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位天照大神的子裔,
三十四趟名義不同的訪台之旅,
在台灣處於太陽旗下的五十年中,
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各自盤算的「奉迎」大戲。
才開學就入伍!全班七星山挖戰壕。台北大空襲。跑到哪,炸彈就跟著我到哪! 兒玉町賣書、入船町擺攤、御成町勅使街道歡迎中國軍隊進駐⋯⋯ 國破山河在?事實遠比小說神奇。 日治最末年, 18歲少年學徒兵的台北記憶。 特別收錄:台北高校及高校生的台北歷史照片
戰爭結束前, 大多數臺灣人不曾聽聞「開羅宣言」, 根本不知道戰爭結束後的處境。 那麼,在得知日本戰敗的那一瞬間, 臺灣人在想什麼? 回歸祖國的歡喜? 對殘留日軍的恐懼? 還是當時的臺灣有第三條路可以選?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真杉靜枝生於日本, 長於日治期的台灣 真杉靜枝始終擺盪於美麗島與敷島兩個故鄉之間 既是過客,也是歸人 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透過真杉靜枝的「台灣書寫」,鮮明地呈現其家族史與國族史和「殖民地台灣」錯縱複雜的糾葛關係。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吃著不同於日本料理的台菜,
提著燈籠的太子,
抓壁虎的親王,
玩扇子的王妃,
二十七位天照大神的子裔,
三十四趟名義不同的訪台之旅,
在台灣處於太陽旗下的五十年中,
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各自盤算的「奉迎」大戲。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被視為日本精神象徵的日本天皇家族,也不能免俗的來到這個國境之南的殖民地視察。從一九○一到一九四一年間,包括東宮太子裕仁在內,共有二十七位皇族、三十四次的台灣行旅。
他們來台的目的不同,規格不同,所到的地點也不同,而這當中的行程規劃,展現出各方的角力,而其留下的御跡,也成為台灣觀光的有力宣傳點。
作者運用本身的史學背景,將這三十四次的日本皇族台灣行旅作完整歸納,以淺顯略帶詼諧的文字書寫,帶領讀者進入那段日本皇族台灣Long Stay的歷史。
本書特色
1.以歷史角度切入的另類旅遊書。
2.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分析日本治台五十年間,二十七位皇族共三十四次台灣行旅的點滴,洞識當時治台官方以展示政績為主的「奉迎」大戲。
3.透過日本皇族的台灣之旅,看到當時台灣觀光景點與美食的特色,有些至今仍然留存延續,提供國人國內文化旅遊的參考。
作者簡介
陳煒翰
台灣台北北投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
致力於將所學活用、推廣於日常生活中,著有《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次元突破!動漫迷的聖地巡禮》、《二次元旅行》、《台灣蒸氣火車紀行》(譯著)等書。單篇著作、攝影作品散見報章雜誌當中。
在這本題材特別的書中,皇族成員恢復了凡人本相,泡湯、賞景、喝牛奶,還會戳破「演很大」的教學展示,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歷史這樣讀,你能不喜歡嗎?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
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洞識皇室藉由視察與台灣「奉迎」的大戲,達成了治理的行銷與宣傳,並指出今日真真假假的「太子現象」和永遠的「造神運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素玢
本書讓一般讀者也能輕鬆一窺當時這些日本皇族,在台灣島內真實的次元突破旅遊的實況,確實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歷史書籍,值得大家一起跟著作者走入這個時空,來一趟很特別的台灣之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洪致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