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訪古早

6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10/2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1931951
  • eISBN: 9789571932385
  • 字數: 177,792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6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收錄作者寫於一九七○至一九九○年代的四十六篇飲食散文,文中處處可見作者深厚的歷史涵養,於是大至一場盛宴、小至一碗豆汁,作者都能將其文化脈絡娓娓道來。讀者除了可以從飲食文化的變遷中看見當時庶民的生活風貌,也可以一窺「吃」這門學問如何與歷史息息相關。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9-04-16
    電子書: NT$ 188

    本書為林海音最早期的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北平成長,戰後才返回故鄉臺灣。客居北平時,遙想故鄉的人事;回到臺灣後,又懷念北平的一切。對這兩地的情感,釀出一顆想念的心。 原來我所寫的,數來數去,全是陳穀子、爛芝麻呀!但是我是多麼喜歡這些呢!

  • 電子書: NT$ 420

    《四手聯彈──王鼎鈞‧程奇逢散文合集》全書十二萬餘字,分上、下二篇,上篇收錄〈中國神話大檢閱〉、〈十億個掌聲,十億份思念〉、〈紐約街頭藝人〉、〈中央公園綠色的眼睛〉等28個主題,二人先後為千字文;下篇收錄王鼎鈞三篇長文:〈我的四弘誓願〉、〈教科書裡的人情世故〉、〈疫情下的生命情懷〉,與程奇逢〈激情與...

  • 電子書: NT$ 285

    回想當初心情,大抵仍是「好壞姑且不論,應該只有我能這麼寫」,於是就這麼寫了。 重讀這些文字,仍能憶起每一篇對應的時空: 多半是在舊家頂樓加蓋的房間,橫七豎八堆滿永遠沒收拾的書和唱片,深夜掛著耳機聽音樂免得吵到鄰居, 一面奮力敲著那台麥金塔的鍵盤…… --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十周年增訂版序

  • 電子書: NT$ 125

    羅智成評《不安的居住》說:「陳義芝是個斟酌字句、玩賞字句的完義主義者……擁有自己原創的理念世界,悠遊於各種精意象、隱喻象徵的複雜工程裡。」

  • 電子書: NT$ 266

    20位作家書寫台北街道的全新創作 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台北 不需要等到失去才來懷念,也不用搞什麼偉大的文學排場, 今日,且讓我們談論台北吧,像坐在我們心愛的小酒館裡,有一搭沒一搭,彷彿沒有明天地。敬我們的台北。──胡晴舫

  • 電子書: NT$ 285

    這裡說的,其實是台北的青春,我們的青春。--張大春

  • 出版日期:2015-09-01
    電子書: NT$ 266

    ★ 闊別二十餘年,繼《單身薏惠》、《皆大歡喜》後,蕭颯最新長篇小說。 ★ 採時間跳躍的敘事方式,有別於過去的小說敘事方法。 ★ 故事橫跨新店、淡水、民生社區、信義區、石牌、天母、內湖、大安區等地,展現大臺北城市發展史。

  • 電子書: NT$ 245

    每天吃一顆糖,然後告訴自己── 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每一秒鐘的自己,都不一樣。 看三毛如何在歲月中重生,坦然無懼的面對生命!

  • 電子書: NT$ 284

    ♪♪ 一本寫給五年級世代的情歌之書 ♪♪ 時間是公平的,青春總會離開你,也會離開我 所以,唱歌吧!在忘記之前 一首歌一首歌地唱寫入回憶  

  • 詳細資訊

    飲食文學開拓者──逯耀東──經典作品

    逯耀東教授文化素養豐厚,長年致力於文化、歷史研究,對古籍中的飲饌有深刻的了解。他曾經數次前往中國大陸探訪民間飲食的變遷,尋覓流失的古早飲食,並記錄沿途所食美饌,發表了多篇飲食文化的文章,在紙上飄香。本書收錄作者寫於一九七○至一九九○年代的四十六篇飲食散文,文中處處可見作者深厚的歷史涵養,於是大至一場盛宴、小至一碗豆汁,作者都能將其文化脈絡娓娓道來。讀者除了可以從飲食文化的變遷中看見當時庶民的生活風貌,也可以一窺「吃」這門學問如何與歷史息息相關。

    【本書菜色】

    ☆炒肝
    北京傳統早點,主要的材料是豬腸和豬肝,以生熟大蒜、黃醬、大料、高湯、澱粉勾芡而成。但名為炒肝卻不是炒,而且肝少腸多,實際上是燴肥腸。

    ☆燉生敲/
    最道地的南京料理,是將鱔魚剝開鋪平、過油微炸,切成塊狀,置於砂鍋渾燉,趁熱上桌!

    ☆佛跳牆/
    以鮑參翅肚二十多種主要材料,依其熟爛難易的程度、層次放在紹興酒罈中,「煨」製而成。「煨」必須掌握兩個要訣,那就是時間和火候恰到好處。

    ☆黃芽菜煨火腿/
    先用雞湯將皮煨酥,再將肉煨酥,放黃芽菜心,連根切段,約二寸許長,加蜜酒娘(指酒釀)及水,連煨半日,上口甘鮮,肉菜俱化,而菜根及菜心絲毫不散,湯亦美極。

    【作者簡介】

    逯耀東
    (1933~2006)
    生於江蘇豐縣。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所畢業,並獲頒國家文學博士(歷史學)。曾任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畢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專注於魏晉史學與近代史學,晚近則傾心於飲食文化的研究,其發表許多談論飲食的隨筆,均膾炙人口,馳名中外。

    媒體推薦

    【膾炙推薦(按筆畫順序)】

    周惠民
    作家、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舒國治
    作家

    韓良憶
    作家

    「逯耀東教授是史學大家,但世人對他的認識,卻是他的飲食史。不過逯老師的飲食史並非描述甚麼是『美味』,而是提示:美味言人人殊,但其背後的歷史底蘊的文化情懷,才是值得關切的。」
    ──周惠民

    「在台灣,吾輩飲食文化研究者和作者,多半曾蒙受逯耀東教授啟發或影響。逯教授生前能吃、懂食,而其歷史學術背景,讓他格外留意飲食的變遷和流動,也特別重視飲食背後的文化意義。其文字根底深厚,兼顧理性和感性。當代讀者透過其飲食著作,了解到一件事——飲食其實反映著文化。」——韓良憶

    【讀者敲碗 好評再版】

    「雖書內所述大部分菜樓、小吃店現已不存,但那種感嘆與對佳饌的嚮往是數年如一日,亙古不變的。」

    「這本書裡面提及《金瓶梅》與《紅樓夢》中的「吃」,細細閱讀那種講究,那是多麼的有意思啊!又有如蘇東坡被貶時的落魄與其飲食記錄,裡面那些聽來不可食、太過「原始」的食物如「蜜唧」,聽來又是如何的讓人嘖嘖稱奇!這本書記錄了好多中國古時候的飲食,真是令我愛不釋手!」

    「作者以淺近的文字,配合引用精彩的詩詞典故,使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宛如呈在眼前,香味四溢,勾得人都好像魂失其中,越讀越垂涎不已!」

    「作者吃的其實是文化、是中國人共同的回憶,他吃的是一種名為「傳統」的美麗氛圍。」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7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