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

The Ig Nobel Prizes : The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

2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9/1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4.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91349
  • 字數: 154,415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29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馬克.亞伯拉罕斯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06

    十八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迎來了物種大發現, 整個歐陸當代最偉大的心智都為之神迷, 人們試圖創造出一套可以解釋所有自然生物的體系, 一場偉大而可敬的競賽於焉展開。 ★★★★★ 2025年普立茲傳記類獎 ★★★★★ ★★★★★《柯克斯評論》年度最佳好書 ★★★★★ ★★★★★ 美國筆會PEN/E.O.威爾...

  • 電子書: NT$ 315

    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榮獲水石科普類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精選、《泰晤士報》年度好書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最佳圖書、亞馬遜編輯最佳非文學選書 全球熱銷25萬冊 挑戰人類壽命的生物極限,一本最具科幻感的科普書! 生老病死…偏偏大自然中有些動植物並不遵循這樣的定律 從基因編輯到抗老化藥物,...

  • 電子書: NT$ 420

    這是一本寫給運動愛好者,同時也寫給對運動感到焦慮又困難的一般大眾,為了自己健康必備關於運動和健康的好書。 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

  • 電子書: NT$ 315

    牙醫能幫你矯正牙齒, 卻沒告訴你,齒列不正背後隱藏著更大的健康危機 齒列不正、下顎後縮、用口呼吸…… 這場現代流行病,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悄悄發生。 本書能幫助您解決身體和口腔姿勢問題, 培養更強壯的下顎,使其可以容納三十二顆牙齒, 並打造寬敞、健康的呼吸道。

  • 特價 電子書: NT$ 262

    經典暢銷逾40年,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Tesla伊隆•馬斯克力薦必讀「這是一本非常好的結構設計入門書」! ★長踞Amazon「結構」、「土木工程」、「建築材料」分類暢銷榜,難以取代的經典著作! ★收錄逾150張圖解,融合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旁徵博引,非專業人士也能無礙閱讀! ★Amaz...

  • 電子書: NT$ 266

    瑞典最高文學桂冠奧古斯都非虛構大獎獲獎作品 鰻魚從哪裡來?牠們是什麼?牠們是魚還是別種全然不同的生物?即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日,世上還沒有人見過鰻魚交配或生殖。我們也仍然不知道,是什麼驅使在淡水居住數十年的牠們,泅泳數千公里,回到起初誕生的大海海域中死去。鰻魚仍然是個謎。 本書作者帕特里克...

  • 電子書: NT$ 322

    年度物理世界圖書 《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電訊報》 評為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生命是物理學的下一個偉大前線。」—沃克(Sara Walker) 生命=物質+資訊? 回應薛丁格「生命是什麼?」的提問, 物理學家戴維斯以「資訊」觀點,尋回物質與生命之間的失落環節

  • 電子書: NT$ 294

    身邊的人是不是都有異能,怎麼會瞬間移動?! 明明離家好幾公里,為何還聽得到鄰居的噪音? 超想截肢,傷口感染得太慢了!不如就拿斧頭…… 別以為這些離奇的醫療案例跟你絲毫無關, 造成這些異樣的大腦特性,其實深入我們的日常! 讀者好評: 「幽默而引人入勝!」「從頭到尾都很有趣!」「一般大眾與專家都適合...

  • 電子書: NT$ 909

    Times New Roman 級數10.5 比爾・蓋茲推薦選書! 亞馬遜書店破千名讀者近五星滿分好評, 長踞「建築工程分類榜」Top 1! *** 訂閱數破400萬YouTube科普頻道《實用工程學》創辦人格雷迪.希爾豪斯,讓你不用具備工程學背景,也能對道路、橋梁、隧道、通訊、發電、水利工程等,...

  • 電子書: NT$ 280

    沒有大腦的水母、 在漆黑的深海生存的大王烏賊、 頻繁轉頭的貓頭鷹、 能夠看穿垃圾袋的烏鴉、 附著在岩石上就失去視力的藤壺, 牠們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 \不同的生物,眼中的世界大不同!/

  • 電子書: NT$ 336

    ---紐約時報著名書籍-- --NPR科學週五讀書俱樂部精選-- --《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新科學家》、《出版商周刊》 以及《衛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大崩墜、熱寂、大撕裂、真空衰變、回彈…… 5個迥異的宇宙末日場景,到底誰會勝出? 以有涯隨無涯,一本書看懂宇宙結構,以及背後深層的演變力...

  • 特價 電子書: NT$ 387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我們會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我擁群像》普立茲獎得主全新力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時代》雜誌⋯⋯橫掃2022歐美年度最佳圖書榜★ ★卡內基傑出非虛構獎章得主★ ★入圍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科克斯書評獎★

  • 出版日期:2018-06-06
    特價 電子書: NT$ 317

    微小細菌的免疫系統,如何變成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 這項科技又如何成為掌控生物演化的力量, CRISPR革命即將帶來前所未見的影響,我們準備好了嗎?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革命正在全面展開, 波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 特價 電子書: NT$ 495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 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 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 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比爾‧蓋茲(Bill Gates)2014年夏季六本推薦書單之一 「如果滅絕是個令人害怕的話題,大滅絕更是令人驚恐萬分。但是大滅絕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在以下的篇幅裡,我試著表達大滅絕事件的一體兩面:對於所學事物的興奮,以及恐懼。但願讀者看完本書之後,對於我們生活其中的非凡當下,能懷有一份感恩之...

  • 電子書: NT$ 350

      那是因為,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悠遠到我們必須發明一個特定辭彙「深度時間」(deep time),用來形容那個「寒冰會呼息,岩石有潮信,山巒有漲落,石頭會搏動」的世界。在那樣以億萬年為尺度的世界中,往下一公分可能就代表回溯上萬年。

  • 電子書: NT$ 385

      迄今為止,大部分海洋研究都在船上進行,而作者以一年半時間走訪離經叛道的民間海洋研究者、身懷絕技的自由潛水人、瀕臨消失的日本海女,以賭上性命的勇氣,親身體驗潛入深海八百公尺深,獲得令人震撼的生命體驗,寫進了《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書中。在這裡,海洋呈現出如深邃宇...

  • 詳細資訊


    越有梗,越瘋傳!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作者簡介

    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

    哈佛大學出身的數學家,青少年時期起便養成相當雜食的閱讀習慣,並經常蒐羅有趣的研究資料撰寫成文。哈佛大學畢業後,亞伯拉罕斯原本自營一家軟體公司,但始終無法忘情於寫作,後因投稿受邀擔任某科普雜誌的編輯,最後索性買下該雜誌社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並於1991年進一步創設了「搞笑諾貝爾獎」。隨著該獎項頒獎典禮搞笑逗趣且越辦越出名,它成為科學家與一般民眾同樂的年度盛事,2020年是搞笑諾貝爾獎第30次舉辦。

    《不可思議研究年鑑》的網址為:improbable.com。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任出版社編輯、科普雜誌編輯與譯者,譯有《品嘗的科學》、《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以上兩本是合譯),以及《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漫步自由市場》等書。
     

    媒體推薦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7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