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琬融的首部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收錄六十四首詩作,分為四輯。詩作來自生命中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在花蓮生活的日子,一個是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歐洲半年交換的時日。鄭琬融:「詩於我而言就像在泥淖般裡的生活抬頭偶能見之的閃電。有些閃電很亮很響,照穿了部分生命的雲層;有些閃電僅僅只是希望,無可改變什麼,卻點亮了某些瞬間。」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音韻是走揣台語寶的鎖匙, 臺羅、漢字是傳承台語的開始。 音掠予準,聽說台語自信閣歡喜, 字莫花去,讀寫台文媠氣閣趣味。
【蔡英文前總統 隆重推薦】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羅毓嘉放開來寫、為島嶼而作的詩, 以寫詩二十年的氣力。 ▍寫述愛,與一切受到政治衝擊灼傷的—— 我對愛一無所知 如同山對雨全無所求 仍被一個眼神擊中
「我們能否看著對方,在對方身上認出自己?」 一行禪師第一本中譯詩集 「一行禪師的作品,證明是現代人的痛苦與憂愁的一方解藥。」 ──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作者
醫道同源,鬆柔── 是傳統醫家與道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出一轍的共通源頭。 是太極拳與瑜伽共同追求,教人醉心的特質所在、造境之巔。 一刻鐘 鬆柔心;一刻鐘 鬆柔身;一刻鐘 解鎖僵硬;一刻鐘 注滿靈魂
2004年耶魯青年詩人獎得獎作品 三個章節、二十一首詩 美國詩人理查·賽肯由愛的執著生出的濃烈詩集 愛等於死,親密等同暴力 肉體與精神的冒險,血肉橫飛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地方。一個你能愛我的地方。/如果這不是個國度我不知道哪裡能是。」—〈霜雪惡雨〉
自序 這是我城市與生活的記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為了找點事情做,發現自己有一支筆,就是自己的回憶與想像。 感謝朋友和讀者的閱讀「令人懷念的未來」。書題「令人懷念的未來」,取自日本歌曲,意思是未來的路途,是由過去的點點滴滴的艱苦組成的。 副題「七分之一的世界」,是嘗試用淺白的詩歌和隨筆,書寫邊緣...
楊牧詩獎得獎作品,評審楊澤:「〈東邊〉是我今年讀到最年輕最棒的詩!」
在尋求淺易的時代逆勢跳一場磕碰作響的幽靈舞
鄭琬融的詩作想像充沛,她的詞語沒有禁忌,也沒有規則。吳俞萱形容,她飄忽棲居在眾物之間,無法恆久落定,於是她的感知限界沒有憑欄也沒有障蔽,自由遷徙在尖嘯燒開的水、風的後面、派對動物、同時裂開的果子、蝙蝠吸著天空的血之間,以超人類的幽靈狀態,爬進事物再爬出來,朝向另一個事物的開口。
鄭琬融:「幽靈,或者說鬼,其實也並非絕然都是貶意性的產物。在《攻殼機動隊》裡就常常使用了『ghost』一詞來指涉人或機器的靈魂。其實無論好與壞,我們都必然,且無時無刻都要面對著自身或他人那『看不見的』一面。」
本書特色|
★特選五首詩作:〈99日不見,相遇於荒山〉、〈我在風的後面〉、〈東邊〉、〈黑夜的骨〉、〈螢幕裡的五個女人〉,在內文頁面加QR code,讀者可自行掃瞄上網,即可聆聽作者製作的聲音詩與影像詩。
★詩作摘錄
我們比賽誰能讓太陽先燒死/我去了東邊/你說 你要去更東邊/後來我們乾脆繞了地球一整圈/撞見你/我們從未如此年輕過
--〈東邊〉
若你是一池髒水/我要當你的鱷魚
--〈鱷魚〉
我的詩就放在口袋裡/是蛇的孵化處。未成形的子彈。等待/成為世界的鹽
我的詩來自路邊婦人的一瞥/馬路。自己問起話來。和她鐵籃子裡/一尾被綑縛的活魚/牠答:「從未見過如此乾涸的藍色」
--〈我的詩就放在口袋裡〉
我的肺是氣球。我的手可以拉線。我的支氣管會吐煙。我的指甲擅於撕裂。我的腳不會趕路。我的直覺不擅哄騙。我的乳尖已經開花。我的眼睛每天澆花。
--〈他們的詩我們的死〉
衣物腐爛/屋子和櫃子/鬼子一樣是空的/把燈關起來灌酒/酸軟的蜜黃色/把我的身體流出去
--〈衣物腐爛--記雨季〉
芒花成為白火 河谷間/閃動。一株芒草是一隻/沒了執念的白鬼/磨蹭著到來的秋意
--〈記十月的剽悍--別木瓜溪〉
作者簡介|
鄭琬融
像風一樣的活著,四季就是血肉。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x19詩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台北詩歌節「15秒影像詩」入選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詩作收錄於《貳零貳零 台灣詩選》。
吳俞萱專文推薦
任明信、李癸雲、馬翊航、陳育虹、楊澤、楊佳嫻 深愛推薦
靜謐而窒息,殘酷而自得。初讀詩的感覺是這樣的,像和著晚霞與鳥屍的氣味,鑲上某種琥珀或孔雀綠那樣幽微又鮮明的顏色,自生活的岩縫中,發出才華的芒光。琬融善於捕捉物景的逝化,揉合情境知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蒙太奇幽室。她也持續地在詩裡翻越生命的邊界,從流電的黃昏到荒地,從夢裡的黑火直至推開雲霧。是靈與肉身的融通摸索,亦是她自成一格的蘇菲旋轉。——詩人 任明信
詩作乍看是有隔的,深入閱讀後,卻被它的語言說服而吸引,作者用一種荒地或邊緣的角度來看生命,有一種洞悉的深度。——清華大學台文所教授 李癸雲
琬融的詩使人多心,詞語與它們租賃的空間重新簽約,洞口吐露著蜂群,魔女或魔鳥在頂樓遊行。她對於「速度」的離奇掌握,或來自「我」的分裂、換季與產誕,多義的幽靈,如此是形體也是行李,凌厲地穿梭這丁點世界,晦澀大地。我深深喜愛這本詩集,期待未來更多如金屬與蜜的聲響,一如她所說的「謹慎、畏怯、自由」。——作家 馬翊航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擺出很頹廢的各種姿態,展現出作者的銳氣,作品中經常表現出一種暴力的特徵,另外一些卻是冷中帶熱,這是讓人很激賞的。其中一首〈東邊〉,是我今年讀到最年輕最棒的詩!——詩人 楊澤
琬融的詩特別能寫日常裡的突兀,突兀中又彰顯了生命的荒蕪質地,像地獄長出觸手花,張開來,捕捉全世界像捕捉飛蠅。全書想像充沛,句構可以撫摸到骨頭,在這尋求淺易的時代逆勢跳一場磕碰作響的幽靈舞。——作家 楊佳嫻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