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國自由精神之眼審視獨裁政治
來到平壤,彷彿離開了地球表面,我們有如鼠疫傳染源,分分秒秒都受到監視……
我的女兒被殺害了三次-- 第一次死於兇手的刀下; 第二次是被見死不救的警方殺死的; 第三次是被見獵心喜的媒體殺死的。 --豬野憲一(一九九九年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被害者父親) ➜Readmoo獨家試讀活動,讀者精彩心得這邊看!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這一生的每一分鐘, 我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活下去…… 開啟兩韓理解之路 一個出生北韓 一個出生南韓 因為這本書開始同理彼此 她的人生才是真正「愛的迫降」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天生說書人、《跳舞的熊》作者 沙博爾夫斯基 令人食指大動卻不寒而慄的報導之作 如果獨裁者最愛的滋味,廚師最知道,那有沒有可能,這些掌廚人不只是餵養獨裁者,還窺見了獨裁掌控人心的祕密?
最會說故事的波蘭作家回來了!耗費三年,沙博爾夫斯基踏遍俄羅斯這個地表最大國度的各個角落,實地走訪多位親歷過俄國與前蘇聯重大歷史事件的廚師。透過廚房的門,揭開俄羅斯權力中樞的神祕面紗。從末代沙皇到今日普丁,這些權傾一時的俄國領導人究竟吃些什麼?飲食是否反映他們的為人與統治風格?更重要的是,在凡事都...
北韓,地球上最神祕的國度,若未取得官方允許,理論上沒有人能夠自由進出。
法國知名記者葛達廉為撰寫報導前往北韓,朋友克洛漢決定同行。為了能夠合法入境,葛達廉隱瞞實際身分,冒充旅行社負責人,假開發觀光市場之名取得入境簽證,在二○一一年成功進入平壤。還在巴黎的時候,他們已經必須經過疑心重重的北韓官員一關又一關的面談,在進入平壤之後還有三名金先生以「導遊」之名如影隨形,全天候跟監。
雖然在此之前,葛達廉已經走遍南太平洋、中南半島、巴拉圭,甚至塔斯馬尼亞,旅行過地球上八十個國家,但北韓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每天晚上,葛達廉只能把自己關在廁所裡,用暗號寫日記。他用略帶挖苦的筆調記錄下這趟五味雜陳的旅程,也算是他對遠方國度的幾位「金」先生致意。
作者簡介
尚—路加.葛達廉Jean-Luc Coatalem
法國地理雜誌《Géo》副總編輯,著有《巴拉圭之旅》(Mission au Paraguay, 1996)、《魔術師之子》(Le Fils du fakir, 1998)、《我在南太平洋》(Je suis dans les mers du Sud, 2002)獲雙叟獎(prix des Deux-Magots)、《旅行的安慰》(La consolation des voyages, 2004)及《吳哥城最後一個國王》(Le dernier roi d''Angkor, 2010)。二○一二年以《安堤坡迪亞島氣象站站長》(Le Gouverneur d''Antipodia, 2012)獲得賀傑.尼米耶獎(Prix Roger-Nimier)。
譯者簡介
睿容
政大新聞系學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法國巴黎政經學院國際關係碩士。現任職科技產業,喜歡閱讀、旅行、烹飪和思考。譯有《我抗議:占領華爾街,改變一切》以及《帝國:大英世界秩序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
相關著作:《平壤冷麵:一位法國記者暗訪北韓的見聞紀實》
王書芬
一九七三年生,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法筆譯組畢業。
相關著作:《平壤冷麵:一位法國記者暗訪北韓的見聞紀實》
看北韓,切勿只看金氏王朝給你看到的,要看,就看我們這些冒著生命危險、隱藏各種身分而進入北韓的故事,那是記者最真實的游擊戰報導,是親身處於沒有民主人權與新聞自由的國度裡,所奮戰出來的最真實的聲音與影像。
——三立新聞台總編輯、知名主播 陳雅琳
《平壤冷麵》比書市上其他北韓相關書籍更有人味些,也比其他記者客觀理性書寫、脫北者的自述,更主觀又「酸味」,甚至比其他北韓遊記來得更深入且豐富些。
——文字工作者 阿潑
葛達廉作品的力量源自於近距離觀察北韓……到處都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結果就像是一個清醒的惡夢:「在這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無論我們去了哪裡,其實什麼地方都沒去過。」
——《快訊》雜誌(L’Express)
作者長期於亞洲各地旅行並擅長旅行文學,為讀者呈現出金氏王朝版本的《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
——《論點》週刊(Le Point)
充滿諷刺挖苦意味,令讀者會心一笑。
——《閱讀》雜誌(Lire)
字裡行間描述的現象有時會令讀者驚異、焦慮不安,覺得荒唐可笑。
——《世界報》(Le Monde)
並非新聞記者的冰冷紀實,而是作家的溫暖筆觸成就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解放報》(Libération)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