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擁有600多種蕨類植物,不但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類群,還有不少是遠古留存至今的孑遺物種,可說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
究竟昆蟲用怎樣高明的手法,讓牠的獵物保有生命力,甚至連蝶翅上精細的彩色鱗片都絲毫不損?是靠後天的苦練或是本能無意識的啟發?且看法布爾如何用實驗與推理解開謎團!本書主要以各種蜂類為觀察對象,生動細膩的描繪蜂的狩獵方法、方向感、築巢方法等,探討昆蟲的本能問題,法布爾對昆蟲本能的主要觀點,在本書中有精彩的...
外號「青蛙巫婆」的張東君從小生長在充滿動物及研究者的環境中,在耳濡目染下,四歲時就決定自己將來要當動物學家。因為周遭的大人們,總會以各種言教身教引導她去發現動物的有趣、可愛之處。而這些跟動物有關的知識,大概都不是從書本上讀到的,而是從生活中的觀察、從被蛇嚇的等等經驗中體會到的。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一般人都知道,肥胖與基因有關, 但你知道胃腸道裡的細菌好壞,與肥胖也密切相關嗎? 胖子吃個不停,其實是胃腸荷爾蒙和大腦惹的禍。 肥胖不僅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風險; 研究更顯示,逾4成肥胖者出現情緒低落等精神症狀。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擁有600多種蕨類植物,不但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類群,還有不少是遠古留存至今的孑遺物種,可說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
本書蒐羅了台灣34科300多種蕨類植物的精采生態照片與說明,配合特別設計的特徵圖例,並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簡明易懂,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的第一本入門全圖鑑,也是進行野外蕨類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郭城孟
臺北市人,臺灣大學植物學系副教授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瑞士蘇黎世大學系統植物學研究所博士。從國小開始就與自然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時迷上蕨類,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皆與蕨類有關,登高山是為了蕨類,出國求學也是為了蕨類,外出旅遊更常是為了蕨類而佇足。從研究蕨類到欣賞蕨類,也透過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的蕨類,領悟一些自然的道理。平時喜歡搜集與蕨類有關的事物,從古董店的蕨類繪畫,到日常生活用品,如印有蕨類圖樣的杯、盤、刀、叉,或是布料、服飾等;當然,最大宗的收藏還是世界各地的蕨類文獻資料。學術領域主要研究的方向為植物地理及植群生態,多年來更致力於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推展,期望經由生態旅遊、生態農村、環境教育、生態工法等途徑,合理運用自然資源,將保育與地區發展的衝突降至最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