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光」,吃飯的時光,食物的光譜,也是吃光光的意思。
這做便當的食光呀,細炊著不需言說的愛的心意,慢燉著三代傳承的味覺記憶……
在食安令人心慌的此刻,最讓人安心的便當菜!
愛子心切的藝文媽媽,決定為上建中的兒子重執鍋鏟,在廚房與文字間慢燉快炒起來!
『52篇雋永散文+16道便當食譜』
一本獻給獻給母親與做小姐時的她的勇氣之書,勇敢承接對母親的不了解。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謝凱特在寫作中重返、重巡,一遍一遍探勘自母親繼承而來的長相、口味、血液裡的墨水。解構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收攏以愛為名的難言之隱。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吃吃喝喝,才不會辜負生命的美好。 大人餐桌上的情感學, 生活過不去的苦悶、值得歡慶的喜悅, 都以好友、好菜、好氣氛來獲得新生的能量!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爬滿了蝨子。 哪怕她沒有寫過一篇小說,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躋身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中國作家之列。──【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家】陳子善 特別收錄張愛玲第一本散文集《流言》初版手繪插圖
傅月庵於2006年推出《天上大風──生涯餓蠹魚筆記》,此書仍以「書籍與閱讀」為主題,談書、談人、談閱讀、談作家、談編輯出版、談買書經驗……。涉獵古今中外,履及海峽兩岸,在他筆下,一本舊書、一個故人、一名老去的作家,彷彿被重新注入生命力,悠然返轉,回到了滄桑人間。圖像部分,除相關書影,還搭配由楊雅棠所...
兒子上高中了,「封鏟」十年的母親,下決心要為孩子做三年(七百八十個)便當,於是,風風火火卻手段輕靈,出入於食材與鍋鑊之間,廚房與文字之間。好吃到連作家駱以軍都說:「妳不怕孩子(因為便當)被霸凌?」
就有這樣的飲食書寫,溫柔與幽默比飛,如海鮮沙拉般俏皮浪漫、情趣濃郁;文字和烹調盡顯本事,勾引出的是雲淡風輕、傍花隨柳的美好。她對著食材唱歌,以詩人的吟詠挖掘各自美麗的故事;她追尋父母輩留給她的口感記憶,兒時到年少,厚積成為夫為兒炊煮幸福的底稿。原來,味覺的翻撈傳遞,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微妙的情感牽絆。
母親在小小便當盒裡,所施的是多麼虔誠、如魔法般的創造呀!在食材成為料理的過程中,「愛」是永恆的調味料。便當盒蓋掀起的氤氳香氣,綴連在五十餘篇書頁間,釋放出食物與生活的醇厚甘辛。
作者簡介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風尚雜誌主編、《中國時報》文化版記者、漢光文化編輯部主任、主持電台「民族樂風」節目,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著有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裡的愛情》、《台北卡農》;散文集《這是誰家的孩子》、《顛倒夢想》、《我將如何記憶你》、《丁香一樣的顏色》、《那些人住在我心中》;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傳記《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及童書等多種。曾獲中國文藝獎章,作品入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散文30家》等。
重量級作家連袂推薦
蔣勳、駱以軍、廖玉蕙、許悔之
我以前沒有想過,每一天母親做好、等著孩子拿走的那些便當有多少數量?應該謝謝宇文正,她的書寫,讓我知道菜如果是做給關心的人吃的,就不會有「食安」的危險。這本《庖廚食光》是幸福之書,寫給對生活還有幸福嚮往的人。──蔣勳
這「多出來的情感」,正就是「便當」。那在小小方寸間,遠超過原本一個便當所慣習、無有太多驚喜的這些那些,她好像填塞了你不知道怎麼魔術拗折、收納進去的,那些祝福、愛,或創造本身的美麗時光。──駱以軍
這既是一本實用的食譜,也是一本情趣盎然的散文集。宇文正聲稱原本只是想當個良母,為上高中的兒子持續做便當,誰知風風火火的,竟從架空的十年回到了生活裡。不但一如承諾做出了許多便當菜,還因之寫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散文集。攤開書本,就像在融融春日的如茵草地上聚集了朋友來參與野宴,漂亮的草毯上攤著連綿迤邐的豐盛菜色,除引人垂涎外,還附送洋洋灑灑的知識與溫暖厚實的人情。
和宇文正相識後,偶或聚餐,她總找得到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特色餐廳,相對於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歐巴桑,我們總戲稱她走的是「貴婦路線」。只當她喜歡吃、會吃,沒料到她還真是飲食專家!不只說得一口好菜,且是可以實作親為的厲害角色﹔看來嬌滴滴、以為理當遠庖廚的現代女性,竟然真的在廚房和文字間慢燉快炒起來。書中,不只談食物和烹調,舉凡和飲食相關的一切,如食譜、廚房、吃早餐的陽台、盛食物的美麗餐具、記事的布告板,甚至飲食記憶的過往人事,鉅細靡遺,堪稱一本味蕾與記憶結合的食譜。
相較於飲食文學的前輩作家林文月、蔡珠兒等人的書寫,宇文正的《庖廚食光》多了份庶民的親切俏皮與情趣。──廖玉蕙
這兩三年來,從宇文正臉書上看到她為兒子做便當的記事,總是心生歡喜!但又旋即慚愧。我大兒子考高中前,我也曾做了百來日的便當,但相對於宇文正之食單,我實在愧對我的小孩。
她於便當之用心,巧變,耐蒸,色美,味佳,營養,治大國若烹小鮮,沒有干將莫邪煉劍之壯烈,卻充滿採花摘葉皆劍氣的款勢。況且,記述的文字,筆下生香,最是見得溫柔與幽默雙翼比飛。
我非君子,不遠庖廚,偶爾燒菜給家人朋友吃,偶爾也應朋友家聚之請,權充外燴廚師,也知食物之心意和療癒,世間少有能比。
若說林文月教授的《飲膳札記》是飲食書寫的古典扛鼎,那麼,宇文正的《庖廚食光》則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小確幸」經典了。
讀完此書,乃知便當之事、一飲一食之間,人間緣會,真心在此。──許悔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