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要学习时常思考,才能让自己越变越好。
而人要越变越好,越来越进步,首先就得假设自己还有不够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需要学当自己“够好的父母”。
我们可以努力当孩子“够好的父母”,也要学当自己“够好的父母”。
在充滿挑戰和苦難的世界中,我們往往會問:活著有什麼意義? 「當上帝的手介入,一切都有意義。」 傳道書探討的不僅是人生意義,更是敬畏上帝的重要性。敬畏上帝就是讓祂來介入,人生大小事都有祂掌權。 儘管這個世界充滿苦難,我們勞碌所得的終會消逝,但如果懂得敬畏上帝、按照上帝的心意來活,順境逆境都有意義...
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收錄「韌性商數(RQ)檢測表」「美國學校情緒調節程序」等實用評估及簡單可行的耐挫力鍛練法。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年度好書獎」 ★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美國Amazon五星見證 神的指引,比你想像的更清楚。 當神對你說話時,你聽得到、也聽得懂嗎? 本書提供的方法,讓你理解神的訊息, 分辨神的旨意,跟隨祂步履前行。
睽違五年,黃瑽寧最新著作 以科學實證為教養靠山,走出育兒挫敗感, 給足自己勇氣和信心,樂在享受當爸媽,打造幸福感十足的成長性家庭。 以研究實證為湯底,父母之愛為佐料。這次,黃瑽寧要以為人父、人夫角度,從睡眠模式、安全依附、語言發展、親子溝通、手足教養、爸爸育兒、學習引導、幸福婚姻等共九大面向,為你...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緒上的困擾,憂慮、沮喪、恐慌、孤單、罪惡感⋯⋯,這些痛苦的根源通常埋藏於我們做孩子所學到、延用至今的行為模式中。由於不良的養育或童年創傷,我們邁向成熟的腳步是緩慢的或甚至是完全停止的。 本書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這些掙扎在聖經裡有解決之道,幫助我們學習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
本書記錄了作者由患癌入院到化療完成的點滴、感受和心路歷程。 這個突如其來的病令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加上當時他正面對創傷後遺症和人際情緒困擾,對他來說,這病簡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本書盼望將治療期間閱讀詩篇所產生的感想記錄下來,內容關於治療與禱告的經驗,作者如何藉此與自己和上帝對話,與詩人共感。 雖然...
作者的话 | 照顾孩子很幸福!
许多家庭之所以吵吵闹闹,主要原因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希望别人听从自己。当家长的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善尽职责,努力管教孩子而已;而当孩子的,则觉得需要为自己争取自由、独立、说话等权力而已。没有人愿意打开耳朵,聆听对方,焦点总放在如何改变对方,为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长久下来,有时候都忘了为什么而吵,为什么关系总不好!理应彼此照顾,相互保护的家人怎么变得像敌人似的?理应舒适、温暖的家却变成了战场……
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
- 丰实自己的内在。
- 用对方法来应对每个日子中所面对的人事物。
- 父母们可以得到更多管教的窍门。
- 孩子们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与行事作风。
——当我们发现有不够好的地方,愿意尝试改变现状,方可以有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梁婷婷
- 文桥传播中心辅导主任,约20年辅导治疗经验
-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
- 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教育辅导与谘商硕士学位
- 少年杂志《青春路》主编
- 马来西亚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 KPWKM )委任婚前辅导课程讲师
- 爱FM、MELODY FM、NTV 7、八度空间的节目嘉宾
- 著有辅导书籍《传说中的那些日子》《不要斗牛》《猴子面包树》《假如水母会说话》《劲爆少年》,以及童书《跟着做猩猩》《恒恒与菜菜》等
陈心洁临床心理学博士 | 平易近人的心理学
我与婷婷姐妹虽然只有一面之缘,而且是在匆促的情境下的问候,但她阳光般的笑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0年前就听说文桥有一位这样的热情辅导员,青少年事工的佼佼者,而且辅导了许多青少年的个案,也写了许多文章勉励青少年。我们都知道,要做青少年辅导需要非常大的包容性和精力,而且也要能够随时保持时代的敏感度,与时俱进。所以婷婷姐妹能够20年如一日保持这方面的热情,让我感佩。当她邀请我为这本新书写序时,我觉得也是一个能服侍她和文桥的机会。
在本书的自序,我看到婷婷如何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人母,并且对父母的同理更上一层楼。这也是许多青少年工作者难得的特质,因为一般辅导员都会站在孩子这边,控诉父母的“压迫”和不理解。但是在这本书里,婷婷不仅是写给青少年,也增加了写给父母的文字。当理解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后,婷婷发现“够好的”父母们,其实也可以养育出“够好的”儿女,进而培养出“够好的”花园,也是家庭的生命力。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在关系中取得足够的营养成长。从神学角度而言,这也是灵魂在“成圣”的道路,因为没有“完全的圣人”,我们只能抱着罪性的残缺,继续做一个“够好的”基督徒。所以“够好的”(Good enough)这个概念是让我们接纳自己,不苛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也推动我们全面成长。一个“够好的父母”,是会犯错的父母,但也会有自我觉察和修复关系的能力的父母。与其逼自己成为完美的父母而焦虑重重,不如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氛围长成他们自己的样子。我想,这是婷婷希望读者获得的信息。
从专业的心理治疗理论,我在婷婷的文章里看到了一些Satir体验性的辅导技巧、REBT的理论、结构性家庭理论的三角关系分析、精神动力学的原生家庭和Significant other的概念、愤怒和压力管理。由于婷婷想写给心理学入门的读者,没有把专业理念系统介绍和归纳,而是深入浅 出的表述一些理念,所以这本书和一般的心理学专业书籍还是不太一样。
婷婷文字的强项是她的经验谈,用浅白的比喻或形象来让读者去体会(比如发霉的面包、花园等)。间中,她也会引用圣经的角度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结合她的论点,让读者更加贴近她的核心。所以这本书不一定要从第一页读起,读者可以按照文章类别翻阅,各取所需,并且自助助人。最后,在婷婷允许下,在此提醒读者,书中有一些案例和心理学理论,由于篇幅简短,难免分析得比较简洁和粗糙,希望读者不要急于对号入座,作为诊断自己或他人的标准,毕竟每个人的苦难缘起和经历都不同。
撰此文时,人在路上,匆促浏览书中6万多文字,对于书中的理解或许不够细致,感激婷婷的耐心解释。再次祝贺婷婷和文桥辛苦“孕育”和“产出”这本平易近人的自助书籍,愿其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