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萬冊,一本有美感、有感動的藝術史
STORY+ART+DESIGN
「那些年,我們沒上到的藝術史,都在這一本。」──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
各領域創作者案頭必備! 網羅各式題材元素,補足你的知識空白, 從視覺、聽覺、味覺等實用元素來塑造場景, 讓你任何地點都刻畫入微、不落俗套,靈感源源不絕! ★小說家、導演、演員、劇作家、漫畫家、手遊製作人、角色扮演桌遊玩家、活動企畫,甚至同人誌創作、商品簡報,各領域創意人必讀! ★美國、英國、日本亞...
《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顧爺 135萬粉絲都愛的藝術講堂 這一次,超譯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怎能一成不變!!! 打開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 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 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 ‧ 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 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 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 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 2022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插畫獎得主——蘇西.李Suzy Lee,創作心法首度全公開! ◎ 深入剖析《愛麗絲幻遊奇境》、《鏡子》、《海浪》、《影子》多部經典之創作過程。 ◎ 看Suzy Lee如何從發想到成書,把實體書的限制轉化為穿梭異空間的任意門! 本書宛如一場精彩絕妙的紙上圖畫書大師工...
從日裔語言學家之眼,以43個關鍵詞穿透日本的究極美學 沒有事物是永恆或無瑕的。 從出生到死亡、從醜陋到優雅、從殘缺到完美,生命的每一層次,都如實存在。 透過這種獨特的美感意識,那些既脆弱又殘缺的事物,最終都成為了美。
羅浮宮身世,叩人心弦卻鮮為人知 首本英語版完整歷史故事 ▎6段關鍵興建時期┼59個建築結構▎ ▎180+作品,500+人物,40萬個小故事,如百科全書式展開 ▎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美學」不是一門學科,它不過是指認藝術的方式。 ◆ 藝術所展現的自由、無所求本身就是一種實現,而美感經驗可以讓人們於出神之剎那體會了解放的深刻意涵。 ◆ 藝術很「有用」,就是不能強求;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天空才是極限,但無論如何、無論何時何地,無法預期爆炸。
●英國藝術說書人與水彩插畫家的完美結合●
穿越時空、身歷其境說故事
道出,4萬年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
一物一時代,從史前到當代,從亞洲、歐洲、中東到非洲的68件作品
小孩、大人都有感,親子共讀最佳讀本!
以人性為軸,激發出「是誰或什麼賦予了藝術品價值?」的深刻思考。
這是一本相當有趣而出色,適合親子共讀的藝術史,
這趟行旅,不單是美感教育,更是人性的再教育。──親子共讀專家幸佳慧
這本藝術史,起始於四萬年前位於德國的一處洞穴內,結束於2014年北京的人行道上。跳脫藝術史角度,回到時代現場,一件作品反映一個時代,從史前走向文明,展開雄心壯志,引發革命,到用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藝術故事娓娓道出人類四萬年歷史的一千零一夜。
書中沒有大量的風格分析,但有豐富的藝術家故事。為BBC製作藝術節目,英國知名藝術史學者麥可˙博德,比誰都知道故事的力量。這一篇篇既像是訴說著歷史長河,又描繪著藝術家創作心思,宛如一千零一夜,一個故事牽動著下一個故事……
──傳說秦始皇製作真人大小兵馬俑的靈感是來自遙遠西域的旅者,這些人曾經看過一位家喻戶曉的希臘國王銅像,名叫亞歷山大大帝。即使秦始皇一心一意阻絕任何統治者再籌組一支地下軍團跟他對抗,因此下令將所有工匠與他們製作的兵馬俑一起陪葬。但他絕對不是相信雕像神祕力量的最後一位皇帝。
──大約二千二百年前,當時秦始皇正帥領真實的大軍南征北討,在鄰國的土地上開闢出血跡斑斑的大道。遠在義大利的羅馬,也逐漸形成另一個帝國的中心。接下來的二百年裡,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征服了歐洲廣大的幅員,還擴及北非和地中海東部的土地。羅馬已經變得比雅典、甚至任何希臘城邦都更加富裕,更遼闊,也更強大。
──在伊本.巴瓦卜寫完最後一本可蘭經抄本不久,一位名叫范寬的中國畫家,浪跡在翠華山的山林間,尋找一條下山的路。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法國王室只顧著在宮廷中和貴族階級宴飲作樂,無視子民的生活困頓和挨餓。人民現在已經當家作主了,過去的日子裡,國王和貴族付錢給藝術家,僱用藝術家來為他們打理門面,讓他們看起來很強大,藝術家也只能聽命行事,那種日子也已經結束了。大衛想為革命服務,畫家必須說出真相!
──誰說畫家就該手握畫筆,面對畫布或坐或站。帕洛克喜歡像美國納瓦荷原住民畫沙畫的方式,直接滴漏在畫布上。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在整個偌大的展場裡,鋪滿了葵花籽。它們其實不是真種子,卻是貨真價實的一億顆,用手工做出來的──每一顆,都是硬白瓷燒製、手工繪出的。全部葵花籽動用了一千六百名工匠,花了兩年半時間來完成,等於有四千年的時間在製作和繪畫這些種子,每顆種子都獨一無二。每粒小種子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歷史」一詞,聽起來像是一則完成的故事──彷彿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它們究竟意謂著什麼,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了。但作者對藝術的感覺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他想透過一系列故事來講藝術史的原因。用故事激發讀者的想像力,重回藝術現場。
有的藝術家在岩石和牆壁上作畫,有的畫在木板、帆布和紙上。他們用石塊、金屬、黏土、鐵絲,甚至麥片粥來做雕塑。他們耐心在灰泥上拼貼數千顆馬賽克顆粒,將彩色玻璃碎片或瓶蓋組合起來,撕碎報紙,拍照攝影。為什麼藝術家想要花費時間和力氣來做這些事?本書裡的每位藝術家,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取決於他們生活的時代,以及居住在哪裡。歐洲冰河時期做雕刻和繪畫的人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許沒有「藝術」之類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行為,但這並不礙事。這些早期人類已經能熟練製作一些在當時看起來必定具有魔力的東西。能夠將想法、夢想化成摸得到、看得見的物件和形象,變成生活裡的東西,向來就是一種魔法的展現。許多無法(或不容易)以語言表達的事情,藝術就成為我們的語言。只要有生命、有想像的所在,就有它綿延不絕的蹤跡。
得獎紀錄
★2018年第75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
★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推介書單★
名人推薦
【美感細胞發達人士 一致推薦】
幸佳慧 兒童文學作家/親子共讀專家
陳慕天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曾成德 教育部美感課程推廣實務工作計劃主持人
鄒駿昇 插畫家
劉惠媛 教育部美感計劃核心規劃小組核心委員
原書名:《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精美插畫版】》
作者簡介
麥可.博德 Michael Bird
作家,藝術史學者,廣播人。文章散見於The Times, The Guardian, Modern Painters, Tate,並為英國BBC和Radio4製作藝術節目。
著有《一百個改變藝術的想法》、《聖艾芙斯藝術家:一部地點與時間的傳記》,介紹珊德拉.布婁、布萊恩.溫特、林.查德維克等現代藝術家的著書,兒童詩選《蚱蜢在笑》。此外也發表散文與文章,廣泛受邀演講。作者目前在大英圖書館的古狄生獎金支助下,進行現代英國藝術的口傳歷史研究。
繪者簡介
凱特.伊文斯 Kate Evans
2006年畢業於法爾矛斯藝術學院,獲得插畫優等學士。畢業後即以自由插畫家身分工作,合作對象包括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衛報,麥克米倫出版社,國家地理雜誌,倫敦交通局,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雜誌。作品曾在布里斯托、巴斯、倫敦、斯德哥爾摩展出。目前在布里斯托生活和工作。
譯者簡介
蘇威任
遊蕩,思想,音樂,認真與不認真,快樂的活著。巴黎第十大學碩士畢,現為譯者。譯有《普普藝術,有故事》、《改變這世界,平面設計大師力》、《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主廚養成聖經》、《吉他魔法書》、《論盧梭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什麼是遊戲?》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