生證、身分證、健保卡、信用卡、駕照、畢業證書都重辦過N次」、「有創意但不受體制規範」、「大學畢業時代表畢業生受獎,沒想過得告知父母」、「認識男友六個月就自行決定結婚」、「高中時,從士林到板橋回家的同一條路線,不斷更換各路公車,看不同的風景和不同的同學回家」、「沒辦法好好吃飯」、「快轉看DVD,沒耐心看電視節目」都可能是ADHD的行為。

    醍醐灌頂的剎那,讓我更想跟您分享,我自己經歷的ADHD經驗。也想透過文字的整理,讓大家思考一下,ADHD帶給我教養兩個孩子,尤其是AS 孩子的「優點」與「困擾」。

    女兒說,她想我的優點想很久,但是缺點劈哩啪啦說了一堆,媽媽胡搞瞎搞,寒假做家事可以臭蓋亂寫(其實是媽媽對家事完全失能),考試前去看電影、做離子燙,這件事讓她價值觀很混亂、很火……

    兒子說,他在母親的帶領下,完全不認為有「教養」這件事。

    現在的我,把過動的「H」重新定義為:永遠對新鮮事物保持高度興緻和行動利強大的「High」。

    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回溯剖析,得到一些印證,希望提供自己的方法,能幫助到把過動跟亞斯柏格當成極大缺陷的家長朋友們,讓您有多一種可能,多一種思維。

    兒子看身心科的日子

    兒子六歲前在全韓文環境念書,會簡單的英文,韓文可以書寫句子,中文可以看國字自讀。雖然在首爾念過幼稚園小中大班,但因為不適應學校又體弱多病,加總起來上的課不超過三分之一。

    小一時回台灣就讀。沒多久我就覺得這個老師對兒子有諸多抱怨,我對她的教學內容也不太認同,正好朋友要我到另一所國小短期代課,所以上學期結束前,我就幫兒子辦了轉學。隔年我考上長期代課,擔任自然科科任老師,也負責教務處建構電腦資料庫的工作。

    二年級上學期,適逢該校百年校慶,小二要在校慶大會上舞龍舞獅,每個小孩都拿著小獅子頭在操場練習。事情發生時,我沒課在教務處工作著。聽到操場有廣播聲音。彷彿有不尋常的異動,所以我走到窗口看著操場。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位別班老師拉著兒子的臂膀一路拖著,從操場往講台方向走。接著兒子的導師出現,兩位老師跟兒子對話了一陣子,然後兒子開始身體僵直。沒多久兒子的導師就把他拖到二樓來找我。

    導師跟我說,她沒看到現場的狀況。但隔壁班的導師說,她吩咐下課休息時間,叫大家不要用腳踩獅子頭,可是兒子卻很故意去踩。隔壁班老師就要求兒子道歉,兒子不認錯也不說話。「所以,這麼壞的孩子,要上去司令台給大家看。」但兒子全身僵直拖不動,所以請他的導師處理!

    這事件在我聽起來覺得不可能。因為兒子非常守規矩,不可能發生故意違抗或不守規矩的事情;或者孩子覺得不是他的錯,所以不願認錯,也沒必要認錯。我思考也許錯根本不在兒子,而且這老師「要他上台給大家看」的處置,實在太離譜了!

    從那天開始,孩子不講話,而且也不願意上學。我完全沒辦法和他溝通。還好他才八歲,而且體型非常瘦小,所以我很輕易就能把他拖到學校上課。所以連兩天,都跟老師講兒子還是不說話不溝通的狀態,請導師觀察協助。

    直到第三天,我在打掃他的書房時,看到他掉落在書桌邊的字條。粗黑深刻的字跡寫著「我想死掉」。我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開始帶他到兒童身心科就診。

    我並沒有和孩子溝通,就直接幫他掛身心科,開始每周一次的心理晤談。兒子的心理師跟我說每個月的最後一次晤談,會留時間跟媽媽談話,但前幾個禮拜我每次都在醫師走出診間的當下,開始劈哩啪啦講一堆孩子的狀況。我雖然知道四周才能輪一次跟心理師談孩子的情況,但仍多次忍不住強堵在門口跟她說起我的焦慮。於是心理師也幫我排了心理諮商時間,於是孩子諮商的同時,我也接受另一位諮商師的協助。

    醫師詢問孩子的問題都被我搶答了

    但是,輪到母子同時接受諮商的時候,我搶答了所有醫師詢問孩子問題。

    即便事隔十幾年,當我回想起當時的諮商情景,腦袋浮現的畫面是我一個人就等於一群麻雀吱吱喳喳,說個不停。

    當時孩子完全沉默不語,而我自己則是吵鬧聒噪不堪。耳畔響起的是周遭親朋好友與醫療專業人員,反覆且堅定的聲音:「媽媽妳太急了,太焦慮了,請慢下來。」、「媽媽妳講太快了,講慢一點,我聽不懂妳說什麼。」

    經過心理師處理了幾個月,孩子都沒開口說過話,情況陷入膠著,於是心理師要求錄影拍攝孩子在遊戲治療時的狀態。但沒多久孩子發現了攝影機,開始反抗,拒絕去遊戲治療。這情況僵持了兩個禮拜,心理師剛好要出國一個月,所以商。暑假嘛,本來孩子就不用拖著上學,不必再拖著進診療室,讓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後記

    原來獅子頭事件,根本是一場大烏龍。兒子十九歲的時候,我再度跟他談起這件事。結果兒子說:「我有踩獅子頭……」但他生氣的點是:「那個老師根本沒叫大家不能踩獅子頭。」

    這件事,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實情。但是兒子是不會說謊的,也許老師說過了,但是他沒有聽到。可是在他的感受中,他如果沒有聽到老師有說,他就會真實的認為老師沒有說。既然老師沒有說不能踩獅子頭,那麼他踩到獅子頭並沒有錯,當然就不願意道歉。

    如果這件事一開始,老師就認識這孩子,不去預設孩子是個不聽話、不誠實、不受教的壞孩子,那麼就會少掉後續一大串連鎖反應。畢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吧!

    媒體推薦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蔡文哲醫師(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柯白珊執行長(財團法人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吳沁婕 (昆蟲老師,過動症)
    吳佑佑  (宇寧身心診所負責醫師 )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王維蒂醫師(聖保祿醫院精神科醫師)
    賴英宏 (台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資深情緒行為巡迴教師)
    曲俊芳 (新北市特殊教育教師)
    呂政達 (知名作家 )
    王幼玲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
    王道偉(語聲語言治療所負責人暨語言治療師)
    張擇祥(語言治療師)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00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