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 ‧ 在地宣教  釘根本地的教會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認同 ‧ 在地宣教 釘根本地的教會

  • 出版日期: 2023/04/23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46.4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9626823
  • 字數: 132,140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本書為文集系列的第六冊,命名為「認同─ 在地宣教/釘根本地的教會」,是集中在台灣教會宣教的規劃與討論。此本書以此一宣教方案的介紹切入,同時把筆者在研發這個宣教方案期間與之前,所書寫的兩本相關於宣教的文稿:《全球化與基督教宣教》(2002)、《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1993)放在一起,讓讀者能一併檢視本土神學的發展與本土宣教實踐之間的交互運用與取向。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22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 電子書: NT$ 175

    斯托得牧師提醒我們,一個清晰簡單的原則就是:得罪誰,就向誰認罪。肢體間認罪後所蒙的赦免,正說明了肢體間團契關係的修復與和好。讓我們跟隨斯托得牧師,重新思想認罪、赦免、和好之間的關係。

  • 電子書: NT$ 150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研討會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

  • 電子書: NT$ 200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研討會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幾位朋友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

  • 電子書: NT$ 315

    本書為黃伯和本土神學文集系列的第三冊,命名為「道.自決出頭天/神學的道成肉身」。這是較有系統以筆者所建議的「再告白」方法論處理基督教神學從台灣人身分出發從事建構的嘗試。這是筆者從身分認同的視角,透過再告白方法,重新省視台灣歷史的出頭天奮鬥史,並進而藉之回顧初代教會信徒在「新的基督徒身分」糾葛中所經歷...

  • 電子書: NT$ 250

    本書為叢書的第四冊命名為「悲憫─ 虛己的愛/本土的倫理神學」,是以筆者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為底本加以擴充。這是延續本文集第三冊以再告白方式建構台灣本土的「自決、出頭天神學」的做法,進一步藉著對倫理關懷的探討,來展現本土神學如何透過對不同領域的信仰詮釋來影響我們生命的倫理向度,以及...

  • 電子書: NT$ 210

    本書為文集系列的第五冊,命名為「希望.使命傳承/處境化神學教育」,主要是討論神學教育的處境問題。書中涵蓋作者多年在亞洲參與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的經驗以及在台南神學院的教育與行政心得,試圖提供一個不同的進路與建議,讓在台灣與第三世界從事神學教育者的參考。 亞洲神學教育的處境與挑戰 第三世界的...

  • 電子書: NT$ 294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 電子書: NT$ 210

    ★尋常聖誕節中最不尋常的禮物★ 提摩太.凱勒牧師遺留給世界最動人的聖誕信息!

  • 電子書: NT$ 322

    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 《復活的理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復活節意義的故事,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發現復活的奧祕和神聖,找到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 電子書: NT$ 280

    這本書,是一位華人神學大師的深度讀經心得,是他對於使徒保羅的思索與探究;在十堂課的課程實錄裡,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陳濟民老師帶著我們深入閱讀保羅書信,陪著我們一步步發掘其中的重要主題,同時透過查考聖經中的關鍵性經文,有系統地認識這位最重要的基督徒神學家、牧者、宣教士──使徒保羅。對於保羅的認識,將不...

  • 電子書: NT$ 455

    本書為叢書的第八冊命名為「翻轉─ 靈命塑造/本土神學與靈修」,是筆者針對基督徒靈命的體驗所作的書寫。裡面包含筆者在不同人生階段對基督徒心性特質的看法與敘述、聖經靈修的系列闡述,以及聖經禱文的整理、編排。第一部分「本土的靈修神學」是筆者在不同場合專講或應邀撰稿的相關靈修神學的文章,提供給讀者思考、反省...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為叢書的第九冊,命名為「感恩─ 雲般的天使 / 神學之旅的邂逅」,算是一個神學人的另類「回憶錄」。

  • 電子書: NT$ 385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只說你相信耶穌是沒用的, 除非你讓祂來改變你的生命,並影響你看每件事物的觀點。

  • 電子書: NT$ 238

    聖餐不僅是一次屬靈聚會、一段內心經歷,還能成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 電子書: NT$ 188

    歷經450年的「海德堡教理問答」,為改革宗最為通行的教理問答之一, 著重於實際信仰的需求,言簡意賅的文辭之中充滿安慰。 編譯者簡介: 陳曉能,1959年生,醫學士,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宣教碩士(MAM)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長老、主日學校長 醫學院部定助理教授、...

  • 電子書: NT$ 315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 電子書: NT$ 294

    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管控那種黑暗,但是卻無法永遠有效。我們生活中的亮光(愛、健康、家庭、工作),最終都會逐漸暗淡。到那時,我們需要的是:「超越了自己理智、才能和力量所能給予的――某種東西。」

  • 電子書: NT$ 315

    家,可能是世上充滿最多矛盾的地方,就像一場暴風雨,可以帶來雨水滋養生命,卻也能同時讓人感到快要滅頂,無力自救。 家庭,可以使人感到愛與歸屬,也能使人嚐到羞辱與折磨;可以是一份祝福,也可能是終其一生想逃開的咒詛。不論你的家庭處境如何,都有可能經歷如暴風雨般無法掌控的強烈震盪,在其中顫抖飄搖。要想安然度...

  • 電子書: NT$ 165

    上帝交給人類的大使命, 就是要將福音傳遍地極。 但是要怎麼傳呢? 本書提供了你我都可以做到的方法: 傾聽他人及分享生命。 不知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 想與朋友傳福音,卻不知怎麼開口; 想和家人分享基督,卻因信仰不同而困擾; 遇到素不相識的人想和其分享耶穌,卻不好意思直接開口。

  • 電子書: NT$ 270

    本書要探討的是,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如何幫助我們(尤其是需要準備講章和帶查經的牧者和教會同工)在短時間內,深入淺出地帶出上帝話語的力量。通過突顯文本的上下文語境。本書希望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在讓我們的聖經詮釋展現自己的特色之餘,也能實踐聖經詮釋的倫理。

  • 電子書: NT$ 252

    你比自己以為的還堅強,因為神比你想像的更靠近。   ★ 亞馬遜書店5顆星好評推薦   ★《你很特別》、《說阿門之前》世界級暢銷作家──陸可鐸最新力作

  • 電子書: NT$ 150

    本冊以「釘根本土 ê 信仰」做冊名,一方面是 teh 肯定 chit-ê信仰告白 ê 歷史性角色,另外一方面 mā 是 teh 指出本冊 ê 詮釋工作 ê 基本立場 kah 角度。

  • 電子書: NT$ 840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 電子書: NT$ 224

    作者柯羅奇身為神學家及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本書中,結合親身經驗與巴納組織第一手的深度調查,為我們提供了「科技智慧教養法」。好讓我們在這充斥螢幕的世界,實現那項最重要的目標:全家一起成為有智慧與勇氣的人。

  • 電子書: NT$ 231

    本書回到基督教最初五百年,看見早期教會面臨多重環境的激盪,透過護教士及教父們的奮鬥,在神的護佑中,形成了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根基:三一論、基督論、救恩論。

  • 電子書: NT$ 380

    一本證明耶穌真實存在的經典 § 全新增訂版另附作者獨家手寫祝福 ★ 全球銷量超過 1,000 萬冊(含相關版本),授權語言達 31 種,中文版嶄新問世 ★ 全新增訂版,包括考古和手稿更新資料、作者專訪、延伸閱讀資源等 ★ 改編成電影《基督事件簿》 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嗎?復活是真實事件嗎? ...

  • 電子書: NT$ 406

    當世界處處充滿不確定性與令人困惑的未知時,僅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或「從過往成功經驗中學習」的思維,已經無法應對未曾預料的處境與挑戰。這些挑戰,正呼喚我們培養調適力,並學會如何轉變。

  • 電子書: NT$ 315

    「政治神學」並非「政治」+「神學」, 而是「政治」實為一個「神學」問題,談論信仰就是談論政治,反之亦然。 本書詳細探討從施米特何以用政治神學之名,為國家、政治、憲法、主權者辯護; 佩特森為何從基督教三位一體的上帝的教義出發批判羅馬帝國的政治神學; 莫特曼與默茨如何一同將政治神學從為國家概...

  • 電子書: NT$ 476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 詳細資訊

    總序


    台灣有意識的從事本土神學的發展,應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年代末期、七○年代初期,在黃彰輝的開創性引介下,由台南神學院擔負了延續與拓展的使命。受惠於黃彰輝與宋泉盛兩代神學哲士的耕耘與啟發,台灣的本土神學一直在普世神學界佔有一席之地。也為台灣教會本土神學的發展奠定了優勢的環境,開拓了寬廣的空間。
    筆者於一九六九年進入台南神學院,時任院長的就是宋泉盛,八二年到紐約協和神學院進修,開始有機會與黃彰輝接觸(當時他在海外從事自決運動,時常往來英國與紐約之間),聆聽他的教誨。八三年受宋泉盛的邀約到韓國參加他與民眾神學家的對話,這一連串的神學機遇,開啟了我的本土神學之旅。也激勵我開始本土神學的書寫工作。九○年代中南神動盪,我把心力投注到「出頭天神學工作室」,希望實際的為本土神學使命留一線香火。從總會回到南神擔任院長期間,與長榮大學合作成立「台灣基督教與文化研究中心」,試圖把神學學術帶入大學,為台灣本土神學開創新局。後來幾經努力想在長榮大學設立神學博士學位課程未果,毅然引退後,受恩惠基金會的邀請成立「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Academy for Contextual Theologies in Taiwan)。一路走來,無論驚濤駭浪,從未對本土神學死心。
    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平台,培養台灣新一代的神學家。藉著讀書會(神學沙龍)、研討會(每年至少三次,兩次國內,一次國際)的舉辦,讓有興趣本土神學的年輕一代,鍛鍊研讀、寫作、
    發表。為了讓有志於本土神學工作的朋友容易踏上行程。中心一直希望能夠闢劃一些神學地圖供入門者參考。因此最近開始邀請了中心的研究員組成一個本土神學資源手冊的編輯團隊。希望從歷史、哲學、社會學及文化的角度蒐集台灣本土神學之發展的相關議題、人物、作品及事件加以解說介紹。與此同時,也把個人多年來書寫的相關本土神學的文字加以整理。重新集結以文集型態出版。與資源手冊結伴做為本土神學的導讀書集。
    本書為文集系列的第六冊,命名為「認同─ 在地宣教/釘根本地的教會」,是集中在台灣教會宣教的規劃與討論。筆者從一九九八年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楊啟壽牧師及其繼任的羅榮光牧師邀請,離開神學院前往總會籌設並主持總會屬下的宣教「研發中心」。讓筆者有機會從學術研究投身宣教實踐的第一線。在負責總會研發中心期間,受託研發「21 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啟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新世紀宣教。這個規劃要做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面四分之一世紀(25 年)的宣教方案,雖然一度因教會領導者焦慮教會人數增長的遲緩而嘗試以「一領一、新倍加」取代。最近又經總會重新啟動(2022 年)。不論其結果成敗如何,這個運動檢討了台灣教會百多年宣教的路徑,研發過程中曾邀請上百人次的教會學者、專家及牧長參與,針對台灣內外處境的診斷,並奠基當代宣教神學的走向。試圖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首創以「自助餐式」方案兼顧總會屬下多元族群、不同屬性、規模不一的教會形態。這個曾經獲得「世界傳道會」(CWM)的讚許並以大筆經費贊助的宣教方案,應該值得宣教神學的關注與探討。因此本書以此一宣教方案的介紹切入,同時把筆者在研發這個宣教方案期間與之前,所書寫的兩本相關於宣教的文稿:《全球化與基督教宣教》(2002)、《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1993)放在一起,讓讀者能一併檢視本土神學的發展與本土宣教實踐之間的交互運用與取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一九八五年制定其本土的「信仰告白」做為分水嶺,確認了長老教會做為在台灣重新認信的教會,宣告自己是釘根台灣本土的教會,無可避免的在教會觀及宣教作為上,也必須隨之改變。為了讓讀者對此一教會觀改變對宣教的影響,本書並把筆者在美國協和神學院就讀時所翻譯知著名黑人神學家 James Cone 的一篇有關教會本質的文章《教會是什麼?》(1994 增訂版),放在最後的附錄,做為比照與參考。本書主要關心是教會的本土化以及宣教的在地化。這是本土神學落實於處境實踐的探索與觀察,可以說是本土神學成敗的檢驗。宣教的在地化雖然隨著時間推移,而動態變化,其適切性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因此,所有的論述也很容易過時。然而,做為宣教歷史的觀察,走過的痕跡也正是開展未來的參考與警惕。因此本書也可以說是本土神學實踐的一個台灣紀錄。
    本文集的出版要感謝莊雅棠牧師、阮盛與黃以勒等編輯小組成員的

    協助。榮耀歸上帝。


    黃伯和識於二○二二年十月二十日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