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日日
0 篇書評

流亡日日

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7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5/11/1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4.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236409
  • 字數: 109,172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24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流亡半世紀,落地不生根,一心渴求歸返在山那頭的家鄉
這是藏人的生命故事,也映照出我們每個人的存在


這是一本關於跨國移動、邊界身分、離散情感、地下經濟、山城隱匿、悲壯自焚及歸屬困境的「流亡之書」。書中的主角是自中國大藏區翻山越嶺、飽經霜雪、長途跋涉至印度尋求庇護的流亡難民。這些流離故事的起點得回溯到半個世紀前。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616

    「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 半世紀的記憶,道盡台灣國際關係的特殊性。 「『中道』(moderation)與『審慎』(prudence)是個人一生職涯的四字箴言。」──李大維

  • 電子書: NT$ 350

    ☆★如果明天就是臺海戰爭,世界將如何回應「臺灣有事」? ☆★統整臺灣國防部及日本防衛省軍事動態數據,以新聞圖表呈現解放軍海空擾臺的真實狀況與變化 ☆★重要專家的關鍵訪談,從國防策略、歷史、思想、民間意向到公民社會,多角度呈現臺日沖之間對「臺灣有事」的觀點歧異與對話可能

  • 電子書: NT$ 294

    ★音樂系畢業的少年郎,分享定位解放軍設施的獨門祕訣,邀請大家一起守護台灣! ★普通人也能運用公開來源情報(OSINT)看透軍事迷霧! ★特別收錄:〈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的編制與任務導向〉絕密資訊首次公開!

  • 電子書: NT$ 392

      《天下大亂》是作者對川普政府之中國政策的形成與矛盾、共識與衝突、希望與危機的全面紀錄與檢討。悲觀地看,川普個人與政府內部的混亂導致其中國政策難以發揮功效。樂觀地看,川普的登台意外地打破中國悉心培植的建制派中國專家的壟斷,開啟了美國強硬反擊的契機,從科技、貿易、學術、軍事經濟各角度展開全面抗中。

  • 特價 電子書: NT$ 330

    解讀台灣和全球半導體發展最重要的拼圖! 本書以歷史為經、科技為緯,經濟的視角, 解析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煉成今日之矽盾? 站在世界半導體心臟位置的台灣, 又該如何在地緣政治漩渦中, 守住關鍵技術和領先地位? 掌握台灣半導體的過去、現在、未來, 本書給你最透澈、最迫切需要的解讀。

  • 電子書: NT$ 315

    讓1百公里寬的台灣海峽,成為阻絕中國的「護城河」!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日本海軍中將、澳洲國防官員、丹麥首相及吳怡農等, 全球傑出軍事和政治領導者,聯手為台灣提供威懾中國進犯的緊急建言及可行良策。

  • 電子書: NT$ 520

    《紐約時報》暢銷書! 全球知名未來學家、奇點大學創辦人 雷‧庫茲威爾 重磅新作! 延續其經典著作《奇點臨近》,本書探討未來數十年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

  • 電子書: NT$ 294

    他們曾攜手登上權力與財富頂峰,直到其中一人「被消失」……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又極具時代意義的回憶錄, 講述一對中國企業家夫婦如何藉由結交權貴,將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又為何妻子會突然失蹤,並揭露中國紅色權貴家族與中國富豪共同攫取鉅額財富的內幕真相。◢

  • 電子書: NT$ 336

    當歷史的錯判引爆政治風暴,誰才是真正的輸家? 美國是「誤判」中國,還是從來不曾理解中國?

  • 電子書: NT$ 350

    美國國際關係專家 研究臺灣問題的重磅之作! 臺灣是一座不屈服的島嶼,是一艘在驚滔駭浪下屹立不沉的航母。 本書從1943年開羅會議,至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 從臺灣近代史出發,看當今臺海局勢。 ★臺灣缺少國際正式承認,夾縫中求生存,過去如何一路走來? 現今面臨何種局面? ★當今的...

  • 電子書: NT$ 355

    當中國社會因「爛尾工程」「爛尾樓」乃至「爛尾娃」等問題而民怨四起,余杰最新力作 《爛尾國度》 應運而生,深度剖析這個「爛尾」現象背後的體制根源。

  • 電子書: NT$ 356

    在臺灣,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關新聞媒體對於這兩位世紀領導者的相關報導,也有相當豐富的資料和著述,但余杰用他一貫犀利的政治評論,將中美兩國領導者合在一本書,他說:「向右的川普與向左的習近平,背道而馳,但因為地球是圓的,他們終將正面對決!」     

  • 出版日期:2023-12-01
    電子書: NT$ 245

    ★臺灣國際新聞指標自媒體「敏迪選讀」創辦人首部著作! ★幽默詼諧的口吻×好消化好吸收的解析×親近無距離的閱讀體驗,培養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從這裡開始!

  • 電子書: NT$ 441

    這場戰爭不只是關於烏克蘭,更是關於全球秩序的重新洗牌! 知名記者歐文.馬修斯(Owen Matthews),曾深耕俄羅斯、烏克蘭、中東與歐洲政治長達數十年,以其深入調查與第一手資料,全面揭露這場戰爭背後的權謀與角力。《超限較量:俄烏戰爭的內幕故事》不僅是一部詳盡的戰爭紀實,更是一部透視21世紀...

  • 電子書: NT$ 270

    來到二十一世紀了,而日本卻越來越倒退…… 曾經走在最前端的優等生,如何擺脫低迷與負面,重返榮光?

  • 電子書: NT$ 294

    《臺灣文化權利地圖》一書,試圖藉由對臺灣在地文化權利現況的觀察與描寫,讓國內外「文化權利」之學理論述與臺灣各都市、地區的實踐個案相互接軌,銜接起國家與都市、地區層級之間文化權利的論述空缺,提供讀者一個按圖索驥、逐步建構臺灣文化權利地圖清晰圖繪的方法。

  • 詳細資訊

    流亡半世紀,落地不生根,一心渴求歸返在山那頭的家鄉
    這是藏人的生命故事,也映照出我們每個人的存在


    「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邊,西藏就像一座大監獄。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是,不讓世人遺忘他們。」——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唯有我們真正的懷念、銘記和堅持,才有可能讓火焰中的犧牲者,在每一天回到我們中間。」——唯色

    「流亡是一系列沒有名字、沒有脈絡的肖像照。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沒有解釋文字、無名無姓和啞口不語的。」——薩依德(Edward W. Said)

    「不讓妳傷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貝哈(Ruth Behar)

    「我討厭一切企圖挖掘並回返自身的事物,但我們都在這道路上。」——鄧湘漪

    這是一本關於跨國移動、邊界身分、離散情感、地下經濟、山城隱匿、悲壯自焚及歸屬困境的「流亡之書」。書中的主角是自中國大藏區翻山越嶺、飽經霜雪、長途跋涉至印度尋求庇護的流亡難民。這些流離故事的起點得回溯到半個世紀前。

    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中國共產黨的暴力壓迫下,逃離西藏,流亡印度。1962年,在面對身後六百萬藏族同胞仍身陷絕望苦境,而眼前近十萬出亡追隨者前途茫茫之際,年輕的達賴喇嘛寫下《我的土地,我的人民》,以流亡者之聲向全世界告白,述說西藏的真實遭遇。如今過了五十餘載,世人是否還記掛著西藏人的苦難延續?

    在中國境內流亡的藏族女作家唯色見證了拉薩的動盪巨變,以勇氣之筆一字一句銘刻紀錄家鄉藏人的生命境遇,這是喜馬拉雅山那頭的血淚故事。與此同時,在山這頭的印度流亡藏人於流離歲月中經歷了艱苦的生存掙扎,此為《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所試圖捕捉描摹的。

    作者鄧湘漪帶著最大的溫柔、真誠、謙卑和勇氣,進入印度藏人屯墾區從事田野調查。她不直接高舉人權大旗,也不吶喊訴諸國際正義,而是匍匐穿梭在流亡者的日常生活中,開鑿被遮蔽禁錮的幽微情感,體察各種隱而未顯的思緒。她就像當地人一樣,繞塔、轉山、禮拜、吃藏式食物、置身謠言紛飛中、與形單影隻的離愁共苦、為年輕族人的早逝同悲。在田野的實踐現場淬鍊多年,累積無數挫敗、創傷和反省,最終凝結成這部流亡民族誌。

    鄧湘漪筆下的無身分黑戶、跳機西方者、人權運動者、黯然還俗者、邊境走私者、自焚明志者,在在體現出豐富多元的存活姿態與生命重量。然而,最引人同感共鳴的是,「日日流亡」的不只是藏人,田野工作者本身也是如此;「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不單指涉屯墾區難民在異鄉形塑藏式生活的經歷,也是研究者學習成為當地人(going native)的生命歷程。在自我揭露的反身寫作中,書寫對象與書寫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融,而帶著柔軟的閱讀同理心進入藏人屯墾區的日常紋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文化隔閡也將消弭於無形。

    【Misfits書系】

    游擊文化的創始書系。聚焦於各種底層、邊緣、非主流、格格不入的個人或群體的生命記事。取材自民族誌、生命史、報導文學、陰性書寫、人文研究、社科調查等。書系精神為不渲染浮誇悲歌、不消費廉價溫情、不製造刻板印象、不鞏固傲慢偏見,但求揭露隱蔽、翻轉污名、傳達喑啞者的聲音、體現各種活著的姿態。最終讓人明白,故事的書寫者、故事裡的主人翁,乃至故事的閱讀者,在生命旅程中都可能是misfit。

    本書特色

    內附印度藏人屯墾區的日常照片,讀者可藉此一瞥流亡者如何隔著險峻高山、背向西藏家鄉,建立起彷若故土的藏式生活,在異鄉山腰細細回味著故鄉高原的每一日。
     

    作者介紹

    鄧湘漪

    參與國際發展工作二十年有餘,以貼身在場的蹲踞姿勢,參與東南亞、南亞、非洲、南太平洋國家,以及台灣原住民地區災難重建之實踐行動與學術研究。近十年來,關注西藏議題,並投入印度流亡藏人屯墾區的田野工作。奠基於過往苦難現場實踐經驗的挫敗、創傷及反省,一路走來,試圖追尋以更加溫柔、合宜的觀點理解他人、自身和這個世界。自我的身體與精神世界擺盪於各種有形、無形邊界之間,在政治國界與族群身分疆界之上,思索人存在的道德面貌。作為一個投身族群情感流動研究的學術邊緣人,西藏民族的流亡生活映照的正是自我生存形式的殘缺,而我們總冀求著拾遺補憾。

    媒體推薦

    凝視漂泊.共感推薦

    「我所認識的作者鄧湘漪,為人真實坦誠,實踐智慧的活動過程中,不免有時感到挫敗,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實踐經驗的學習歷練,甚至挫折後的反動修辭行動,激勵著她不斷地反省並轉化自我參與形式,最終,以溫柔的力量、厚實的態度、高度的書寫和深刻的知識,完成如此極為煎熬的族群生命銘刻書籍。」——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作者對於印度流亡藏人的生存處境與抵抗形式的摹寫,反映了她自身對於文化身分認同的躊躇探索。研究者與她的研究對象,彼此牽涉,相互指認,既是自我的流放與安頓,也是自我實踐、自我救贖的一段動態旅程。他們都在生命難題中,面對難題;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非日常性的文化與政治命題;在黑暗宇宙中,尋求一線脫困與安頓的間隙。」——楊翠(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每個人都曾渴望流浪,因這是追尋自我的一種形式。這是一位憂傷的民族誌作者,與一群流亡者共同生活的故事。透過對印度流亡藏人的凝視,作者企圖訴說的並不只是離散的苦難,更是藏人如何堅守其精神上的原鄉,謙卑、虔誠地度過命運的重重逼迫。藉由這本沈重的敘事,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認同是如何而來,自由又是何等可貴。」——吳易澄(精神科醫師)

    「令我讚嘆的並非作者寫出『你所不知道的西藏』,而是作者誠實地打破許多人對西藏難民一廂情願的同情與想像。這或許就是人類學家投入田野,最珍貴之處,他們從歷史、信仰、政治、經濟、勞動……方方面面去建構出藏人社群的一切,甚至仔細爬梳、解析群體之中會有的八卦與人際糾葛,當然不會忘卻藏人社群與印度社群之間的勢力消長與權力利益而生的張力,就連觀光發展與生態環境都帶了幾筆。這是一部極為出色的民族誌。」——阿潑(文字工作者)

    「我們都在時間的邊境流亡,回不去昨日也停不下今天。下一個瞬間,我們連此刻都無法主張,只能固執地去想念,毋寧是想像。我們也在國族的認同擺盪,歸不去故土也留不在此地。下一次轉身,我們連彼此都不再相熟,只能朦朧地去追憶,毋寧是追悼。執終成空,流亡才是造就我們得以存在的真實。沒有人能窮究自己不是誰,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是誰。這是一本關於流亡與追尋的民族誌,筆下是西藏,但每一頁都讓我們想到自己。」——鐘聖雄(獨立記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8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