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闆、主管往往喜怒無常?
為什麼偶像明星常常緋聞不斷?
為什麼網紅為了爭點閱率不惜引戰,甚至以身犯險?
有這麼一群人,善變卻固執、衝動卻堅韌、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他們往往不被了解,或是遭到誤解,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重解佛洛伊德與榮格,看透鬼神其實是內心最深的慾望。 ‧以「精神分析 + 現象學」觀看宗教,賦予你我切身的信仰習俗嶄新的視野。 ‧整合西方哲學、漢學考究與田野觀察,建立漢語世界「鬼神並舉」的宗教心理學。 ‧著墨「巫者」角色,收錄與乩童打交道的精采經歷。
由《牛頓雜誌》唯一且叫座的專欄結集而成。曾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版1992年年度十大好書。從電腦會不會作夢到超心理學對唯物科學的挑逗,從偶然與必然到科學與巫術,從英雄沒落的科學未來主義到科學心理學的墮落,從莊子、曹雪芹、張系國到佛洛伊德、愛迪生與愛因斯坦,對科學與人文的關係作全方位的思考。
《背離親緣》作者的憂鬱症經典 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寫書探討憂鬱症時,要避免將憂鬱症美化或妖魔化都很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兩種錯誤都犯了。」但也許這樣的寫法才是最誠實的寫法。與其說我對憂鬱症的感覺介於感激和恐懼之間,毋寧說,我以很極端的方式感受到兩者。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又充滿吸引力的社會科學。 了解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改善我們的生活。 搞懂心理學就是要幫助我們活得更快樂,盡情發揮所有潛能。 本書收集101個有關心理學的選題,舉凡從治療的藝術表演、利他主義、犯罪心理, 再到性別差異、思覺失調症及社會病症……等等領域,內容廣泛,包羅萬象。
50則真實日常場景 完 全 解 析 43種「病態型自戀」操縱手法 識破藏在人與人連結之間的陷阱,脫困求生!
\\ 著作銷量累積330萬本的日本頂尖讀心師,最強最容易上手的人心駕馭術一次奉上! /// | 操控群眾心理 | 引領大眾跟風 | 取得信任 | 高說服力 | 防範謠言 | 破解社會輿論風向 | 跟著頂尖讀心師DaiGo掌握更終極的「超影響力」,不著痕跡地操縱他人更容易!
自戀是人性,還是自大貪婪的本性? 許多問題行為背後,原來都是自戀惹的禍!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以自我為中心,執取我們認為屬於自己的一切!只要人有自我,就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戀,問題在於你內在的那個自戀狂有多常探出頭來?尤其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自戀很容易過了頭,出現病態與人格障礙傾向,導致慣性投機和...
★國內首度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全面解析,揭開「B型人格」內在的真正面貌!
★企業CEO、藝術家、政治人物、網紅、名嘴、心靈導師,很可能都有B型人格特質!
★B型人格者的生命際遇差異極大,可能受萬人景仰,也可能成為通緝犯──或兩者皆是。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多位專業人士和大家一起擁抱B型人格!
即使臉上看不出來,但情緒變化極快
人我界線不明顯,常過度介入與干涉
因「擁有」感到不安,卻又難以忍受喪失
常陷入一廂情願式的狂熱,想用行動證明些什麼
常過著「舞臺人生」,甚至分不清虛實
不論接納或抗拒,「孤獨」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以上這些,都是「B型人格」特質。
但什麼是「B型人格」?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制訂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中,將人格類型分為A、B、C三大類。一般而言,A型人格的社會互動需求最低,C型人格則很願意為了他人改變自己,至於B型人格,則顯得複雜許多:他們給人的感覺雖頗為親切,但不容易深交;看似關心別人,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B型人格由四個子人格組成:自戀型、戲劇型、反社會型、邊緣型。如果只具備某些子人格特質,但尚未達到疾病的程度,稱為「○○型人格傾向」;若足以造成自己與他人干擾與傷害、已達到疾病的程度,並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確立,則稱為「○○型人格違常/疾患」。
B型人格者常給人這樣的感覺:
◎看似長袖善舞,卻不時散發出難以靠近的氣場。
◎對人我分際的掌握不佳,交淺言深、情緒勒索、若即若離是家常便飯。
◎社會難以理解他們所具備的特質,往往輕易貼上負面標籤。
◎在某種意義上,B型人格是憂鬱症或精神官能症的溫床。
「B型人格」可說是影響最深遠、處處可見,卻又普遍遭到忽視的一種人格類型。他們多半懷著一顆不安定的心、無法停息的靈魂、揮之不去的孤獨感,也往往身陷矛盾、困惑、格格不入,讓他人又愛又恨的處境中,卻又不知該如何應對或求助。
透過本書,不但能了解B型人格及所屬四個子人格的特質和外在表現,也能學會當自己或親朋好友是B型人格者時,該如何應對或提供協助;最終目標則是消除各自的缺點、凸顯專屬的優點,以達到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存。
人格是與生俱來的;認識人格,就是認識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人生之舵再次回到我們手中。就算未必真的能改變什麼,但至少可以決定自己要穿越的命運險阻。
◆好評推薦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共同推薦
作者簡介
陳俊欽
精神科專科醫師,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臺大醫學系畢業,曾任職於馬偕醫院精神科;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獎。面對尋求協助的個案,是名溫柔的傾聽者;對於群眾與個人的各種心靈課題,也是位優秀的引路人,運用專業背景,精闢地提供指引與建議。此外,他也經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在報章雜誌、電視媒體或網路上,分享心理與精神相關的醫學觀點,並對潛藏在社會現況下的心理現象提出獨到的見解。
二○○四年成立杏語心靈診所,目前與近五十位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從事心理治療工作。著有《黑羊效應》《熟年世代》《你可以不快樂》《我憂鬱,但是我沒病》《搶救自殺行動》《焦慮也是病嗎?》等十餘本書籍,以及《臨床精神藥物學》《急診精神醫學》等大學參考用書。另譯有精神醫學兩大經典之一的《牛津精神醫學》,並有上千篇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與網路。
杏語心靈診所:www.reangel.com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