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灣Openbook中文創作年度好書
2019,香港文藝復興非虛構寫作獎
◎諸葛亮、曹操、劉備,誰最值得佩服?可以作為你我的人生典範。 ◎英雄身邊的女人:貂蟬、祝融夫人、蔡文姬、孫尚香,哪位根本不存在? ◎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刮骨療傷、桃園結義,這些故事哪個是真的? 資治通鑑、三國志、魏書……十多本正史考證蒐集, 誰的評價遭冤枉?誰的表現被誇大? ...
影響深遠、跨時代的大歷史啟蒙 一代歷史學者黃仁宇經典之作 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一個無關緊要的年分, 卻呈現帝國走向喪敗的癥結,也是黃仁宇旋風的起點。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 ★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 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有人評價張思之,說他的個人經歷就是中國律師的榮辱史,也是中國法治的興衰史。一場一場的官司在他的生命旅途中發生,又消失。這是他的樂,也是他的苦。《行者思之》是中國知名律師張思之以親身經歷,詳細回憶了當代中國以下最敏感最重要的案件:林彪江青兩案、王軍濤案:我大哭一場;鮑彤案:「幸無虧所守」;魏京生案:「...
這些曾在正史、武俠小說、古典文學中出現過的古國, 為何今天再也找不到了?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 榮登香港十大好書,中學生最愛書籍、 教師推薦好讀第7名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漢學家卜正民重磅鉅作★★ 一部創新的、顛覆傳統的歷史論述 爬梳中國與世界之間近八個世紀以來的關係 了解中國對外擴張背後的「大國」邏輯
在逐漸噤聲的人民共和國,仍有一群知識分子不願沉默 他們非官方、無編制、在人民之間——自豪為「民間」 ★中文版獨家收錄〈對話魏簡〉、〈對話賈樟柯〉★
★☆★地大物博、官方壟斷、閉關自守,真的就能國泰民安嗎?★☆★ 經濟邏輯有跡可循,歷史現實給過答案! 盛世並非來自「皇上聖明」,衰亡也與「朝臣昏庸」無關, 經濟才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在世界地圖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有北朝鮮(北朝鮮)和南朝鮮(韓國),卻沒有西朝鮮。但是,如果你在地圖上找不到西朝鮮這個國家,就說明你對當代中國的認知已嚴重落伍了—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如同一輛「彎道超車」的喪屍列車,往西朝鮮的道路上奪命狂奔。
黃仁宇重磅著作《中國大歷史》,全新直排校訂,暢銷10萬本新版! 黃仁宇:我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 這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新社會的道德要靠社會的結構而決定其內涵。
曹操、孫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有過煩惱,有過掙扎,甚至對人生感到迷惘, 我們遇到的難關,這些三國人物都遇過, 無論歷史如何演變,人生好難千古不變!
★★本書榮獲2021年美國歷史協會約翰費正清獎★★ ★★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本從察合台語檔案探討近代新疆文明衝突的重量級作品 從穆斯林的東突厥斯坦,到大清帝國的新疆省 晚清中國征服者追求的儒家理想社會 如何摧毀新疆穆斯林與漢人的日常生活
我不僅從麻風患者身上學到生命的韌性,也從醫師與救助者身上學到可貴的人性。在漫長的研究與書寫過程中,我發展出了一種信仰,我不知道它與宗教是否相似。我將自己當成一座橋梁,練習彎腰、承擔與跨越,因緣際會扮演起連結過去與現在、隱微與清晰、底層與公眾之間的研究書寫者角色。我有幸被人接納、聽其述說、見識歷史、體驗生活。既然幸運如我,無論有再多困難,我都得負重盡責地把這本書寫出來。
──摘自本書〈跋:黑暗中的熒熒燭光〉
人類學者劉紹華繼《我的涼山兄弟》,再次以廣受歧視誤解的疾病為鑿,敲開一段被遮蔽的歷史。
一般人聽到麻風,少有不覺駭然,此疾在患者外觀上造成的損害,有時令人怵目驚心,因此即使傳染力很低,卻仍長期背負沉重汙名。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前,中國原是麻風流行之地,卻在三十年後達成世界衛生組織的防治標準,擺脫疫情威脅。這項成就得來不易,彼時苦難叢生的社會主義中國,究竟是如何辦到?這是作者試圖解開的謎團。
劉紹華的漫長解謎旅程,始自二○○三年,她在四川進行《我的涼山兄弟》時,第一次踏入麻風村。此後十餘年,她走訪中國各地的麻風聚落和防治機構,一共正式訪問四十五位不同世代的麻風醫生。麻風醫生的身影穿梭全書,如同當年他們奔忙於國家政治與底層苦痛之間。他們的生命故事,交織出社會主義中國麻風防疫運動的後臺樣貌、乃至人道理想與革命現實難以兩全的矛盾掙扎。
單數、大寫的歷史敘事,往往充滿虛構和流失真相。何況,從一九五○年代毛澤東展開極權統治,到一九八○年代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其間巨變中國傷痕累累,官方對這段過往諱莫如深,更是緊控論述的詮釋權。本書以人類學民族誌方法為主,文獻爬梳為輔,勉力將歷史還諸沉默眾人,為時代留下複數的重要證言。
作者簡介
劉紹華,人類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領域主要從愛滋、毒品與麻風(漢生病)等疫病的角度切入,分析國際與全球衛生,理解當代社會變遷的本質與傾向,以及身處變遷中的個人生命經驗與轉型。此外,亦從自然資源的治理變遷,研究環境、社會與政治經濟角力等議題。英文專書Passage to Manhood: 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及其譯寫而成的醫療民族誌《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群學,2013),獲得臺灣、中國、香港等地的諸多獎項肯定。
名人推薦
紹華的眼界與格局超越時空,透視社會主義中國時期的麻風防治動員,直指當代中國政治與歷史的核心。透過鉅觀與微觀、理性與知性兼具的流暢文筆,她讓我們看到中國曾經如何傾力對抗這個流行風土病,更揭露了埋在當代中國歷史底層的珍貴故事。
──黃樹民(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作者的筆鋒常帶感情,細膩地描述麻風病患與醫生在風雨飄搖的三十多年間的共同命運。本書從嶄新的角度探討中共建國初期衛生政策在政治體制建構過程中的關鍵性, 發人深省。
──梁其姿(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
劉紹華……這本《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寫的一樣是社會的邊緣人,關心的一樣是他們的絕望與希望,終極詰問的,也依然是革命邏輯與倫理訴求之間的張力。這種接得上人間苦難的學術寫作與倫理思考,正是劉紹華做為人類學者的獨特成就。
──錢永祥(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思想》總編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