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具突破創新的詩人───瓦烈赫César Vallejo
與聶魯達、帕斯齊名的偉大詩人
西撒.瓦烈赫他死了,每一個人都狠狠地
捶他,雖然他什麼也沒做。
他們用棍子重重地揍他,重重地
用繩索;他的證人有
星期四,手肘骨
寂寞,雨,還有路……
鄭琬融的首部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收錄六十四首詩作,分為四輯。詩作來自生命中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在花蓮生活的日子,一個是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歐洲半年交換的時日。鄭琬融:「詩於我而言就像在泥淖般裡的生活抬頭偶能見之的閃電。有些閃電很亮很響,照穿了部分生命的雲層;有些閃電僅僅只是希望,無可改變什麼...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之一,亦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系詩人中,被認為最具創新突破性的詩人。瓦烈赫去世後留下詩作總共不過兩百五十首左右,與同時期智利的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墨西哥的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相較,顯然並不算多產,但這些詩作鉅細靡遺地記錄了一個受苦的靈魂漂泊、掙扎、挖掘內在自我與探索人性秘密的過程。在二十世紀所有的詩人當中,瓦烈赫可說是最具獨創性的一位,這不僅因為他在技巧上對傳統的語言進行革命性的突破,並且因為他的詩在內涵上有著豐富、熱烈的情感。他的詩作有部分具備門檻,較難理解,甚至讓人不得其門而入,然而每首詩作的內涵卻都是有血有淚、最真實而奇異的經驗之詩。
瓦烈赫出生於秘魯北部的聖地牙哥.德.丘科(Santiago de Chuco),一個位於高山區靠近杜魯伊羅(Trujillo)的小鎮。瓦烈赫的雙親皆為西班牙後裔與印第安女人所生。家庭算是中產階級,並不富有。他最初的詩作寫於大學求學時期,1918年,這些詩結集成《黑色的使者》(Los heraldos negros)一書出版。1920年,他在家鄉被捕,罪名是「縱火、傷害、企圖殺人,搶劫以及暴動」。這些罪名雖然未經證實,但瓦烈赫還是坐了112天的牢。這次經驗是他生命的轉捩點,為瓦烈赫的人生觀和創作帶來重大的影響。他第二本詩集《Trilce》(1922)裡一些最好、最複雜的詩作即是於獄中寫就。1923年,他來到巴黎,至死不曾離開歐洲,生活始終貧苦。
1928和1929年瓦烈赫兩度訪問蘇聯,1930年因參與共產黨活動被逐出法國。在1920年代末期以及30年代開始的幾年間,瓦烈赫在政治激情的驅使下寫了一些小說跟劇本,但都非成功之作,因為其中帶有太多的教誨跟政治宣傳。1933年瓦烈赫從西班牙回到巴黎,迄西班牙內戰爆發(1936)又前往西班牙,訪問了共和軍的領區,並且參加國際作家會議。之後他又回到巴黎為共和軍出力,此時的他已是病魔纏身。1938年他病逝於巴黎。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瓦烈赫再度狂熱地寫詩,這些作品一直到他死後才被出版。他於1937年以西班牙內戰為題材寫成的一組詩,在1940年以《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España, aparta de mí este cáliz)為標題在墨西哥出版。他的其他詩作,共九十五首,則收於《人類的詩》(Poemas humanos)一書,於1939年在巴黎出版;這本詩集包含了瓦烈赫最感人的一些詩篇,在疾病與那個時代經濟蕭條的陰影籠罩下,他以豐沛而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人類面對死亡時的荒謬姿態以及於非理性社會中求生的困境。
◆英美知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曾將瓦烈赫的詩集《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列入影響其知名文學評論作品《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 1994)至深的書之一。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劇作家、知名編劇、演員――森.舒柏(Sam Shepard)曾在其作品《天堂巡航》(Cruising Paradise, 1997)提到,他最喜愛的詩人為瓦烈赫,更在其早期作品《摩鐵編年史》(Motel chronicles, 1982)書中開頭使用瓦烈赫在〈九隻怪物〉(Los nueve monstrous)的詩句做為題辭。
◆瑞典知名導演――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同樣於執導電影《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2000)中引用瓦烈赫的詩句並將電影獻給了詩人。
◆瓦烈赫在第二本詩集《Trilce》(Trilce, 1922)中,在文字上激進、大膽的實驗,將語言的可能拓展到另一極限:透過句法延伸、創新語彙等嘗試,此詩集使拉丁美洲成為前衛形式的中心;如同喬埃斯(James Joyce)的最後一部作品《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 1939),將作品之高度、難度拉升到難以企及之境地。
◆美國桂冠詩人哈斯(Robert Hass)曾表示,「過去五十年間有五位最重要的詩人——瓦烈赫(César Vallejo)、聶魯達(Pablo Neruda)、米沃什(Czeslaw Miłosz)、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和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五位中,瓦烈赫、赫伯特之外,其他三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