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珍珠奶茶,是源自臺中的浪漫飲品──1987年開始,奶茶多了新的夥伴「珍珠」,征服了全世界的茶飲愛好者的味蕾,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也因此跨出了國門,成為代表臺灣的新符號。一杯美味的珍珠奶茶,背後有著許多有趣的小秘密:Q彈口感的珍珠、濃郁滑口的奶茶,甚至是百變的手搖杯和吸管,都是珍珠奶茶好喝的秘訣。爬梳茶飲品發展的百年歷史,原來臺中自古便是產茶、品茶的重鎮。而從古早味紅茶攤車,到林立的泡沫紅茶店,以及充滿古典和優雅韻味的茶藝館、茶餐廳,茶飲店鋪也成為臺中景色不可或缺的部分;整座城市在奶茶的芳醇韻味下,有了更具深度的飲食面貌。讓我們從一杯珍奶開始,一步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也發掘更多屬於臺中獨特的飲食文化風景。
《紐約時報》2024年度百大好書 NPR「我們最愛的書籍」2024年度選書 Saveur雜誌2024年最佳敘事類飲食書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 從流亡少女到烹飪名師,傅培梅的傳奇人生,一道時代的縮影。
【台灣近代文明史的另一種書寫】 ★榮獲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博客來年度百大編輯推薦.博客來年度百大讀者推薦 ★各級學校指定為「認識台灣」最佳教材! 作者陳柔縉費時十年,自日本到台灣,蒐羅龐大資料,佐以珍貴的插畫寫真,先後集結四十三篇關於台灣近代化的故事。從咖啡...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本著作是作者耗十餘年之功,在翻查華府、倫敦、台北和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最新的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再援引蔣介石日記及多位親歷者的著作而成。十篇文章,涉及台海兩岸不少秘辛。
台灣民俗節慶的由來、內容和象徵,或是祭拜前應注意什麼細節?祭祀用品應如何準備?供品又隱含什麼意義?一年四季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又會遇到什麼樣的祭祀慶典與習俗?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為什麼只有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為什麼只有臺灣值得中國終須一戰?為什麼只有臺灣對中國至關重要? 臺灣在中國近代數百年來政權的地位經常隨著種種因素而變動,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與外部強權的關係,並始終觸發中國領導人「必須控制臺灣才能保障中國大陸安全」的焦慮。本書運用多種史料,包括歷史檔案、政府宣言...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作者簡介
陳貴凰
現任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教授、文化美食資源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菜單設計、飲食文化(臺灣飲食地圖)、文化美食觀光、餐飲管理。主編《肉乾怎麼吃?!》、《臺灣好麵》等書;近年與兩位合著者共同致力於「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美食」之推廣活動。
吳政和
現任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教授。科技部「文化美食大聯盟」總主持人、行政院中臺灣智庫文化觀光組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觀光學、餐旅館管理、連鎖經營、人力資源管理。著有《西洋烹飪》、《餐飲服務方式對消費者滿意度影響之研究》、《連鎖餐廳組織因素與服務傳遞缺口關係之研究》等書。
張玉欣
現任(財)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顧問。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飲食人類學博士。曾任(財)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料理‧臺灣》總編輯、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EMBA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食物遺產、食物與認同、食物與文化觀光。著有《飲食文化概論》、《世界飲食文化》、主編《海味、山味、臺灣味》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