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50年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為改革宗最為通行的教理問答之一, 著重於實際信仰的需求,言簡意賅的文辭之中充滿安慰。
編譯者簡介:
陳曉能,1959年生,醫學士,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宣教碩士(MAM)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長老、主日學校長
醫學院部定助理教授、兒科專科醫師、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內容簡介:
歷經450年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為改革宗最為通行的教理問答之一, 著重於實際信仰的需求,言簡意賅的文辭之中充滿安慰。
全文計129個問答,劃分為五十二個主日。按照〈羅馬書〉的次序分為三部分。其一,論人的愁苦;其二,論人的得救,包括使徒信經及聖禮;其三,論感恩的生活,包括十誡和主禱文。綜覽聖經,回答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真理。樸實卻深刻,簡潔又清楚。
本書特將信條內所依據之經文全文列出,方便閱讀與主日學教授。並且參考不同年代英、中文版本,以信、達、雅之原則重譯。關鍵字則附英文以利了解。而書末附錄西敏斯特信仰宣言(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中第一章〈論聖經〉,為基督教歷史中最完美的聖經告白。
「海德堡教理問答」歷經450年的歲月,在全球各地被信徒使用來做為信仰真理的確信,對聖經教義之了解,幾個世紀來仍歷久彌新,可見其貢獻與珍寶。這是一本很有幫助、可做為成人主日學教材的書籍,也可以做為個人靈修時採用的資料。
林娟芬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福利博士
台南神學院宗教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系主任
近代神學家與信徒重新燃起對theosis(神化)思想的興趣,重拾古代教會將神化視為基督教拯救論的基礎之了解。本書就是此風潮下產生的經典著作,內容分成五個部分,介紹與綜合分析古希臘、新約聖經、教父、中世紀、宗教改革時代,以及現代思想中對神化思想的理解。
市面上有不少的每日靈修材料,為什麼又呈現一本呢?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清教徒又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本書編者藍道‧彼德森形容清教徒猶如「地球上最大棵的樹──加州紅杉,它們有著巨大的樹幹,外層是一英呎厚的樹皮。它們扎實而耐久,正如清教徒一樣」。
"天天一則教父箴言,時時經驗信仰智慧 在這本書裡,古倫神父引用了365則公元300至500年時的沙漠教父之短文,並將它詮釋到今日的生活情境當中。過去幾年來,許多歐洲心理學家對沙漠教父們的經驗非常感興趣,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們發覺,在這些沙漠教父所說的話裡含有豐富的經驗。沙漠教父們非常仔細觀...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管控那種黑暗,但是卻無法永遠有效。我們生活中的亮光(愛、健康、家庭、工作),最終都會逐漸暗淡。到那時,我們需要的是:「超越了自己理智、才能和力量所能給予的――某種東西。」
斯托得牧師提醒我們,一個清晰簡單的原則就是:得罪誰,就向誰認罪。肢體間認罪後所蒙的赦免,正說明了肢體間團契關係的修復與和好。讓我們跟隨斯托得牧師,重新思想認罪、赦免、和好之間的關係。
家,可能是世上充滿最多矛盾的地方,就像一場暴風雨,可以帶來雨水滋養生命,卻也能同時讓人感到快要滅頂,無力自救。 家庭,可以使人感到愛與歸屬,也能使人嚐到羞辱與折磨;可以是一份祝福,也可能是終其一生想逃開的咒詛。不論你的家庭處境如何,都有可能經歷如暴風雨般無法掌控的強烈震盪,在其中顫抖飄搖。要想安然度...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研討會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研討會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
本書為黃伯和本土神學文集系列的第三冊,命名為「道.自決出頭天/神學的道成肉身」。這是較有系統以筆者所建議的「再告白」方法論處理基督教神學從台灣人身分出發從事建構的嘗試。這是筆者從身分認同的視角,透過再告白方法,重新省視台灣歷史的出頭天奮鬥史,並進而藉之回顧初代教會信徒在「新的基督徒身分」糾葛中所經歷...
本書為叢書的第四冊命名為「悲憫─ 虛己的愛/本土的倫理神學」,是以筆者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為底本加以擴充。這是延續本文集第三冊以再告白方式建構台灣本土的「自決、出頭天神學」的做法,進一步藉著對倫理關懷的探討,來展現本土神學如何透過對不同領域的信仰詮釋來影響我們生命的倫理向度,以及...
本書為文集系列的第五冊,命名為「希望.使命傳承/處境化神學教育」,主要是討論神學教育的處境問題。書中涵蓋作者多年在亞洲參與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的經驗以及在台南神學院的教育與行政心得,試圖提供一個不同的進路與建議,讓在台灣與第三世界從事神學教育者的參考。 亞洲神學教育的處境與挑戰 第三世界的...
上帝交給人類的大使命, 就是要將福音傳遍地極。 但是要怎麼傳呢? 本書提供了你我都可以做到的方法: 傾聽他人及分享生命。 不知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 想與朋友傳福音,卻不知怎麼開口; 想和家人分享基督,卻因信仰不同而困擾; 遇到素不相識的人想和其分享耶穌,卻不好意思直接開口。
本書要探討的是,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如何幫助我們(尤其是需要準備講章和帶查經的牧者和教會同工)在短時間內,深入淺出地帶出上帝話語的力量。通過突顯文本的上下文語境。本書希望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在讓我們的聖經詮釋展現自己的特色之餘,也能實踐聖經詮釋的倫理。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你比自己以為的還堅強,因為神比你想像的更靠近。 ★ 亞馬遜書店5顆星好評推薦 ★《你很特別》、《說阿門之前》世界級暢銷作家──陸可鐸最新力作
本書為文集系列的第六冊,命名為「認同─ 在地宣教/釘根本地的教會」,是集中在台灣教會宣教的規劃與討論。此本書以此一宣教方案的介紹切入,同時把筆者在研發這個宣教方案期間與之前,所書寫的兩本相關於宣教的文稿:《全球化與基督教宣教》(2002)、《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1993)放在一起,讓讀者能一併檢視...
本冊以「釘根本土 ê 信仰」做冊名,一方面是 teh 肯定 chit-ê信仰告白 ê 歷史性角色,另外一方面 mā 是 teh 指出本冊 ê 詮釋工作 ê 基本立場 kah 角度。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 《復活的理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復活節意義的故事,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發現復活的奧祕和神聖,找到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本書為叢書的第八冊命名為「翻轉─ 靈命塑造/本土神學與靈修」,是筆者針對基督徒靈命的體驗所作的書寫。裡面包含筆者在不同人生階段對基督徒心性特質的看法與敘述、聖經靈修的系列闡述,以及聖經禱文的整理、編排。第一部分「本土的靈修神學」是筆者在不同場合專講或應邀撰稿的相關靈修神學的文章,提供給讀者思考、反省...
作者柯羅奇身為神學家及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本書中,結合親身經驗與巴納組織第一手的深度調查,為我們提供了「科技智慧教養法」。好讓我們在這充斥螢幕的世界,實現那項最重要的目標:全家一起成為有智慧與勇氣的人。
本書回到基督教最初五百年,看見早期教會面臨多重環境的激盪,透過護教士及教父們的奮鬥,在神的護佑中,形成了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根基:三一論、基督論、救恩論。
一本證明耶穌真實存在的經典 § 全新增訂版另附作者獨家手寫祝福 ★ 全球銷量超過 1,000 萬冊(含相關版本),授權語言達 31 種,中文版嶄新問世 ★ 全新增訂版,包括考古和手稿更新資料、作者專訪、延伸閱讀資源等 ★ 改編成電影《基督事件簿》 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嗎?復活是真實事件嗎? ...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當世界處處充滿不確定性與令人困惑的未知時,僅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或「從過往成功經驗中學習」的思維,已經無法應對未曾預料的處境與挑戰。這些挑戰,正呼喚我們培養調適力,並學會如何轉變。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本書於2022/6/15正式上架,已完成【早鳥獨享電子書】兌換者,可更新個人書櫃為最新版本。 154位學者 X 313篇專文 X 569個條目 《21世紀新約背景主題辭典》為你打通讀懂新約的任督二脈! 2022校園出版【年度預購案】 繼《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之後,醞釀十載,眾所矚目,磅礡登...
歷經450年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為改革宗最為通行的教理問答之一, 著重於實際信仰的需求,言簡意賅的文辭之中充滿安慰。
編譯者簡介:
陳曉能,1959年生,醫學士,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宣教碩士(MAM)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長老、主日學校長
醫學院部定助理教授、兒科專科醫師、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內容簡介:
歷經450年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為改革宗最為通行的教理問答之一, 著重於實際信仰的需求,言簡意賅的文辭之中充滿安慰。
全文計129個問答,劃分為五十二個主日。按照〈羅馬書〉的次序分為三部分。其一,論人的愁苦;其二,論人的得救,包括使徒信經及聖禮;其三,論感恩的生活,包括十誡和主禱文。綜覽聖經,回答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真理。樸實卻深刻,簡潔又清楚。
本書特將信條內所依據之經文全文列出,方便閱讀與主日學教授。並且參考不同年代英、中文版本,以信、達、雅之原則重譯。關鍵字則附英文以利了解。而書末附錄西敏斯特信仰宣言(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中第一章〈論聖經〉,為基督教歷史中最完美的聖經告白。
「海德堡教理問答」歷經450年的歲月,在全球各地被信徒使用來做為信仰真理的確信,對聖經教義之了解,幾個世紀來仍歷久彌新,可見其貢獻與珍寶。這是一本很有幫助、可做為成人主日學教材的書籍,也可以做為個人靈修時採用的資料。
林娟芬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福利博士
台南神學院宗教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系主任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