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一本積累十年的詩集,跨越了青春的崇山,留下一縷微熱心血。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音韻是走揣台語寶的鎖匙, 臺羅、漢字是傳承台語的開始。 音掠予準,聽說台語自信閣歡喜, 字莫花去,讀寫台文媠氣閣趣味。
【蔡英文前總統 隆重推薦】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羅毓嘉放開來寫、為島嶼而作的詩, 以寫詩二十年的氣力。 ▍寫述愛,與一切受到政治衝擊灼傷的—— 我對愛一無所知 如同山對雨全無所求 仍被一個眼神擊中
「我們能否看著對方,在對方身上認出自己?」 一行禪師第一本中譯詩集 「一行禪師的作品,證明是現代人的痛苦與憂愁的一方解藥。」 ──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作者
醫道同源,鬆柔── 是傳統醫家與道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出一轍的共通源頭。 是太極拳與瑜伽共同追求,教人醉心的特質所在、造境之巔。 一刻鐘 鬆柔心;一刻鐘 鬆柔身;一刻鐘 解鎖僵硬;一刻鐘 注滿靈魂
2004年耶魯青年詩人獎得獎作品 三個章節、二十一首詩 美國詩人理查·賽肯由愛的執著生出的濃烈詩集 愛等於死,親密等同暴力 肉體與精神的冒險,血肉橫飛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地方。一個你能愛我的地方。/如果這不是個國度我不知道哪裡能是。」—〈霜雪惡雨〉
自序 這是我城市與生活的記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為了找點事情做,發現自己有一支筆,就是自己的回憶與想像。 感謝朋友和讀者的閱讀「令人懷念的未來」。書題「令人懷念的未來」,取自日本歌曲,意思是未來的路途,是由過去的點點滴滴的艱苦組成的。 副題「七分之一的世界」,是嘗試用淺白的詩歌和隨筆,書寫邊緣...
「詩,有時候能在最小最小範圍內
給苦熱以冰,給傷凍以溫泉,
堅實起來如餅,廣大起來如袈裟。」
──楊佳嫻〈物有微,聲有隱,詩有信〉
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作品,七年級詩人栩栩雪藏詩篇
彷彿整個宇宙觸手可及
而你正是時間本身;心的震央
──〈抵達〉
愛,是感官的重構中,最激烈的一種。如果以紡織比喻寫作,那麼情詩便是以自身的血肉紡紗,彼此交織,剪裁而成的錦繡。這親密又陌生的細節,無比擴張為文明後,復歸於宇宙。
《忐忑》,一本積累十年的詩集,跨越了青春的崇山,留下一縷微熱心血。
乍看之下,這些詩作多半能聯繫到特定對象或情境,然而,亦不妨視為一封封來自陌生人的邀請函,聽聽她的心跳──擠壓,舒放,因著無以名狀之物而加快。物皆有名,無以名之者乃是精神的動盪激越,遂有詩;詩,是詩人的手指。
有所思,所思者難免摻入時代的脈動,聲援同志,女性勞動,同樣在《忐忑》中有一席之地。情感和記憶或許煙消雲散,唯有美,回到了古典的抒情,繼續寫下當代的心跳。
那擁抱
如鬚如霧如觸手
如電,我曾渴望。冷空氣
使肺葉張開
一生這樣這樣的長
──〈十一月〉
作者簡介 |
栩栩
1988年生,台南人。耽讀食譜與生花傳書,關注美和苦難。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等。詩作散見於《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志詩選》、《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反勞基法修惡詩選》等選集。
「最美麗的修辭事實上就是最美麗的思想,而《忐忑》幾乎每一篇都給我這樣的感覺。」
──羅智成
「你不相信這個世界還能允許這些字詞的出現,你不可置信,她們就像當代的宋瓷。」
──張寶云
「詞彙被反覆拿捏、思量後,化作靜電附在情感摩擦之處,像是微小的火種,燃起內心的柴薪。」
──林餘佐
「緩慢錘造文本深處的觸覺與聽覺。在侘寂裡相愛,陰翳中凝視……」
──楊智傑
鋪排各種時空的緊縮與撕張,素描一耿耿於懷的自我,堆疊圈限危疑的「小江山」。
──郭哲佑〈曾經的粉身碎骨──讀《忐忑》〉
「栩栩的詩捧出天地物象形色,微渺近乎消化的縫線縱橫,那是感情與覺識,穿織肉與骨之間,危危繫住。那些縫線,怎樣屏擋不讓世界崩潰,於心跳紊亂多拍下仍可以交融運作,可以說就是詩的技藝……」
──楊佳嫻〈物有微,聲有隱,詩有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