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不了解青年諮詢委員會,那就讓來自不同領域的九位青年公共參與者告訴你,到底誰代表了青年?現在青年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已了解青諮,甚至你就是青諮,那麼也來聽聽青諮前輩如何與行政官僚對話、協調,如何避免自己發聲的議題成為有光無聲的鞭炮?
◎現在年輕人過太爽?誰說一代不如一代?透過協作模式的雙面性與發展,青年共創可以再進化,為時代擦出的另一種火花!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本書為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 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傷害; 然而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挑戰了這樣的預設, 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生命品質並非好事減壞事」等論點證明,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 貝納塔也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 在...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誠摯推薦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對我來說,青年朋友的創意和活力,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那道光。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已初審通過,將現行民法成年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待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後,最快將於民國112年1月1日施行——但青年事務應該由誰來關心、思考、發聲呢?青年該如何參與公共事務呢?
公共事務環境,尤其在公共政策推廣上,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皆非常仰賴青年,青年在大眾視野前常被當成「未來希望」、「積極發展」等的象徵,但青年的聲音被傾聽過嗎?青年的聲音要如何才能被傾聽?
你聽過「青年諮詢委員會」嗎?青年朋友往往最容易感同身受社會現存的問題,也能確切提供解法,進入政府內實際參與政策,也逐漸成為青年朋友的日常。至今日,分布於中央各單位、地方政府的青年諮詢組織越來越多,青諮會是青年與政府的溝通、對話平台,是強化青年公共參與及溝通機制,並提供青年於政府政策形成中之參與管道。
但中央與地方的執政者又如何看待青年諮詢委員?
怎樣才能成為青年諮詢委員?
身為青年諮詢委員須具備什麼能力?
青年諮詢委員參與公共事務常面對什麼挫折?
吳律德、曾廣芝、黃偉翔、林家豪(Buyung Sigi)、陳建穎、賴建宏、楊昀臻、曾露瑤、林楷庭等九位來自各個領域,現任或曾任中央與地方青年諮詢會議的夥伴,書寫自身以青年諮詢委員身分參與公共事務的經歷,以及對於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感想與建言。
有意願翻開此書的青年讀者能了解到底誰代表了你,不認為自己是青年的讀者也能知道現在青年在意的到底是什麼,進而推廣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社會氛圍,進而扭轉熱衷於社會公共參與或地方公共事務的熱血青年,被當作「新媒體工具青年」錯誤觀念。
【作者簡介】
吳律德
生於臺灣臺北市文山區,是一名政治、社運、教育、非營利組織人士,長期為學生自治、青年公共參與發聲。
曾廣芝
一名公衛人,透過踏訪、政策參與、研究與非營利組織關注並參與青年發展、公共參與及社區健康。
黃偉翔
技職議題工作者,曾獲選WorldSkills世界12大技能新創家、《天下雜誌》新世代領袖、中華民國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
林家豪(Buyung Sigi)
出生於泰雅族部落,漂流落地於都會區,研究資訊科技、行銷管理與合作事業領域,長期關注族人發展議題並以專業背景傳承族群文化。
陳建穎
彰化線西人,因關心學生權利而踏入學生自治,也因身為障礙者而關注特殊教育,醉心於法律並期許能以此揉合議題關懷。
賴建宏
一名公參人,現為從事偏鄉及原鄉離島地區相關工作,再投入此領域前是一名協助政策制定、規劃與執行方式修正,曾參與、規劃與執行青創基地、地方發展相關政策及計畫。
楊昀臻
關心社會議題的心理系大學生,從兒少代表開始參與公共事務,主要關心教育及性別議題,同時注重社會大眾心理發展。
曾露瑤
一名高中公民教師,藉由課程安排與學生講授公共參與之重要性。並規劃活動讓學生透過實作了解公共參與多了你,將會更完整!
林楷庭
1999年生,都市計畫領域在學生。現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青年委員,曾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總召集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