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應該順從!如果一項法律或一項軍事命令是犯罪的,
那麼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反抗它。」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當病毒劫持世界,此時挺身而出的,竟是一群看起來不可靠的科學家和商人! 溯源超過40年 訪問超過300位產官學研專家 《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以宛如小說的筆法 生動展現新冠疫苗5大廠牌的激烈商戰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拒絕沉默的司法人、電影《大審判家》中的檢察總長,
德國轉型正義代表人物!
了解德國傳奇檢察官如何拋開傷痛,重啟追緝納粹與思辨之路。
弗里茲・鮑爾是一位偉大的法律工作者與人文主義者,
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大審判家》,獲獎無數!
他不只翻轉了戰後德國的命運,讓德國走上反思之路,
他的傳奇一生也成為德國多部電影的重要題材!
一位打破沉默圍牆、扭轉當代德國的關鍵人物,
一本令國際矚目的傳記楷模!
「沒有人應該順從!如果一項法律或一項軍事命令是犯罪的,
那麼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反抗它。」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安德烈亞斯・弗斯庫勒教授 (Prof. Dr. Andreas Voßkuhle)特別專文推薦;附作者給台灣中文版獨家專序
林育立(駐德記者) 、蔡慶樺(作家)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Story Studio」共同創辦人) 聯合推薦
本書受到高度好評與推薦,更被德國與國際媒體譽為「法律工作者必讀之書」、「令人欲罷不能的一部傳記」,更能理解今日德國走過的重要道路!弗里茲・鮑爾迫使德國人看清戰後德國面臨的課題,他是在依然深受納粹餘孽影響的年輕聯邦德國的司法體制裡,完成法蘭克福的奧斯威辛大審判。為了將阿道夫・艾希曼帶上法庭受審,他與以色列的特務合作。然而,這位英勇的獨行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作者講述鮑爾成為德國政壇話題人物、偉大的法律工作者暨人文主義者的傳奇人生。
1963年,「奧斯威辛」(Auschwitz)成了德國人家喻戶曉的詞彙。二十二名納粹黨羽遭到起訴,一場舉世矚目的大審判在法蘭克福展開。這一切全得歸功於一個人:弗里茲・鮑爾,德國黑森邦的一位檢察長。身為猶太人,又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員,他在1936年時設法逃離了納粹德國。在大戰結束重返德國後,他引發了戰後德國社會對於納粹份子應當負起的罪責的熱烈討論,更排除萬難,在依然深受納粹餘孽所影響的年輕聯邦德國的司法體制裡,完成了「法蘭克福奧斯威辛大審判」。在阿登納(Konrad Adenauer)時代休養生息的氛圍下,鮑爾的種種言行,不僅惹惱了他的同行,為他樹立了許多敵人,更使他成了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作者藉由這部傳記告訴了我們,鮑爾是如何改變整個德國,促使這個國家走上反思之路,而鮑爾的勇氣又是如何帶給這個國家恢復名聲的契機。
弗里茲・鮑爾勇往直前,對於「人性」、「道德」的辯證,
思索戰後德國的轉型正義與未來,
正義與罪責,始終是戰後德國面臨的課題。
作者簡介
羅南.史坦格(Ronen Steinke)
1983年生於德國埃爾朗根(Erlangen),是《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的政論作家。他曾攻讀法學與犯罪學。在前往海牙任職於「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他曾在法律事務所與青少年監獄服務過。他的博士論文以一九四五年至今的戰犯審判為研究主題,曾被《法蘭克福匯報》盛讚為「大師之作」。
他的第一本書《大審判》(Fritz Bauer: oder Auschwitz vor Gericht,2013),是德藉猶太裔檢察長弗里茲・鮑爾(Fritz Bauer)的傳記,更成為他備受國際矚目的代表作。書中描述1960年代時,鮑爾如何憑藉過人的勇氣,在法蘭克福大審判中調查和起訴了參與奧斯威辛集中營惡行的德國戰犯。本書後來在2015年也被改編成電影《大審判家》(The People vs. Fritz Bauer;德文片名為:Der Staat gegen Fritz Bauer),影片獲獎無數。這本書也已陸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其中包括了英文、波蘭文、日文等。此外,他的新作《柏林的納粹時代:穆斯林醫生對猶太女子的救援紀實》(中文暫譯)(Der Muslim und die Jüdin: Die Geschichte einer Rettung in Berlin),則在2018年獲選為「德國新書」(New Books in German)的年度「非虛構類」選書(中文版亦將於臺灣商務出版)。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譯有:《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等書。
「令人信服的闡述,動人心弦的刻劃。」——克里斯多夫・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夢遊者》(The Sleepwalkers)作者
「宏偉壯闊。」——丹尼爾・凱曼(Daniel Kehlmann)
「堪稱寶藏的一本引人入勝的政治傳記。」——《達姆城迴聲報》(Darmstädter Echo)
「令人欲罷不能。」——《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
「一部優秀的傳記。」 ——《時代周報》(Die ZEIT)
「史坦格將看似枯燥的司法素材化為一本有趣、生動且極為引人入勝的好書。」——《歐芬巴赫郵報》(Offenbach-Post)
「這是一部由擔任法律工作者與新聞工作者同樣夠格的羅南・史坦格所撰寫的傳記。這部深入刻劃弗里茲・鮑爾的傳記,採用了一些新的素材。史坦格並不屬於那種惡意爆料的記者,但他所揭露的某些內幕卻可能會讓當年的弗里茲・鮑爾以他的職位與事業付出代價。」
——《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令人印象深刻……。史坦格不單只是描繪了一位勇敢對抗時代精神的英雄的片面形象,同時他也揭露了這位英雄軟弱的一面。」
——德國廣播電台文化台(Deutschlandradio Kultur)
「羅南・史坦格的這本好書……始於生於一九〇三年的弗里茲・鮑爾的人生中的一場意外;這位主角的人生座右銘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前進報》(Vorwärts)
「弗里茲・鮑爾的相關傳記中的楷模。」 ——《匯報》(Allgemeine Zeitung)
「史坦格表示,鮑爾是打破沉默圍牆的人。」 ——波蘭《選舉報》(Wyborcza)
「羅南‧史坦格的這本情感細膩的書,不僅值得我們仔細閱讀,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醒我們每個人應堅持反對所有無論新的或舊的納粹口號。」
——《國際政治與社會》期刊(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IPG)
「法律工作者必讀!」 ——《慕尼黑水星報》(Münchner Merkur)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