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最佳讀本
啟動科學精神,一場珍貴的生態記錄之旅
-----------------五大專業主題------------------
候鳥Ⅹ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野蜂Ⅹ李曼韻(師鐸獎得主)
水獺Ⅹ袁守立(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石虎Ⅹ陳美汀(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
海龜Ⅹ程一駿(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十八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迎來了物種大發現, 整個歐陸當代最偉大的心智都為之神迷, 人們試圖創造出一套可以解釋所有自然生物的體系, 一場偉大而可敬的競賽於焉展開。 ★★★★★ 2025年普立茲傳記類獎 ★★★★★ ★★★★★《柯克斯評論》年度最佳好書 ★★★★★ ★★★★★ 美國筆會PEN/E.O.威爾...
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榮獲水石科普類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精選、《泰晤士報》年度好書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最佳圖書、亞馬遜編輯最佳非文學選書 全球熱銷25萬冊 挑戰人類壽命的生物極限,一本最具科幻感的科普書! 生老病死…偏偏大自然中有些動植物並不遵循這樣的定律 從基因編輯到抗老化藥物,...
這是一本寫給運動愛好者,同時也寫給對運動感到焦慮又困難的一般大眾,為了自己健康必備關於運動和健康的好書。 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
那是因為,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悠遠到我們必須發明一個特定辭彙「深度時間」(deep time),用來形容那個「寒冰會呼息,岩石有潮信,山巒有漲落,石頭會搏動」的世界。在那樣以億萬年為尺度的世界中,往下一公分可能就代表回溯上萬年。
牙醫能幫你矯正牙齒, 卻沒告訴你,齒列不正背後隱藏著更大的健康危機 齒列不正、下顎後縮、用口呼吸…… 這場現代流行病,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悄悄發生。 本書能幫助您解決身體和口腔姿勢問題, 培養更強壯的下顎,使其可以容納三十二顆牙齒, 並打造寬敞、健康的呼吸道。
瑞典最高文學桂冠奧古斯都非虛構大獎獲獎作品 鰻魚從哪裡來?牠們是什麼?牠們是魚還是別種全然不同的生物?即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日,世上還沒有人見過鰻魚交配或生殖。我們也仍然不知道,是什麼驅使在淡水居住數十年的牠們,泅泳數千公里,回到起初誕生的大海海域中死去。鰻魚仍然是個謎。 本書作者帕特里克...
年度物理世界圖書 《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電訊報》 評為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生命是物理學的下一個偉大前線。」—沃克(Sara Walker) 生命=物質+資訊? 回應薛丁格「生命是什麼?」的提問, 物理學家戴維斯以「資訊」觀點,尋回物質與生命之間的失落環節
Times New Roman 級數10.5 比爾・蓋茲推薦選書! 亞馬遜書店破千名讀者近五星滿分好評, 長踞「建築工程分類榜」Top 1! *** 訂閱數破400萬YouTube科普頻道《實用工程學》創辦人格雷迪.希爾豪斯,讓你不用具備工程學背景,也能對道路、橋梁、隧道、通訊、發電、水利工程等,...
---紐約時報著名書籍-- --NPR科學週五讀書俱樂部精選-- --《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新科學家》、《出版商周刊》 以及《衛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大崩墜、熱寂、大撕裂、真空衰變、回彈…… 5個迥異的宇宙末日場景,到底誰會勝出? 以有涯隨無涯,一本書看懂宇宙結構,以及背後深層的演變力...
你有自信能在歷史上的大危機中存活嗎? 如果你擁有這本書,就一定辦得到! 榮獲博客來外文選書, 一堂完美結合歷史與科學的大師課!
微小細菌的免疫系統,如何變成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 這項科技又如何成為掌控生物演化的力量, CRISPR革命即將帶來前所未見的影響,我們準備好了嗎?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革命正在全面展開, 波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我們會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我擁群像》普立茲獎得主全新力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時代》雜誌⋯⋯橫掃2022歐美年度最佳圖書榜★ ★卡內基傑出非虛構獎章得主★ ★入圍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科克斯書評獎★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 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 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 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比爾‧蓋茲(Bill Gates)2014年夏季六本推薦書單之一 「如果滅絕是個令人害怕的話題,大滅絕更是令人驚恐萬分。但是大滅絕也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在以下的篇幅裡,我試著表達大滅絕事件的一體兩面:對於所學事物的興奮,以及恐懼。但願讀者看完本書之後,對於我們生活其中的非凡當下,能懷有一份感恩之...
迄今為止,大部分海洋研究都在船上進行,而作者以一年半時間走訪離經叛道的民間海洋研究者、身懷絕技的自由潛水人、瀕臨消失的日本海女,以賭上性命的勇氣,親身體驗潛入深海八百公尺深,獲得令人震撼的生命體驗,寫進了《深:海洋怪奇物語;自由潛水人、叛逆科學家與我們的海洋手足》書中。在這裡,海洋呈現出如深邃宇...
我們為什麼會有犧牲、信任、分享這些利他無私的行為,卻同時也存在背叛和欺騙? 文化、宗教、藝術,這些我們向來視之為人類文明之精華,究竟是社會性的積累、還是生物性的產物? 由此思考,我們是否能對人類行為有更不一樣的理解與詮釋?
自然科普最佳讀本
啟動科學精神,一場珍貴的生態記錄之旅
-----------------五大專業主題------------------
候鳥Ⅹ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野蜂Ⅹ李曼韻(師鐸獎得主)
水獺Ⅹ袁守立(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石虎Ⅹ陳美汀(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
海龜Ⅹ程一駿(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本書特色==
◆ 統整動物專家分享的野生動物觀察研究方法及工具,讓你快速掌握觀察要點。
◆ 收錄珍貴研究照片與成果,還有豐富動物知識,並適時加入重點整理、專有名詞解說,訓練科普閱讀能力,建立科學素養。
◆ 專業分析解說野生動物的生存困境,傳遞生態保育觀念,傳達出不屈不撓的科學家精神。
◆ 動物專家推薦書單,提供科普知識延伸學習。
◆ 附學習單,讓孩子動手開始做生態觀察。
★適讀年齡:五年級以上,無注音
★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生物
★關鍵字:自然科普、生態教育、動物保育
==內容簡介==
每年飛來台灣過冬的候鳥越來越少,
台灣本島的石虎不到500隻,
在金門生活的歐亞水獺僅存不到200隻……
▍觀察×保育
氣候變遷,地球環境變化,對於野生動物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失去棲地、繁殖地……族群數量漸漸變少,甚至面臨滅絕。為了維護生態平衡,「動物保育」成為重要課題,但要如何幫助野生動物呢?這就要從觀察與調查開始,唯有了解野生動物,才能找到最有效的保育方法。
▍難得的觀察之旅
為了這些逐漸消失的動物,動物專家學者投入漫長又辛苦的野外調查工作:
冬天清晨頂著寒冷的海風數鳥,半夜輪班找海龜,累得喝水喝到一半也能睡著,山中追蹤石虎,沒路時只能靠自己開出一條路……
▍專家經驗 × 觀察方法
觀察鳥類需要「耳聰目明」?公民科學調查法、發達的自動監測工具、蜜蜂若消失,反而危害人類?「不喜歡就消滅」的錯誤觀念、苦等六年才等到研究成果……
‧熱愛鳥類的林大利
.希望扭轉蜂類印象的李曼韻
.研究歐亞水獺多年的袁守立
.推動石虎保育的陳美汀
.成功讓大家正視海龜保育的程一駿
分享多年來的觀察方法與心得,以及珍貴的研究資料。
透過動物學者的眼睛,了解野外調查的各種細節及動物知識,還有他們關懷野生動物的心,以及期待大眾一同加入動物保育的期盼。
現在,你也可以為了野生動物站出來,成為熱愛自然、關懷動物的小小生態觀察家。
作者簡介
李曼韻
台灣師大生物系畢業,現任國中生物教師。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獎、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師鐸獎,著有「生物課好好玩」系列書籍。
幫許多動物說話,特別是蛇、蜘蛛、毛毛蟲……這些不討喜的動物,其中難度最高的就是「蜂」,期望人們不要因為害怕就想除掉牠,而是要懂得相處之道,讓物種達到平衡。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從把鳥納入望遠鏡的視野中、正確的辨識鳥種、學習鳥類生物學理論。至今,成為以鳥類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者、以鳥類為國家生物多樣性指標的政府幕僚、以賞鳥為休閒活動的自然愛好者。鳥類,早已成為他生活的許多部分。
袁守立
大學時進入東海大學生物系(現為生命科學系),最後一路在生科系跌跌撞撞念完博士。主修專長為哺乳類學、生態學與分子生態學。
二〇一六年開始與金門的歐亞水獺結緣,藉由過往的經歷,快速累積了大量水獺活躍影像與生態資料,也發現許多水獺過去不為人知的可愛面及凶暴面。
陳美汀
現任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致力於石虎生態研究和保育工作。
二〇一七年與多位關心石虎的夥伴成立「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希望集合民間群眾的力量,一起保護台灣的石虎和其生存的淺山環境,同時保護淺山環境的其他野生動物。
程一駿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教授。大學讀海洋大學漁業,研究所就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海洋系,碩、博士及博士後都是從事棲生態學研究。因緣際會收了一位研究海龜的學生,就這樣開啟了海龜研究之門。
==各界好評推薦==
• 呂軍逸(蝌蚪老師)/昆蟲&生態講師
• 林青峰/生態觀察家
• 袁孝維/台大森林系教授、台大國際長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 童師薇/台中市大墩國中生物科教師
• 葉惠貞/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資深教師
•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知識長
==好評推薦==
這本書除了告訴你如何觀察野生動物,以及觀察過程中有趣的故事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希望坐而讀,更要起而行,站起來走出戶外,接觸野生動物。接觸不是要你和野生動物零距離互動,而是和牠們所生存的棲地有情感的連結,有了情感,我們才會挽起袖子為大自然的朋友請命並拚命!享受這本書帶你進入野生動物觀察者的世界,也保護我們的「野」朋友都能夠擁有各自安身立命的家。——袁孝維(台大森林系教授、台大國際長)
五位關照不同生命、見識與學識兼備的作者,為了保護與恢復動物和我們共享的世界而站了出來,他們若不是英雄,誰才是英雄呢?——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知識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