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謊言的年代
讓記憶和淚水幫助我們勇於真實
許多人都以為,耶利米哀歌的寫作背景,是個相當悲慘、淒涼的時代。畢竟,按照現今絕大多數學者的看法,儘管耶利米哀歌的作者猶有爭論,對於耶利米哀歌的寫作年代,倒是頗有共識,一致認為五首哀歌大約完成於公元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淪陷,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那段國破家亡的日子。
都已經國破家亡了,怎麼還不悲慘、淒涼呢?某方面來說,好像真是如此。不過,換個角度,將會發現,儘管被擄到巴比倫,猶太人在那裡的生活,其實並沒有變得比較差。儘管淪為被擄之民,社會地位確實不如當地的人,但是生活在兵強馬壯,國力強盛的巴比倫,猶太人很快就在物質的富裕中迷失了。要在偏遠地區繼續堅持當個弱小的國家,還是投靠世界大國,努力往上攀爬——後者的誘惑大多了。
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哀歌一首一首出現。當愈來愈多人沉迷於眼前的舒適,臣服於巴比倫看似偉大的統治,哀歌卻一次又一次地以淚水作為提醒,以動人的詩句作為反抗。乍看之下的華麗與興盛,巴比倫如蜜糖一樣的神話與宣稱,其實都是建立在無情的殺戮和專制之上,只有記得過往那段歷史,猶太人才有可能從巴比倫編織的美夢中再次清醒,重新回到耶和華的面前。
舊約學者萊特,以其近四十年對舊約的鑽研,帶領我們走入常被忽視的耶利米哀歌之中。結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深度的神學反思,我們將從這卷苦難的「記憶」之書,學習以前從未學到的智慧。面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科技掛帥所承諾的各種美麗遠景,哀歌將幫助我們用淚水穿透謊言,看見真正的尊貴和榮耀。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跟著舊約泰斗萊特的視角,看上帝榮耀如何重回祂的子民! 若為聖經人物舉辦奧斯卡頒獎,精神分析、劇場研究的當紅炸子雞──以西結,鐵定在最佳男主角之列。以西結書裡稀奇古怪的語言和舉動,乃至幾乎情色的修辭與意象,迄今仍是舊約學者捉摸不定的研究素材。 但是,這絕非以西結自願的。從小受祭司傳統的教育...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本書將舊約和新約連貫了起來,使父、子、聖靈從舊約到新約一脈相承的軸線得以顯現,融合了萊特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牧者心腸,是本有溫度的「聖經神學普及讀本」,幫助今日的我們,透過聖經對三一神有更好的認識,以及更深刻的團契。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言說行動理論,點燃神話語力量 言說行動理論問世超過五十年,在西方學界為人熟悉。《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則是華文世界第一本用言說行動理論寫成的釋經書。本書對以下讀者尤其有幫助: 團契輔導、牧者。 有意挖掘聖經的社會、政治面貌的信徒。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内容简介】 以東位處在一個很高的地方,高到一個地步,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非常安全。所以以東真正的問題是:他非常驕傲,認為沒有任何人能夠將他拉下去! 人的自我越大,就會越自私,越自私的人就會越痛苦。但是,神要帶我們進入一種生活、進到一種生命的層次--在那個境界人肯放下自己。當人越肯舍己...
在整本聖經和整個人類歷史裡面,我們都看見了上帝宣教的身影;我們的上帝,乃是一位宣教中的上帝。 祂所面對的宣教處境,是受造的人類犯罪墮落、與祂的關係全然破裂,罪惡與死亡壟罩其上;列國之間不斷地爭競與鬥爭,衝突頻仍,而所有的生物和大地,也受到咒詛的影響,發出深沉的勞苦與嘆息。世界的歷史,似乎就要如...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聖經中的六十六卷書裡頭,士師記可以說是最缺乏榜樣的一卷書。究竟,士師記何以出現在聖經?為什麼聖經要收錄以色列民這一段腥風血雨、不見太平的歷史?如果士師記充滿了血腥暴力的故事,為什麼還值得讀?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 《復活的理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復活節意義的故事,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發現復活的奧祕和神聖,找到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丁道爾聖經註釋是合乎時代的解經叢書,旨在幫助讀者確實了解聖經的真理,靈活應用聖經的原則。整體架構著力於堅實的神學學術根基上,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1.導論:簡潔、詳盡地介紹作者、寫作日期及時代背景,不但能幫助讀者一窺該卷書的主旨及全貌,也能提供有心鑽研的學者寶貴的資料。 2.註釋:按主題分段,...
【內容簡介】 神之所以不輕易發怒,最主要的理由是:神對人充滿了憐憫。神一直希望人可以悔改,一直盼望人可以因著祂的忍耐,能夠遠離罪惡,歸向祂。儘管祂對罪的忿怒極大,忿怒到如火傾倒。但神何等地忍耐,不輕易發怒。但是也請記住:神不輕易發怒,並非不發怒。
【內容簡介】 耶穌不避諱講述地獄 聖經裡講述地獄最多的人是耶穌。耶穌是人類歷史中唯一去過地獄的人,祂嘗過了地獄痛苦的滋味,而且也是唯一一個從地獄裡出來的人。其他的人去了都是走單行道,進去就出不來。耶穌要我們盡全力地逃避地獄(見,馬太福音五:29-30),也用地獄來鼓勵門徒,要有勇氣去面對...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你的生活將不再平淡無奇 因為信心不是跳出日常生活之外,而是投入其深處。 靈修神學大師畢德生以風趣幽默、充滿智慧的洞見深入聖經真理,鼓勵我們回應神的引導,就能更多作自己,更有人性,我們也將變得更健康、強韌,更預備好成為神國度裡的一員。
上帝就是愛,聖靈把上帝最寶貴的愛澆灌下來,讓人的生命被改變,變成像祂一樣充滿愛,就是愛的生命。或者可以說是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在原文聖經中顯示,聖靈的果子其實是用單數,表示它只有一個,我們常說的九種聖靈的果子,其實是指聖靈果子九方面的表現。聖靈果子的表現...
代禱是一件重要的事,可是也是一件難以持之有恆的事。如何突破呢? 作者凱西為了支持丈夫羅傑,開始了一趟禱告歷程。原本她渴望想看到神以嶄新而令人興奮的方式,在先生的生命中動工,也期待讓先生了解,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她都會一直與他站在同一陣線上,就在她不住為先生禱告時,卻覺察到最大的改變,竟然是她自己…...
這本小冊子是一本新的創作,特別使用禱告的方式,幫助我們過一個得勝的農曆新年,除了提供從小年夜前兩日到初七共十天的經文幫助我們禱告之外,還列出新春超實用的情境禱告文,包含遇到衝突時、新成員加入時、氣氛尷尬時...等等狀況。 祝福每一位拿到這本手冊的人,能夠在新春期間,跟家人及弟兄姊妹有RPG的禱告,...
聽見上帝說話不再只發生在別人身上,今天開始,這要成為你的經歷! 電影《戰爭之屋War Room》女主角/美國基督教暢銷白金獎《火力全開》作者——普莉希蘭.夏爾,帶你踏上與神心意相通的親密旅程!
跟著RPG一起禱起來,迎接神的同在,迎接得勝農曆年! 日誌特色: 1.農曆年得勝的信息要點與行動建議,認識神的心意與仇敵的工作,知道如何用禱告來預備打屬靈爭戰 2.10天靈修經文,過年期間天天用神的話滋養心靈,禱告並實踐愛之語 3.各種情境超實用禱告範例(外出旅遊、團圓飯前、家中祭拜、感到衝突或委...
▕ 作者介紹▕
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
過去三十多年,舊約研究的發展可說非常快速,許許多多重要而有原創性的理論與方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面對這樣的情況,福音派學者常有兩種反應:其中一種,把每一個新的方法都視為洪水猛獸,非不得已,不會輕易嘗試,更不會去主動了解;另外一種,則是以開放的心胸,傾聽新的方法、熟悉新的理論,截長補短,進而產生出既合乎福音派立場,但又帶著開創性的豐富研究成果。
毫無疑問,萊特就是屬於後面這一種學者。從博士論文以舊約的倫理學為主題,萊特就勇於嘗試一般人所不敢嘗試的研究方向。起初,因為在福音派裡找不到支持的人,難免心生挫折。後來遇到了斯托得,鼓勵他繼續堅持下去,不要輕易放棄和妥協,這才讓萊特如釋重負,義無反顧地往未知的領域邁進,因而才有類似《宣教中的上帝》、《基督教舊約倫理學》這些重要的作品誕生。
雖然是舊約學者,萊特卻很有宣教負擔。在學術生涯的巔峰,萊特接受聯合聖經神學院的邀請,前往印度教了五年書;在那之後,更是擔任萬國宣教學院的教務長及院長,長達十多年,讓這個學校的學術風氣大為興盛。如今,萊特則是「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的國際事工主任,致力於第三世界國家的神學教育推廣工作。
「以色列民是靠記憶和盼望而存活的,舊約聖經整個故事的特質,都在宣告這真理。他們回顧神在過往為他們所行的,又瞻望神要成就祂所應許的──這應許在過去鞭策他們,也不斷保證著他們要前往的未來。……這是一種刻意的堅忍,咬牙切齒,痛下決心從腦海挖掘出來的記憶。這是一種意志的行動,而不是情緒的反應。」——萊特——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