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藝術家的生命泉源,
「努力」是千錘百鍊的過程,
而「靈感」則是不止息的索求,
而不是偶然的造訪。
--梁奕焚
《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顧爺 135萬粉絲都愛的藝術講堂 這一次,超譯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怎能一成不變!!! 打開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 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 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 ‧ 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 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 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 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 2022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插畫獎得主——蘇西.李Suzy Lee,創作心法首度全公開! ◎ 深入剖析《愛麗絲幻遊奇境》、《鏡子》、《海浪》、《影子》多部經典之創作過程。 ◎ 看Suzy Lee如何從發想到成書,把實體書的限制轉化為穿梭異空間的任意門! 本書宛如一場精彩絕妙的紙上圖畫書大師工...
從日裔語言學家之眼,以43個關鍵詞穿透日本的究極美學 沒有事物是永恆或無瑕的。 從出生到死亡、從醜陋到優雅、從殘缺到完美,生命的每一層次,都如實存在。 透過這種獨特的美感意識,那些既脆弱又殘缺的事物,最終都成為了美。
羅浮宮身世,叩人心弦卻鮮為人知 首本英語版完整歷史故事 ▎6段關鍵興建時期┼59個建築結構▎ ▎180+作品,500+人物,40萬個小故事,如百科全書式展開 ▎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美學」不是一門學科,它不過是指認藝術的方式。 ◆ 藝術所展現的自由、無所求本身就是一種實現,而美感經驗可以讓人們於出神之剎那體會了解放的深刻意涵。 ◆ 藝術很「有用」,就是不能強求;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天空才是極限,但無論如何、無論何時何地,無法預期爆炸。
「詩人思想家」史作檉與中國山水意境的初逢-從西方走進水墨畫裡的自然觀,尋找、歸返中國山水墨境間的大自然-帶領讀者一同探尋史氏超越四十餘載積累的中國繪畫哲學美學心體驗。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失去了生命,與他同車的兩名年輕的女子...
「創造」是藝術家的生命泉源,
「努力」是千錘百鍊的過程,
而「靈感」則是不止息的索求,
而不是偶然的造訪。
--梁奕焚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梁奕焚出生於彰化縣芬園鄉,半工半讀完成彰化高工初中部。一九五四年,考進臺北師範藝術科,努力沉潛繪畫。一九五八年,他跟隨現代派大師李仲生學畫,「一切歸零」後,體會傳統與現代合一,超越時空又能把握當下的創造美學。一九八七年,五十歲的他,獨闖藝術聖地,在紐約SOHO設立繪畫工作室,追逐藝術家的大夢。SOHO十年,以黑美人系列與內聚臺灣民俗元素的畫作,獲得畫廊、媒體及收藏家的肯定,展露頭角。這證明大師所言:藝術的國際化必須建立於民俗的土壤。
梁奕焚從事繪畫六十年,平常有所感受常訴諸文字,積累不少文章。故企編林明德,特別將本書規畫成兩大篇章:上篇〈梁奕焚這個人〉,細訴梁奕焚的故事及藝術觀點。下篇〈平面畫展〉則以全彩呈現七大主題及梁奕焚生平大事紀,以窺其生命風景全貌。
本書特色
梁奕焚為國際知名的畫家,以黑美人系列而聲名大噪。本書不僅收錄梁奕焚的繪畫,更收錄梁奕焚的個人創作與藝術理念。
林明德(1946~)
台灣高雄縣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博士。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副校長。投入民俗藝術研究三十年,致力挖掘族群人文,整合民俗藝術,強調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著有《台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1994)、《文學典範的反思》(1996)、《彰化縣飲食文化》(2002)、《阮註定是搬戲的命》(2003)、《台中飲食風華》(2006)、《斟酌雅俗》(2009)、《俗之美》(2010)、《戲海女神龍》(2011)、《小西園偶戲藝術》(2012)、《粧佛藝師--施至輝生命史及其作品圖錄》(2012)。
梁奕焚(1937~)
1937年生於彰化芬園。彰化初工、臺北師範藝術科畢。
從李仲生先生研究現代藝術。1964年起先後參加中部美術協會會員、中華民國現代版畫會會員、台北藝術家畫廊會員、中華民國版畫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雕塑學會會員、美國新罕什版畫學會會員、美國舊金山視學藝術中心會員、日本新表現美術協會會員、中華民國現代水墨畫會會員。
1979~81年三度赴紐約SOHO觀摩現代藝術。
1982年發起創立現代眼畫會。
1983年發起創立中華民國現代畫學會,並膺選為常務理事。
1985年任李仲生現代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
1987年設繪畫工作室於紐約SOHO,1999年返台定居台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