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博物館中,羅浮宮博物館雖然藏品最少,但是重要精品卻最豐富。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希臘羅馬雕刻,就足以讓觀者留連數日仍無法窺得全貌。黃老師將為大家梳理面對浩瀚藝術品,如何掌握要訣瞭解重點,建立欣賞博物館傑作的基本觀念!
當代博物館為何越來越重視展覽敘事?何為展覽敘事?展覽又如何說故事?有什麼文本限制與特性?觀眾如何看待與接受展覽敘事?
認識在百年歲月中誕生的西洋經典餐瓷 精美的西洋餐瓷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為什麼要這樣鑑賞?那樣思考? 以淺顯的文字與清晰的邏輯,梳理西洋瓷器的工藝美學精髓, 探究西洋瓷器的文化背景、變遷演進, 剖析瓷器背後的文化意涵, 全方位的解讀,帶你看懂雋永不凡的西洋瓷器。 知識、品鑑、實用...
承自千利休,遠州流茶道宗家13世家元小堀宗實,清麗颯爽的茶道之書。 最重要的三句招呼用語。 品一服茶時,有三句招呼用語。「我先享用了」、「十分美味」以及「謝謝款待」。希望大家不僅在茶湯的世界,日常生活方面也能常說這三句。__〈第一章•磨練心性〉摘文
「帶景人像」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人像攝影中一個重要的趨勢。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有系統的、實用性高的分析方法,從場景的判斷、元素的取捨、取景的構思、色塊的分析、運鏡的方法、光影的考量、人物的調度,最後組織成可傳達訊息的構圖。 本書特點: 1. 國內難得的「帶景人像」構圖思考力專書! 1. ...
【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談片——輕薄短小之評論。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 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 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 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 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 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銷售萬冊,一本有美感、有感動的藝術史 STORY+ART+DESIGN 「那些年,我們沒上到的藝術史,都在這一本。」──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
羅浮宮身世,叩人心弦卻鮮為人知 首本英語版完整歷史故事 ▎6段關鍵興建時期┼59個建築結構▎ ▎180+作品,500+人物,40萬個小故事,如百科全書式展開 ▎
追尋被欲望和野心蒙蔽的失落典藏 一次讀懂美術館台前幕後的風雲悲歡 世界上最好偷的名畫是〈吶喊〉? 被塔利班炸毀的大佛該怎麼復原? 從羅浮宮消失又復得的〈蒙娜麗莎〉是不是真跡? ~~~歡迎來到被消失美術館,您遺失的藝術名作都在這裡~~~ 失竊、賤賣、損毀、私欲、戰火、因嫉妒被撕去……
九段名師 侯信永 X 武俠宗師 金庸 硬筆藝術和經典文學 兩大翹楚雙劍合璧 練字.識心.悟情 質樸如郭靖、狂放如楊過、瀟灑如令狐冲…… 你的書寫個性又是哪一種?做自己的大俠吧! 82句雋永金句 ,字字入魂,寫出快意人生!
12個常見部件 X 3類表現字樣 X 4款範例用字 X 3種書寫字體 432個練習,戀上寫字! 如: 被忽視的小點點──從較慢的運筆,展現芝麻小點的千姿百態。 長短不同的橫畫──橫畫非畫線,著重動態傾斜感和空間疏密配置。 土的結構字──運用彎曲線段、大小差異和不同斜度,做字形變化。 ...
對於文創產業而言,智慧財產權不是從天而降,並非只要任何人有發明、創作,國家就該給予保護,而是必須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並經過申請、主管機關核准等程序,才能夠取得相關權利的保護。「沒有權利,就沒有保護」,一家沒有「IP」的文創事業,努力經營的成果沒有辦法受到法律的保護,難以維護自己的權利,無論對於經營者...
●給藝術小白的欣賞筆記● 一進美術館就懞?洛可可、巴洛克,傻傻分不清 一看藝術就亂?印象派、野獸派,到底誰先誰後? 美食有配方,藝術有規律!
涵蓋27個大小流派,重要藝術家超過100人,作品照片共135張, 不只如此,還為非藝術、設計背景的讀者製作了: 〈現代藝術流派關係圖〉、〈各流派大師藝術主張一覽表〉, 讓你聽完故事,就看懂現代藝術! 誠品藝術設計類排行榜暢銷書、《商業周刊》Alive專題報導, 台藝大指定參考用書,世界...
藝評 X 策展 X 文化批判 四十年藝評之路,接地氣的藝術文化批判 一針刺進香港藝術界的問題核心 香港的藝評路走了四十年都仍是長路漫漫。
《創藝之道》是一本觀察與思考超過40年而成就的書,作者王嵩山在多年積累的後結構主義背景架構下,提出對於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底蘊之「社會形成」如何成為其多樣多元藝術表現基礎依據之宏大論述,洋溢著企圖、熱情與功力。
藝文活動叫好不叫座?從木乃伊到航海王,每場展覽都是賭注! 精選22個實務案例,50個策展Tips,綜觀臺灣藝術特展的精與神。
「只要用血汗創作而成的作品還沒有被完全毀滅之前,我們是不會死的!」 最完整黃土水傳記 與臺灣最初的雕塑家群像 他是沒有藝術家世背景的素人,也是孤獨勇敢的時代挑戰者。 從殖民地臺灣出發,踏入藝術的、寬廣的新世界…… 在不平等、動盪的世界中,以藝術突圍,走向新時代
20世紀最偉大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的創作異想世界。 臺灣第一本草間彌生自傳圖像小說 在 1960年代的美國,草間彌生是自由的愛與和平的象徵。 她長期與自身精神疾病奮鬥,卻在藝術裡找到救贖。 本書記錄了這位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不可思議的旅程。
中國插圖版畫的歷史,從現存最早的遺跡說起,已經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中國古代的插圖版畫不但可以增加美觀,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還可以藉生動的畫面來表現文字的意義,給人更深刻的印象。本書介紹古代插圖版畫發展的歷程,並輔之多幅具代表性的版畫,加以介紹。
當代藝術是布滿專業術語的地雷區?! ▎好藝術,如何看?▎ 為何看懂現代藝術這麼難 該相信你的眼睛?藝評評價?藝術史論斷?還是市場賣價? 近500年後,繼文藝復興藝術家瓦薩利 ●再度挑戰「藝術家談藝術家」● 用藝術家聚在一起的聊天語言來談論藝術,也給年輕藝術家建議 紐約最前線、美國80年代新表...
熱銷萬冊,135萬粉絲都愛,誠品藝術設計榜的談畫大王 擊敗眾版本,搞懂神,才看懂畫! 希臘神話就是──血腥、暴力、亂倫、鉤心鬥角和同性戀的限制級電影 談畫大王360度緊致拉提你的藝術力 做個名畫唬爛大王不是夢!
熱銷萬冊,135萬粉絲都愛,誠品藝術設計榜的談畫大王 這一次,超譯他最愛的時代──文藝復興 文藝好玩!復古來喔! 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一場人代替神的藝術轟趴 今天的明星頂多製造一些八卦 但文藝復興藝術家,製造的卻是社會新聞?! 各時代藝術家都對文藝復興無比嚮往…… 但真讓他穿越過去,可能一天都活...
◎誰說雕塑沒有寫實能力?秦始皇的兵馬俑不僅形似,而且傳神。 ◎法國羅浮宮有聞名全球象徵愛與美的維納斯,東方也有,就在敦煌石窟45窟! ◎中國十大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其實是幅間諜畫!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乾隆皇帝最愛在名畫上題詩蓋章,但故宮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卻沒有章,為什麼? 本書不是充...
好奇收藏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渴望入手人生第一件藝術作品?想為生活空間注入藝術氣息?行業高手傳授藝術品的欣賞方法、市場交易機制、必備知識和保存技巧,帶你輕鬆踏出藝術收藏的第一步,是給入門者的最佳指南。
藝術收藏,是富豪的專利嗎? 月薪族想踏入藝術投資的殿堂,是不可能的事? 專業藝術經紀人告訴你: 事實上,30 歲左右開始有點經濟基礎的上班族, 是最適合開始接觸藝術蒐藏的族群!
《江戶藝術論》出版一百周年紀念。 日本小說家、隨筆家--永井荷風, 用浮世繪表白對「逝去的江戶」的迷戀, 感慨歐化風潮下的日本社會。 永井荷風,日本著名作家。師承廣津柳浪學習小說創作,亦學習尺八、俳句,甚至成為歌舞伎作家的門徒;留洋見識、西樂鑑賞、江戶音曲入門,乃至琴棋書畫的家教輔導...
凝視藝術作品中的蒼涼身影: 音樂.文學.戲劇.歌劇.繪畫…… 當我們有所醒悟與感到痛苦,那才是真正的藝術。 真正的藝術應該「如同一把利斧,破開人們心中的寒冰」 ──卡夫卡 唯有在最艱難的情況裡成就出來的藝術,才能留下最深刻的感動。 ──舒伯特 細分藝術領域,會使藝術更加商業化,終至墮落。 ──...
本書以六十年的時間跨度,詳盡解讀經典美式風格在日本如何落地生根、成長茁壯,繼而發展出獨屬日本的樣貌。書中強調,美國在二戰後擔起重建日本的責任,自然促使日本時尚「美國化」;但在當時,穿衣打扮卻不存在於日本人的字典之中。那麼,日本人如何取經美國文化,開始追求個人風格的展現?這一切改變,又是如何翻轉日...
漫畫的視覺語言與符號是當代大眾文化的消費景觀之一,其空間的生產方式與文化景觀有互為依存的表徵與再現關係。 本書以「新文化地理學」的後現代文化轉向為觀點,藉由文獻理論分析以漫畫為主題的視覺文化景觀型態與空間生產方式,做為對大眾文化消費的理解媒介,這也是當代的文化消費縮影。透過比較東、西方主流漫畫...
【從展示到風格,解鎖博物館的核心內涵】 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 西文Museum原意具有收藏處的意味。 在其「研究」、「收藏」、「展示」、「教育」等四大功能中, 做為繆思殿堂裡最基本的內涵, 絕對是「收藏」與「展示」。 「博物館,由於是一座大型的建築,其外部的造型常受到社會大眾的注...
從八〇個關鍵詞出發,領略台灣狂飆八○年代風起雲湧的文化造型運動。 看創作者如何自我啟蒙,蓄積並傳遞新潮知識,以有限的資源,協力創造,不斷實驗,打造屬於台灣就地創生的美學靈光。
「能夠欣賞名畫,才能融入商業;可以知曉藝術,才能戰勝競爭。」 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 董事長 李彥甫推薦 ★ 第一本專為商業人士打造的西洋美術史入門 ★ 濃縮了2500年西洋美術史的精華 ★ 長踞Amazon分類榜暢銷第1名 ★《產業新聞》《朝日新聞》《日經新聞》各大媒體報導...
揭開西裝筆挺下男子氣概的祕密,一覽四個世紀以來西方男性的服飾潮流, 從三角帽到紅高跟,從領飾巾到連肩袖,從晨禮服外套到馬甲背心, 所有設計、布料、剪裁、細節、風格和流行的發展, 徹底解密服裝的構造、歷史演變和設計靈感來源。 透過珍貴藏品照片,93件經典西服精采圖解,一層層揭開俊美西服下的男性本色。...
一個黑色方塊、一張白色畫布、一片藍色顏料…… 為何是現代藝術的傑作? 藝術市場第一本單色畫專論,了解單色畫的首選之作! 什麼是單色畫?其脈絡究竟從何而來? 為什麼單色畫看起來如此簡單卻難以理解? 單色畫與禪宗、道家哲學等形而上學的關聯是什麼? 評論家如何詮釋單色作品、觀眾又如何看待單...
從古到今,讀書做學問需要瞭解版本,收藏圖書更需要瞭解版本,《古籍的版刻》一書就提供了古籍版本的豐富知識,將古籍版刻從唐五代開始,歷經宋、元、明、清做了精密、具體而微的詳盡論述,對於古籍的鑒定也有詳細的說明,書內附有大量版本史上的插圖,實為珍貴的歷史資料。不僅可以普及古籍版本的知識,還可以作為教學之參...
李宗焜(甲骨文研究家、書法家)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郭曉娜(作家、前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特約撰稿人) 聯合推介!
我們與博物館的距離,再進化! 深具啟發性的殖民正義書寫,引領博物館走向未來 觀看權力 VS 典藏正義的思辨之旅 誰有權利持有文物,訴說它們的故事?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是記憶之所,還是記錯之所?
*本書為固定版面格式,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讀 "展覽,需要一定的空間、環境作為容器,本文即是從空間與設計的角度來思考展覽的各種可能。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以空間為概念的展示設計,將所有的靜態動態、實體虛擬活動所需視為一個整體具有跨界、統合的概念。 本...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
分別是傳統哲學、文學精粹、科技發明、體育運動、工藝美術、書法欣賞、中醫中藥、傳統戲曲、民風民俗、建築風采、傳統服飾、中華飲食…瞭解認識一部燦爛的中華文化
全面的講述:歷史、戰爭、文化、科技、建築、教育、哲學、藝術、民俗、語言,多角度的講述讓你覽中華文明的偉大。
電視產業的介紹,電視是一種專為在電視機螢屏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它相容電影、戲劇、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藝術等諸因素,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電視劇是一種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舞臺和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藝術樣式。
剪紙技藝的介紹,剪紙的內容來源於生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生活風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民俗的體現,同時,它也寄託了人們一種美好的願望和追求。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對聯即“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
相聲,是一種以語言為主的幽默藝術。它的前身是以前中國的藝人在各個客棧、大街等地方表演的東西。它包含說學逗唱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其特點在寓莊於諧,言簡意深,內容輕鬆逗趣,海闊天空,不論男女老少,雅俗共賞。
棋盤是由九條分隔號和十條橫線交叉而成,棋盤中間有0空白橫道稱為“河界”,可以認為“河界”中的直線是隱線,只是沒有標出來,河界把棋盤分成兩大塊陣地,...象棋對弈的介紹
《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
結合藝術、文化、歷史、科學的感官鉅作 以七種色彩、七十餘幅插圖,訴說人類觀看世界、創造文明的迷人故事 從陰翳之禮讚、血液之腥紅、帝王之明黃、白人之重擔、綠色之希望,到地球的無邊湛藍 我們認識的世界因為色彩而存在 顏色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
跳出傳統電影評論窠臼,以札記形式探討電影是否激發人民自覺與抵抗意識。 以嶄新觀點引導讀者發現或再發現被忽視的電影,並將抵抗重新連結「尋求叛逃/逃逸路線」。 本書試圖把人民電影的理論化為積極的行動,去創造具有立場、主體性,並有行動力的人民電影。
什麼是美學? 只有放在博物館裡的作品才算美? 只有看著莫內的畫、聽著莫札特的音樂,才叫美學體驗? 搖滾樂、性、飲酒、喝咖啡算美學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美學與生活如何緊密交織。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我渴望投入創作生涯,但是這麼做值得嗎?你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 收到年輕創作者的來信探問,讓肯特‧內伯恩憶起年少時也有過的迷惘和質疑。在創作路上走過三十年的歲月,他明白藝術生涯的核心,其中所包含的夢想與恐懼、潛藏的挑戰,以及那些意想不到的報償。 於是,他提筆寫下這本書,以柔和的筆調道出...
佛陀頭頂突起是什麼? 夏娃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 新聞浮世繪,比X果日報更精彩? 韓劇鬼怪家中的梅瓶,很厲害? ▌好奇點閱按讚轉分享=認識藝術不再嚇到吃手手▌ 別本不講的有趣故事,這裡都有 ●最好奇的藝術冷知識● 讓我們從怪奇小路、條條秘徑,走進藝術史的驚嘆號!
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 在地作者群帶路 用讀者視角,打開藝術好奇&視野 ▌按讚點閱轉分享=我們最想讀的藝術故事 ▌ 從台灣美術、藝術史到藝術市場,條條大路通藝術 這些藝術趣文,網友按讚分享 ●看在地作者群如何從看畫的人,變說故事的人● 分享他們不為人知的快問快答
在21世紀,創作不僅僅是做作品,藝術家也不僅僅是藝術家。 藝術家是品牌、是製作人、是KOL。 藝術平台是IG限動,藝術家可以24小時直播帶貨。 但是當每個人都可能是藝術家, 藝術的功能、場域,甚至定義,是否皆已發生質變?
大英博物館尋寶記 讀懂偉大博物館的背後傳奇 ▌用21件珍寶,濃縮800萬件藏品精華 ▌ 3大主題,從大英博物館思考全世界 7件作品看懂鎮館之寶˙9件作品見證文明奇蹟˙5件作品看見文化融合 是掠奪?是守護?是反省? 認識15位文物傳承者,帶你揭開文物神祕面紗 還原歷史真相,他們就是...
作者長期關心藝術創作與教育之間關係,走讀創作者內心的世界,探索創作歷程中意義與知識建構的景觀,在臺灣高等教育場域下描繪創作實務研究的樣貌,彰顯創作精神與自我研究的實踐場景,希冀能以此書幫助有志於學習創作與創作教學者能在實務場景中進行研究,以藝術創作豐富人類知識建構的面向,並落實在跨領域的教育及社會實...
逆勢而上,不錯過每一個收藏/投資的關鍵契機 華人藝術文物拍賣年鑑最優版本,收錄全球年度文物精品近5,150件! 延續自2020年起的疫情效應,人們逐漸摸索出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2021年國際間的互動趨於保守,但總算是在觀望中維持著穩定交流。儘管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切秩序,投資市場的四季不再明確...
將台灣藝術家推向國際舞台的重要推手, 第一本突破藝術投資迷思、更靠近藝術的藝術思維書, 教你先搞懂藝術的本質與定義, 對市場的各種利誘就能夠產生抵抗力!
本套書包含:《漢字的故事(暢銷十周年紀念版)》(流式)+《古琴(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版式)+《另一個世界》(版式),共三書。
神知識再加碼 古希臘神話人物零門檻入門書! 看當代電影、藝術、音樂、廣告、電玩創作靈感, 是如何取用於這些天團級人物
藝術領域變化迭起,創作手法和概念推陳出新,藝廊及美術館裡的展出,每每都讓觀賞者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現任《華爾街日報》資深藝術評論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從必備基礎知識,包括簡單明瞭的藝術史脈絡梳理、欣賞作品時的觀念釐清、跨時代和不同類型藝術的共通元素羅列,到示範賞析十個知名繪畫、雕塑、影像、裝置...
● 龔卓軍「近未來的交陪:台南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相關論述首次有系統集結成書。 ● 臺灣獨特之「交陪美學論」第一本專書 ● 評論爬梳國內外相關重要文獻、學術研究、及當代重要展覽、影像、表演、藝術季等作品 ● 全書裝幀設計由入圍多屆金曲獎及金蝶獎知名設計師羅文岑操刀
BBC同名紀錄片《遇見文明》集結成書。 這部2018年由BBC製作的藝術歷史系列電視紀錄片,由瑪麗.畢爾德、西蒙.夏瑪、大衛.歐盧索加共同主持,涵蓋六個大陸,三十一個國家,超過五百件藝術品。 若想了解文明,就必須知道從古至今人們怎麼觀看自己,如何塑造神祉。 用全新視角觀賞藝術作品,探討地理大發...
《SPQR》作者、世界著名古典學權威教授瑪莉.畢爾德新作! BBC藝術歷史系列紀錄片《遇見文明》集結成書。 若想了解文明,就必須知道從古至今人們怎麼觀看自己,如何塑造神祉。
BBC藝術歷史系列紀錄片《遇見文明》集結成書。 用全新視角觀賞藝術作品,探討地理大發現以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文化交流與衝突。
用藝術家的心,做上班族的事。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凝鍊30年工作經驗的智慧結晶! 「人」沒有標準答案, 「心」沒有框架限制, 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 創意,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在博物館創造一場完美的展覽? 作品該如何蒐藏、如何保存、如何管理、如何維護? 建構博物館學與策展技能的最佳必備工具書! 「策展」是一種具備高度技能與特定學科專業的職業。博物館策展人的職責包括蒐藏物件、確保物件受到妥善的長期保存、理解與鑑賞,同時能向社會大眾展示並詮釋。策展人的角色兼具多...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