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學就入伍!全班七星山挖戰壕。台北大空襲。跑到哪,炸彈就跟著我到哪!
兒玉町賣書、入船町擺攤、御成町勅使街道歡迎中國軍隊進駐⋯⋯
國破山河在?事實遠比小說神奇。
日治最末年, 18歲少年學徒兵的台北記憶。
特別收錄:台北高校及高校生的台北歷史照片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對於戰後從台灣引揚回日本的四十餘萬日本人而言,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一生僅此一回的——「敗戰物語」。
竹內昭太郎,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一九四五年時就讀於臺北高等學校。這所保證直升帝大的菁英高校,日後同學們名人輩出。大戰末期,他們以「未來國家社會菁英」的身分,被徵調到草山、竹子湖、七星山一帶,充當「學徒兵」,徒勞地挖掘著防空洞和戰壕。
從作為天之驕子的台北高校生,到「剛開學就入伍」的學徒兵生活,戰時的經歷、戰局的流言蜚語、台北大空襲、終戰後的台灣社會風情,以及台日友朋們在時代淘洗下的不同際遇,都在年輕的心靈裡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
本書既是作者親身經歷大時代的回憶點點滴滴,也栩栩如生再現了一九四五年前後的台北。透過作者幽默與情感兼具的文字,熟悉的地景,青春年華的高校生,台北的生活風物、街衢道路、店鋪建築,渲染著彷彿宮崎駿動畫般的風采,再現了日本戰敗這一年間「敗戰的台北」,是一部帶著溫暖回憶的紀實文學。
「台灣島是生養我們的大地之母,我們體會到自己曾經蒙受這片土地無盡的恩惠。我認為那是人生的學習,是很質樸的人類的情感⋯⋯台灣,永遠都在。」
——竹内昭太郎
作者介紹
竹內昭太郎(1927-2021)
1927年2月出生於臺北,曾就讀臺北錦尋常小學校(今台北龍安國小)、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再直升臺北高校高等科,並於1946年畢業(第20屆文科)。引揚之後,繼續求學,自東北大學法學部畢業後,曾就任法務省入國管理局參事官等職務,卸任後則於拓殖大學、駒澤大學擔任講師,亦擔任法律事務所顧問。
在台北高校日籍校友會「蕉葉會」成員凋零後,曾為學徒兵的校友們成立了新的集會「蕉兵會」,竹內接手作為蕉兵會負責人。
終戰時仍待在臺灣,是以學徒兵之身迎接終戰的三百多位臺北高校在學生之一,也是戰後從臺灣島引揚回日本的四十幾萬日本人之一。
譯者介紹
林芬蓉
出生於臺北市,畢業於輔仁大學日文系,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
歷任銘傳大學日文系、淡江大學日文系、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講師。譯作有:《瑞典‧丹麥戶外歷史博物館》、《日本人在臺灣做了什麼》、《Stop!老後破產——45歲開始規劃富足的下半場》等書,以及《心靈的故鄉:京都》、「日本職人好吃驚」、「日本哪裡好吃驚」等電視節目字幕翻譯。
|序文推薦|
辜寬敏|總統府資政、台北高等學校同學會會長
吳正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專文導讀|
蔡錦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各界推薦|
川平朝清|前日本NHK經營主幹
園部逸夫|前日本最高法院法官
何義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鄭麗玲|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