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作者在《漢》雜誌的專欄文章結集而成,共分十八章,以更寬廣的角度和更開闊的心胸來鋪陳古往今來,於不同歷史時刻與文化環境中的世間男女,在性方面有過什麼想法與做法,它們固然可以說是「人類的性文明」,但其實也有非常荒謬的一面。本書讓你了解在性這個領域裡,人類的文明與荒謬常是一體的兩面,因為上帝與野獸是如此的相近。有了這種認識,當我們在默默耕耘自己的慾望時,才可能有較圓熟的想法與做法。
由《牛頓雜誌》唯一且叫座的專欄結集而成。曾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版1992年年度十大好書。從電腦會不會作夢到超心理學對唯物科學的挑逗,從偶然與必然到科學與巫術,從英雄沒落的科學未來主義到科學心理學的墮落,從莊子、曹雪芹、張系國到佛洛伊德、愛迪生與愛因斯坦,對科學與人文的關係作全方位的思考。
‧重解佛洛伊德與榮格,看透鬼神其實是內心最深的慾望。 ‧以「精神分析 + 現象學」觀看宗教,賦予你我切身的信仰習俗嶄新的視野。 ‧整合西方哲學、漢學考究與田野觀察,建立漢語世界「鬼神並舉」的宗教心理學。 ‧著墨「巫者」角色,收錄與乩童打交道的精采經歷。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又充滿吸引力的社會科學。 了解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改善我們的生活。 搞懂心理學就是要幫助我們活得更快樂,盡情發揮所有潛能。 本書收集101個有關心理學的選題,舉凡從治療的藝術表演、利他主義、犯罪心理, 再到性別差異、思覺失調症及社會病症……等等領域,內容廣泛,包羅萬象。
為什麼老闆、主管往往喜怒無常? 為什麼偶像明星常常緋聞不斷? 為什麼網紅為了爭點閱率不惜引戰,甚至以身犯險? 有這麼一群人,善變卻固執、衝動卻堅韌、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他們往往不被了解,或是遭到誤解,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父母雙方都沒有病史,小孩卻發病了?即將步入禮堂的新人,該不該告訴對方自己家族有精神病史?現在有沒有檢測機制?病友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嗎?針對上述種種令人心焦的疑問,劉智民醫師從頭說起:致病因素中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各佔多少比例、如何評估家族病史與罹病風險,並釐清雖然2001年人體基因解碼後發現了致...
本書是將心理論述還原到關係場域的反思之作,其脈絡交織作者個人生活故事的夾敘、思想理論的對話,亦有當代公共議題的探討――從人際關係、社群生態、教育學習、心理治療、政治文化、世界體系到靈性領域的存有網絡。肯尼斯•格根捨棄艱澀的學術書寫,採取「多態語氣」的寫作方式,以各種體裁的交織拼圖本書,避免意義僵固與...
以新穎的手法來呈現佛洛伊德的三十個精神分析病例。佛洛伊德就像福爾摩斯或金田一,是個偉大的偵探——心靈的偵探大師。看他如何從病人詭譎的症狀裡抽絲剝繭,破解潛意識惑人耳目的手法,回頭偵查並揭露那不為人所知的過去,讓病人「生病的動機」浮現出檯面,然後在適當的宣洩後,得到解脫,重獲心靈的健康……。讓您在瀏覽...
「在我們眼中,魔鬼就是壞的、令人生厭的願望,衍生自被拒斥和壓抑的本能衝動。我們只不過是把(中世紀所帶來的)心靈對外在世界的投射予以消除;代之以另一種看法,即魔鬼居於此心,魔由心生。」──摘自〈十七世紀魔鬼學神經症的案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