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疑問解答

15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29,410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夫本道自開普渡以來。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余因有鑒於斯。乃有疑問解答之作。是書共分上下兩卷。卷上為删增修改者。卷下為擴充說明者。每題解答時。釋義則力求簡明。言詞則力求淺近。此百餘題。雖不敢言盡美盡善。然而粗理俱備。或可作為參考之用。總而言之。余之目的。使修道者觀此。澈悟真理。而為進修之指南。慕道者閱之。疑釋理明。而作求道之門徑。人人若能照言實行。縱不能登峰造極。亦可消夙世冤愆。齊脫苦海。共登覺路。是余之厚望焉。

當在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春三月朔日 南屏道濟序於張氏佛堂中

序一

蓋聞先天大道。乃一貫真傳。綜合三教聖人之教義,而作救世之寶筏。只以人心不古。世風衰頹。以致釀成空前之浩劫。生靈因之而塗炭。是以 
上帝綸發好生之德。不忍善惡混淆。玉石俱焚。特降大道於東魯。闡揚一貫之奧義。重現中天。復生真儒。提倡神道。宣示正宗。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暮鼓晨鐘。整綱倫之已墜。期得喚醒愚迷。驟變頹風。將見化行俗美。堯舜復興於今日。物阜民康。大同再現于末世。無奈世人執迷不悟。蔽於物慾,競尚名利。鬥知弄巧。及至今日。愈趨愈下。滔滔者天下皆是。古道德蕩然無存。人類前途。何堪設想。若不早為救拯。則億萬生靈。將盡墜苦淵。惡濁社會。永無澄清。唯大道真理。隱微難測。吾人聞之。妙理固難洞悉。大意亦不明了。甚至誤認大道為異端。真理為迷信。區區淺見。疑惑叢生。雖孔孟再世。佛老重生。亦難促其猛醒。今吾 
活佛師尊。洞達此情。慈悲為懷,特將一貫道中各項疑問。分別出題。命廷棟等八人。分別解答。加以整理。復經 
師尊。降鸞修正。並由 
活佛師尊自答十餘題。共為六十題。統歸上卷。其餘六十題。全由師尊降筆自答。統歸下卷。書越數月。始克成帙。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所有一貫道之內容。如三聖之教義。入道求修之手續。及得道之效用。均有詳細之解答。閱者皆可一目瞭然。誠先天大道之秘解。覺世民之聖傳也。書成
師尊復命作序。以敘始末。惟廷棟自愧學識淺薄。文詞粗陋。尚望海內高明。不吝指教為幸。是為序。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桃月郭廷棟序於琴岡公共佛堂


序二

竊以世風不古。道德淪亡。禮義喪失。綱常泯滅。以致人心鬼域。狡詰百出。甚至此軋彼傾。爾詐我虞。鉤心鬥角。互相陷害。人心如此。社會尚堪問乎。加以學校造士。偏重科學。忽於德育。往往以固有之美德。目為腐舊。醉心歐化。競尚維新。鬥智弄巧。無非聲色貨利。忠孝節義。久已蕩然無存。社會相沿成習。人人喪失本真。世風因之愈衰。人心隨之愈下。福國利民之法。多不講求。窮兵黷武之術。俞趨愈烈。釀成世界之大戰。造成空前之浩劫。言念及此。不寒而慄。然 
上天既以好生為德。玉石曷能俱焚。人類究有善惡。神佛豈能不救。故一貫天道。應運而降。降道所以普救善良。降劫所以網羅惡孽。道劫兩途。惟人自擇。而復自尋耳。故凡入道者。經師點傳。若能抱道奉行。自可了脫生死。然必須內外兼修。始克有濟,內修者修心立命也。外修者度人化善也。凡欲修己化人,應先認清性命根源。道之理解。庶不致盲人瞎馬。無所適從。否則道體不明。性理不解。修己因無從進階。勸善亦多茫然。是以
活佛師尊有鑒及斯。督同善信。共著是書。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所有答問各節。多為
師尊降筆著述。間有徒眾各自解答。彙輯成篇。分為二卷。時閱數月。始克完成。其書言淺意賅。包羅萬有。寓乎天地造化之機。陰陽消長之理。三教妙諦。道中儀規。以及修養功夫。返本階梯。有疑悉解。有問皆答。誠修道之金鑑、還原之寶筏也。凡我道眾。自當人手一書。旦夕研悟。對於道之理解。久之不難洞悉。而有志求修之人。尤當潛心參閱。時切琢磨。俾能收攝意志。求其放心。惡者易善。愚者化賢。推而廣之。普渡眾緣。庶幾挽回天心。消彌劫運。太古遺風。不難再現於今日矣。今逢法會圓滿。巨著完成。
師尊命序以光盛典。唯自慚簡陋不文。深恐貽笑大雅。祇緣師命難違。爰綴數語。勉附驥尾。以誌不忘云爾。

丁丑季春 上浣燕北張寰影序於琴島韋齋


序三

粤稽太古之時。人心淳厚。無善無惡。渾然天真。自無道與教之可言。迨夫有巢燧人而後,人類始漸暴戾。漸生鬥爭。繼以世風之演進。人事之變遷。久之人心趨向物欲。競尚狡猾。泰牛喪失本性。惟所恃者禮教之約束。道德之維繫。尚知有所顧忌。不致迷昧太深耳。降至近世。世道愈衰。人心愈下。罪重惡極。未有甚於斯時者。以致上干
天怒。劫煞頻仍。須知劫由人造。道應劫降。故非道不足以濟世。非教不足以化民。以是諸道同興。宗教林立。雖各盡勸善之天職。究非一貫之真傳。真偽莫辨。隱顯不明。真道雖云降世。究未詳其理解。悉其顛末。甚至目為邪途。認作異端。疑竇叢生。畏首畏尾。此間道運所使然。亦真道難行之見端也,吾道
活佛師尊。慈悲渡世。闡先天之真理。一貫之正宗以期挽回原子。同登覺路。促醒世人。共出迷津。爰於丙子季秋降壇垂訓。著有一貫道疑問解答一書。每週命題數道。使徒眾答對。共為四十六題。始而降鸞批改。繼而增加目條。統計為數已達百有二十。彙集成册。關於一貫之闡明。三教之真理。以及宗旨規戒工夫行持。何謂正道。何謂異端。種種要點。無不指示清晰。其詞淺而旨深。言簡而意賅。如有識時之士。果欲超脫苦海。直達彼岸。應以是書作入道之門徑。返本之階梯。修心立命。築基於此。願我有緣普信。得是書而誦讀受持者。務要沉心參閱。輾轉流傳。以證無上大道。圓成正果。是則嘉儒所馨香禱祝者也。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仲春 陳嘉儒序於琴島寄盧


序四

慨夫世衰道微。倫常崩潰。人心險惡。爾詐我虞。芸芸眾生。蔽於物慾。而不知醒。茫茫苦海。迷戀名利。誰肯回頭。晚近物質文明之世。競尚機邪變詐之風。雖有文人學士。强欲移風轉俗。而又執於偏見。甚至禮佛者。溺於福報。執著色相。不思皈依大乘。見性明心。學儒者。咿唔吟詠。弄墨舞文。鮮知明德親民。執中貫一。修道者。專攻吐納採補。揠苗助長。安思壽考延齡。昧於無極真理。加以旁門左道。淆惑聽聞。無怪一談修道。即貽笑於下士也。故
明明上帝悲憫世人。垂降先天大道。一貫真傳。人神合一。飛鸞宣化。重明三教之經典。闡發收圓之玄機。崇正黜邪。納民正軌。以冀屠者棄刀。成聖成佛。迷子知醒。早登覺岸。何期惡者謗為迷信。善者認為左旁。乾坤道家。苦口勸來。方欣黃粱夢醒。略悟迷津。然而門徑未凝。轉又疑竇叢生。或視為玄渺。或興味索然。是以我道
活佛師尊。為啟發愚蒙解釋羣疑起見。每週降壇命題。分令眾徒解答。共為四十有六題。所有其中錯記,當經降鸞批改。嗣後又經
活佛師尊自答七十四題。分為上下兩卷。積成巨帙,舉凡天地之造化。陰陽之消長。五行之生剋。三教之理解。道內之規範。道外之解疑。三天之奥理。三曹之渡化。包羅萬有。巨細靡遺。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讀之誠修道者之圭臬。登聖域之捷徑也。旭虛度而立。雖生中土。慶得人身。惟恨聞道之已晚。迷昧之益深。幸逢三期法會。獲聞先天大道。又蒙
師尊不棄。賜列門牆。庶幾已往之過惡。得懺悔於將來矣。自愧一貫後學。道淺功鮮。茲值巨著付梓。謹述始末。以誌盛典云爾。是為序。

丁丑仲春之二日易水 李春旭序於琴島修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降序 詩曰 : 靈山問道佛心求。世事紛紛放下修。古法今傳參一字。無為上乘步高樓。 靈山是萬靈祖居源頭,修道者發心追根究底,窮理盡性之目的,即在重返人類原始純真之本來凈域;靈山聖地,以期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永證菩提。求道有多門,主要在問心,臺中聖德寶宮開壇巨集教,以揮鸞通靈傳真著書勸...

  • 電子書: NT$ 0

    序 佛法無邊,但眾生迷昧;佛門大開,但眾生眼翳。如 吾為親近眾生居於欲界天有兜率淨土世界,但眾生短視無法引渡,今觀南贍部洲有一台中聖天堂,全體同修以護持佛法為職志,不但讚嘆佛法,更弘揚佛法,不但親近眾生,更引渡眾生。吾觀之實是末法少有之一大因緣。雖以外道之相發行善書,但以佛法之理藏於文字;雖顯...

  • 電子書: NT$ 0

    南屏師尊詩讚 一貫道脈圖八章 條理清晰註解詳 巧奪天機造化理 融會貫通道風揚 章章珠璣句句光 圖圖沈檀字字香 九六男女憑此修 超凡入聖謁上皇 言簡意賅無虛談 渡人寶筏救苦丹 按法修行功果備 直達理宮坐品蓮 一貫大道至玄妙 先天變後後先天 有人得會陰陽理 凡夫俗子可成仙      中華民國四十三年...

  • 電子書: NT$ 0

    歷年易理 中庸云。君子之道費而隱。雖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蓋大道非時不降。有微而顯。微則難見。顯則易之。良以天命授受。莫之然而然。既難以盡考。故此真道隱顯。世人莫測。昔五祖授法六祖並傳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且告以衣以徵信。代代相承。是則天命授受之顯。其後道轉火宅。...

  • 電子書: NT$ 0

    先 天 大 道 簡 介 一、何謂先天大道? 二、道與我有什麼關係? 三、求道是求什麼? 四、求道對我有什麼好處? 五、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求道? 六、求道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七、道的寶貴有什麼印證?

  • 電子書: NT$ 0

    大道分明在心頭 有作有為盡下流 識得當前真淨土 萬部丹經一筆鉤 凡情已了夜得燈 不隱不現真性宗 勸君休撈水中月 一輪皓月在當空 修行大眾理看穿 休泥丹田與玄關 真性身中無定所 佛在心頭無影山 玄關一竅引誘人 及到彼岸捨此心 人生壽限難滿百 何不早早將師尋 不離真性即是功 應用...

  • 電子書: NT$ 0

    第一章天道是什麼 天道者佛性要歸天堂之路也。吾人未生之前,皆為一靈性住於理天,理天就是靈性之故鄉,吾人當初靈性下世,投胎為人時,是從一條正路而來的,直到年邁壽完,欲離世間,却不知從何而返,迷失當初來的正路,從此遍走四門,墜入地獄輪廻,生死轉變而不休矣。惟有大智慧之人,能徹悟人生要受生老病死輪廻...

  • 電子書: NT$ 0

    「明性」:   「明者」明白,明白本性,知道本性,從何來?歸何去?若不明者,焉能安身而立命乎!   明本性,知其命。天生吾身必有用,善用而盡責,使其命,完成所責。哇聲落地來此世間歷苦難、受輪迴、受夙世塵緣業報,有則歡喜,有則怨嗔。歡喜即善緣,怨嗅為惡緣,若是惡緣何不嘗試轉以寬懷、包容坦然...

  • 電子書: NT$ 0

    白陽弟子進修先天大道應有之基本認知 修道要承先啟後 師尊、師母不在世,我們如同失去父母的孤兒。可是吾們點傳師、壇主、講師皆是代表師尊、師母領導後學,希望眾生脫苦海、登彼岸,不能忘了自己的誓愿與自己的責任,我們是領導者,我們自己先要做好模範,如佛規禮節,素日生活、言語行動、克苦耐勞、德行火...

  • 電子書: NT$ 0

    王覺一祖師 【第一條】 吾人當知,斯道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體;成佛、成仙、成聖、成賢之大用,會通三教,貫徹天人;有無顯微,體用合一,中邊本末,事理兼該。是道也,以覆冒萬物而言,則謂之「天」。以主宰萬物而言,則謂之「帝」。以真實無妄而言,則謂之「誠」。以萬物共由而言,則謂之「道」。...

  • 電子書: NT$ 0

    關考人驗測道心,真心一點貫古今; 聖賢之門正道統,了脫生死從此門; 帝王將相憑何論?功過對錯秤己身; 君臨天下塵世現,賞善罰惡鑑世人; 伏虎降龍家邦振,威靈顯赫三界驚; 魔高一丈何足懼,道高一尺化太平; 真水真火繫身上,浩然充塞在其中; 經年累月修精進,忠孝...

  • 電子書: NT$ 0

    目錄 道 人生 生命、生活、生死 悲觀、樂觀、中觀 無始、無終、無常 利他、利己、利一切 生死苦樂 學佛應有修養 道的平凡 疏導人性、調和心情 貪嗔痴三毒 攝情歸性、返觀自在 堅信心、陪道苗、行善立德 識眞假、知苦樂、勿執我 因果報應 體認空的眞義、打破名利觀念 ...

  • 電子書: NT$ 0

    素朴散人悟元子劉一明體述 門人沖和張陽全校閱 后學孫明空重刊 大象傳 上乾下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為天,其德健,上乾天,下乾天,是天之一氣上下流行不息,行健之象也。君子有見於此,知人資天之氣而始,即有此天之健德,此德本來流行不息,無一時間斷,因交后天,棄...

  • 電子書: NT$ 0

    序 文 中華民國一 O 二年歲次癸巳國曆二月十七日(農曆一月初八日) 晚上六點半 活佛老師慈悲,駕臨盟德鄭氏佛堂帶領小鄭兄向 老母參駕後,老師慈悲的對小鄭兄說:今天為師奉 老母之命來為已歸空白陽修道子的心聲這本天書,賜書序文。 活佛老師慈悲序文如下: 首先,為師來講述三寶心法...

  • 電子書: NT$ 0

    活佛師尊慈悲 纏纏綿綿世俗戀,眷戀名利終究空; 明透生死之根柢,莫要迷糊過一生; 生生死死輪迴裡,心念昇降賞罰評; 激濁揚清辨明義,莫要迷失本根從。

  • 電子書: NT$ 0

    呂祖全書福報指南小序 乙未季春之抄。全書將次告成。予尚在會輯間。得蘇郡彭氏尺木先生。郵寄書一冊。發之則祖師福報指南及正教編。予因彙為一卷。選入全書而序之曰。禍福之理。世人所樂道。而為至人所不欲言。非無可言也。特恐見識淺陋者。不知植福之基耳。然洪範載福極之條。周易存慶殃之說。亦綦詳矣。我祖師之言...

  • 電子書: NT$ 0

    智慧如水順溪流 萬事如意順理行 理性本在內心頭 豁開心頭自然明 水能行千裡路,因其能順應大自然。人要萬事如意,必須順天理行事。人順天理行,是謂智慧,順人意而作,是謂聰明。 每個人本來俱有天賦的理性,只要我們順著良心做事,智慧就在其中,但是若用心用腦思索利弊得失,再來行事的話,那叫做聰明。...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慈訓 夫天道自然,人性俱足圓滿般若,從容而可到達波羅蜜也。 人生下凡,物慾所蔽,放失本心之作為,識神當權,不知還鄉之路,流浪他鄉客地,認苦為樂,醉生夢死實可憐可憐。 孟子曰: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六萬餘年之山徑谿間,而茅塞之矣,故要求道。...

  • 電子書: NT$ 0

    釋:知命與立命   夫者,古今修道之士,無不以本性超脫而遍訪明師,惟求修道成佛,然而成道者卻鮮矣。   今逢皇天慈憫,大開普渡之門,明師應運轉世,如緣得聞上乘大法而不知立命者,似同入寶山卻空手回,惜哉乎!明心者乃知命;見性者即立命,汝能知命立命而修持有恆,聖佛仙真常相左右,或者沈淪四生六...

  • 詳細資訊

    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夫本道自開普渡以來。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余因有鑒於斯。乃有疑問解答之作。是書共分上下兩卷。卷上為删增修改者。卷下為擴充說明者。每題解答時。釋義則力求簡明。言詞則力求淺近。此百餘題。雖不敢言盡美盡善。然而粗理俱備。或可作為參考之用。總而言之。余之目的。使修道者觀此。澈悟真理。而為進修之指南。慕道者閱之。疑釋理明。而作求道之門徑。人人若能照言實行。縱不能登峰造極。亦可消夙世冤愆。齊脫苦海。共登覺路。是余之厚望焉。

    當在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春三月朔日 南屏道濟序於張氏佛堂中

    序一

    蓋聞先天大道。乃一貫真傳。綜合三教聖人之教義,而作救世之寶筏。只以人心不古。世風衰頹。以致釀成空前之浩劫。生靈因之而塗炭。是以 
    上帝綸發好生之德。不忍善惡混淆。玉石俱焚。特降大道於東魯。闡揚一貫之奧義。重現中天。復生真儒。提倡神道。宣示正宗。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暮鼓晨鐘。整綱倫之已墜。期得喚醒愚迷。驟變頹風。將見化行俗美。堯舜復興於今日。物阜民康。大同再現于末世。無奈世人執迷不悟。蔽於物慾,競尚名利。鬥知弄巧。及至今日。愈趨愈下。滔滔者天下皆是。古道德蕩然無存。人類前途。何堪設想。若不早為救拯。則億萬生靈。將盡墜苦淵。惡濁社會。永無澄清。唯大道真理。隱微難測。吾人聞之。妙理固難洞悉。大意亦不明了。甚至誤認大道為異端。真理為迷信。區區淺見。疑惑叢生。雖孔孟再世。佛老重生。亦難促其猛醒。今吾 
    活佛師尊。洞達此情。慈悲為懷,特將一貫道中各項疑問。分別出題。命廷棟等八人。分別解答。加以整理。復經 
    師尊。降鸞修正。並由 
    活佛師尊自答十餘題。共為六十題。統歸上卷。其餘六十題。全由師尊降筆自答。統歸下卷。書越數月。始克成帙。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所有一貫道之內容。如三聖之教義。入道求修之手續。及得道之效用。均有詳細之解答。閱者皆可一目瞭然。誠先天大道之秘解。覺世民之聖傳也。書成
    師尊復命作序。以敘始末。惟廷棟自愧學識淺薄。文詞粗陋。尚望海內高明。不吝指教為幸。是為序。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桃月郭廷棟序於琴岡公共佛堂


    序二

    竊以世風不古。道德淪亡。禮義喪失。綱常泯滅。以致人心鬼域。狡詰百出。甚至此軋彼傾。爾詐我虞。鉤心鬥角。互相陷害。人心如此。社會尚堪問乎。加以學校造士。偏重科學。忽於德育。往往以固有之美德。目為腐舊。醉心歐化。競尚維新。鬥智弄巧。無非聲色貨利。忠孝節義。久已蕩然無存。社會相沿成習。人人喪失本真。世風因之愈衰。人心隨之愈下。福國利民之法。多不講求。窮兵黷武之術。俞趨愈烈。釀成世界之大戰。造成空前之浩劫。言念及此。不寒而慄。然 
    上天既以好生為德。玉石曷能俱焚。人類究有善惡。神佛豈能不救。故一貫天道。應運而降。降道所以普救善良。降劫所以網羅惡孽。道劫兩途。惟人自擇。而復自尋耳。故凡入道者。經師點傳。若能抱道奉行。自可了脫生死。然必須內外兼修。始克有濟,內修者修心立命也。外修者度人化善也。凡欲修己化人,應先認清性命根源。道之理解。庶不致盲人瞎馬。無所適從。否則道體不明。性理不解。修己因無從進階。勸善亦多茫然。是以
    活佛師尊有鑒及斯。督同善信。共著是書。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所有答問各節。多為
    師尊降筆著述。間有徒眾各自解答。彙輯成篇。分為二卷。時閱數月。始克完成。其書言淺意賅。包羅萬有。寓乎天地造化之機。陰陽消長之理。三教妙諦。道中儀規。以及修養功夫。返本階梯。有疑悉解。有問皆答。誠修道之金鑑、還原之寶筏也。凡我道眾。自當人手一書。旦夕研悟。對於道之理解。久之不難洞悉。而有志求修之人。尤當潛心參閱。時切琢磨。俾能收攝意志。求其放心。惡者易善。愚者化賢。推而廣之。普渡眾緣。庶幾挽回天心。消彌劫運。太古遺風。不難再現於今日矣。今逢法會圓滿。巨著完成。
    師尊命序以光盛典。唯自慚簡陋不文。深恐貽笑大雅。祇緣師命難違。爰綴數語。勉附驥尾。以誌不忘云爾。

    丁丑季春 上浣燕北張寰影序於琴島韋齋


    序三

    粤稽太古之時。人心淳厚。無善無惡。渾然天真。自無道與教之可言。迨夫有巢燧人而後,人類始漸暴戾。漸生鬥爭。繼以世風之演進。人事之變遷。久之人心趨向物欲。競尚狡猾。泰牛喪失本性。惟所恃者禮教之約束。道德之維繫。尚知有所顧忌。不致迷昧太深耳。降至近世。世道愈衰。人心愈下。罪重惡極。未有甚於斯時者。以致上干
    天怒。劫煞頻仍。須知劫由人造。道應劫降。故非道不足以濟世。非教不足以化民。以是諸道同興。宗教林立。雖各盡勸善之天職。究非一貫之真傳。真偽莫辨。隱顯不明。真道雖云降世。究未詳其理解。悉其顛末。甚至目為邪途。認作異端。疑竇叢生。畏首畏尾。此間道運所使然。亦真道難行之見端也,吾道
    活佛師尊。慈悲渡世。闡先天之真理。一貫之正宗以期挽回原子。同登覺路。促醒世人。共出迷津。爰於丙子季秋降壇垂訓。著有一貫道疑問解答一書。每週命題數道。使徒眾答對。共為四十六題。始而降鸞批改。繼而增加目條。統計為數已達百有二十。彙集成册。關於一貫之闡明。三教之真理。以及宗旨規戒工夫行持。何謂正道。何謂異端。種種要點。無不指示清晰。其詞淺而旨深。言簡而意賅。如有識時之士。果欲超脫苦海。直達彼岸。應以是書作入道之門徑。返本之階梯。修心立命。築基於此。願我有緣普信。得是書而誦讀受持者。務要沉心參閱。輾轉流傳。以證無上大道。圓成正果。是則嘉儒所馨香禱祝者也。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仲春 陳嘉儒序於琴島寄盧


    序四

    慨夫世衰道微。倫常崩潰。人心險惡。爾詐我虞。芸芸眾生。蔽於物慾。而不知醒。茫茫苦海。迷戀名利。誰肯回頭。晚近物質文明之世。競尚機邪變詐之風。雖有文人學士。强欲移風轉俗。而又執於偏見。甚至禮佛者。溺於福報。執著色相。不思皈依大乘。見性明心。學儒者。咿唔吟詠。弄墨舞文。鮮知明德親民。執中貫一。修道者。專攻吐納採補。揠苗助長。安思壽考延齡。昧於無極真理。加以旁門左道。淆惑聽聞。無怪一談修道。即貽笑於下士也。故
    明明上帝悲憫世人。垂降先天大道。一貫真傳。人神合一。飛鸞宣化。重明三教之經典。闡發收圓之玄機。崇正黜邪。納民正軌。以冀屠者棄刀。成聖成佛。迷子知醒。早登覺岸。何期惡者謗為迷信。善者認為左旁。乾坤道家。苦口勸來。方欣黃粱夢醒。略悟迷津。然而門徑未凝。轉又疑竇叢生。或視為玄渺。或興味索然。是以我道
    活佛師尊。為啟發愚蒙解釋羣疑起見。每週降壇命題。分令眾徒解答。共為四十有六題。所有其中錯記,當經降鸞批改。嗣後又經
    活佛師尊自答七十四題。分為上下兩卷。積成巨帙,舉凡天地之造化。陰陽之消長。五行之生剋。三教之理解。道內之規範。道外之解疑。三天之奥理。三曹之渡化。包羅萬有。巨細靡遺。顏曰一貫道疑問解答。讀之誠修道者之圭臬。登聖域之捷徑也。旭虛度而立。雖生中土。慶得人身。惟恨聞道之已晚。迷昧之益深。幸逢三期法會。獲聞先天大道。又蒙
    師尊不棄。賜列門牆。庶幾已往之過惡。得懺悔於將來矣。自愧一貫後學。道淺功鮮。茲值巨著付梓。謹述始末。以誌盛典云爾。是為序。

    丁丑仲春之二日易水 李春旭序於琴島修齋

    一貫道疑問解答卷上目錄

    甚麼是道
    何為一貫道
    一貫道何時發現
    一貫道宗旨是什麼
    一貫道有什麼規程
    入一貫道有什麼手續
    什麼叫功德費交此費是如何意思
    功德費怎樣用途
    收功德費不怕人疑心是詐財嗎
    除去交功德費還交別的費用及捐款嗎
    一貫道為何不立案倘官廳疑有作用出而干涉怎樣對付呢
    入了道作些什麼事
    道中供奉那位神佛
    為何要供彌勒古佛觀音古佛和濟公活佛
    無極老中和明明上帝是一個神嗎 為何有兩種稱呼
    道中也燒香磕頭嗎
    燒香磕頭究竟有甚麼意思
    老師現在也作事嗎
    老師怎樣到各處傳道
    老師傳道不忙嗎忙時怎樣分身
    代表師有多少位
    怎樣可以當代表師
    代表師也有薪俸嗎
    老師得道時是單傳呢還是普渡
    除老師也有另外的人傳道嗎
    此道也分門別派嗎
    一人入道可矣為何還要齊家
    何謂奉天承運
    此道傳到何時為止
    這些道友都是好的嗎
    有不好的道友應該怎樣處罰
    乾坤道友應該怎樣行功
    何為內功
    求其放心的工夫究竟如何作法可得聞乎
    何為外功
    行外功時不知如何做法為宜
    什麼叫飛鸞宣化
    宣化一些什麼
    扶鸞是人寫呢還是真的仙佛寫呢
    何謂三才
    何種資格始可充當三才
    扶鸞之事若有疑心能行嗎
    亦可隨便在鸞壇問訓嗎
    鸞手為何坤道也行呢
    何謂三曹齊渡
    上渡河漢星斗怎樣渡法
    下渡幽冥鬼魂怎樣渡法
    書訓上常有金雞三唱之說是怎樣講法
    何為三期末劫
    此道中有拔亡靈之事不知怎樣說法
    超拔亡靈以後有什麼證驗
    心好而已何必入道呢
    三教合一怎樣解說
    入了道惡習不改怎樣勸化呢
    入了道要不進行也有罪嗎
    效果也有證驗嗎
    入了貴道有什麼效果
    進了道也吃素嗎
    亡靈超拔了歸於何處
    三教既是一理所生究不知何者最高修道者亦有偏重否

    一貫道疑問解答卷下目錄

    何為緣分
    什麼是原子
    道高一尺魔高千丈果有此否
    西天東土怎樣講說
    先說明了再求道不好嗎
    道是真道然而人多不信是為什麼
    修道之事雖然很好但是不能一時成功又當怎樣呢
    不知敬神也可求福嗎
    每見同人初入道時十分精進既久則懈怠不知何故
    焚香用左手先立其中者是何意思
    俗言能識一三就可學神仙不知怎樣解說
    求道可矣敬神得勿迷信乎
    現在道門很多是否都是法船
    法船是何物亦能看得見嗎
    我道既是一貫心傳為何都是平民
    為何往年不降此道直到現在方降呢
    天譴雷誅之誓可得聞乎
    因果1字怎樣講說
    何謂五德五戒五行其理同否
    色欲傷身咱道為何不戒
    酒色財氣明知傷人傷理為何就是難除
    一樣飲食為什麼有疾病不離身的有終年不病的呢
    入道後要想前進以何為先
    佛法無邊初入不及不知有無簡便之法以便節節而行
    修行有順逆之法可得聞乎
    何為修煉
    何為回光返照
    何謂天人一貫之旨
    何謂理氣象三天
    何以知道氣天象天有壞
    理性氣性質性不知怎樣分別
    同是人類為何有聖賢愚凡之分呢
    動物皆秉理氣而生為何人為萬物之靈
    人性為何有善惡之分呢
    人有三魂七魄與性怎分
    何為人心何為道心
    諸經中那部最好可看
    智慧二字就是人的性命嗎
    道有三五凝結之功究是什麼
    如何是三花聚鼎五氣朝元呢
    孟子說我四十不動心善養浩然之氣又說浩然之氣難言不知亦為道乎
    大學知止定靜以至慮而後得不知如何解說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不知在人身上如何用法
    什麼是解脫法
    何謂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經言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又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知如何解說
    經云六門常常閉休走本來人是何意義
    易經首言乾元亨利貞可以說說嗎
    易經云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何謂也
    易經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何意思
    書訓中有言體用本末不知怎講 天道人道怎分修時應以何者為先
    何為智人
    何為愚人
    何為迷人
    何為悟人
    年少造孽老時修行不知可成道否
    一生修行齋戒種諸善根老來忽然顛倒破齊犯戒不知也能成道否
    才短識淺不知修道亦可增否
    修道人也怕生死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為堯舜相傳心法詳解如下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55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