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提名、2012年龐佳萊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巨擘 弗里曼.戴森
對科技與人類未來最浪漫的人文思考,對科學歷史最知性的見解,對科學與道德以及信仰爭議最具啟發性的觀點。
「懂不懂量子力學是物理學家的事,會不會用就是咱們的事, 利用好的話,你就可能是下一個馬雲或比爾‧蓋茲。」 ——百萬YouTuber老高與小茉
笑鬧中的真智慧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量子糾纏、頻率、共振、時間旅行 「拿掉數學,物理就變成純粹的魔法⋯⋯」 科學與宗教、靈性的超級碰撞! 沒有數學公式 寫給文科生的量子物理入門 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科學類)! 紐約時報暢銷No.1作者蓋瑞・祖卡夫 開啟新時代量子力學與宗教結合先驅 拓展你的思維邊界 進入奇異又迷幻的...
★本書榮獲吳大猷第十屆科普著作翻譯類佳作獎★ 《週日泰晤士報》2017年度科學選書 暢銷科普作家 馬特.瑞德利盛讚:當代最好的宇宙學作家!
什麼是元素週期表? 這份最廣為人知的科學圖表從何而來? 表上的元素是如何發現?怎麼命名?什麼樣子? 這些排列又代表什麼? 週期表問世後,百年來出現了上千種形式, 包括螺旋、同心圓、樹狀等等, 為什麼這麼多種?是否有最理想的版本? 關於元素,又有哪些最新發現?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本書將是你最後一次能讀懂霍金的機會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霍金卻給了我們問題。 而且霍金所提出的問題,仍將在往後數十年間, 持續引領出重大的突破與進展…… 我們將可歸因於,我們是站在霍金肩膀上的緣故。 ——索恩(Kip S.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學教師常在想,要怎麼把科學教得更有趣, 我想他們應該取經本書,教點科學史吧! ——《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是一門課本不會講的化學課, 不只告訴你整個千迴百轉的化學發展過程,豐富的化學知識, 還有宛如小說情節般精彩的化學家故事: ...
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這本書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他那立志培養出科學家的父親,以及與他相知相惜,常淘氣的要他「你管別人怎麼想」的初戀情人。此外還有費曼的生活感想,充滿感情家書等等。 第二部談到費曼此生最...
隨著書中娓娓道來量子理論的誕生故事,你會看見如今鑲嵌在萬神殿中的大名: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在成為世界尊崇的英雄之前,都是飽受質疑的科學家。追尋他們的訝異、掙扎、發現和猶疑,有如親臨大師的工作現場,你可以和他們一起困惑、摸索、思考,最後一同享受發現的震撼與喜悅。
康乃爾大學梅森哲講座歷年最著名的演說 入選「近代世界最佳書籍」大系, 與達爾文《物種原始》、亞當斯密《國富論》齊名 在這一系列七講的演說裡, 費曼從重力出發,再談及守恆、時間等大自然最廣泛的特性, 不僅描繪出物理之美,也告訴我們應該具備的科學態度。
「全球最具原創性的思維之一。」——倫敦《泰晤士報》
「這些文章出自一位打破傳統的物理學家,他已成為科學界最具說服力的解說者之一。」——《紐約時報》編輯推薦
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提名、2012年龐佳萊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巨擘 弗里曼.戴森
對科技與人類未來最浪漫的人文思考,對科學歷史最知性的見解,對科學與道德以及信仰爭議最具啟發性的觀點。
從伽利略到今日的業餘天文愛好者,科學家一直都是反叛者。他們就像藝術家及詩人一樣,擁有自由的心靈,抵抗自身文化加諸於其上的限制。在追求大自然真理的過程中,他們同時受到理性與想像的引導,而他們偉大的理論具有非凡藝術作品的獨特與美感。
了解科學的最佳方式就是去了解那些研究科學的人:戴森講述了那些科學家的故事,從牛頓致力於物理學、煉金術、神學以及政治,到拉塞福發現原子結構,再到愛因斯坦固執地反對黑洞想法的故事。同時,戴森與愛德華.泰勒及理查.費曼等卓越物理學家熟稔,也因此對他們的故事描述地栩栩如生。
戴森的眼光還超越了特定的科學問題,去反思更廣泛的哲學議題,像是簡化論的限制、戰略性轟炸與核武的道德問題、環境保護以及科學與宗教間之關係。這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位多產的作家,他的這些文章提供了看待科學歷史的知性見解,以及對當前有關科學、道德與信仰爭議的全新觀點。
作者簡介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1923~2020)
英國物理學家,美國物理學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與倫敦皇家學會院士,並於2000年榮獲鄧普頓宗教促進獎(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in Religion)。大半輩子都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擔任物理學教授。他在閒暇之餘還會撥空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言,也為一般大眾撰寫書籍。
戴森出生於英國,二戰期間擔任皇家空軍科學家。他在1947年以研究生的身分來到康乃爾大學,與漢斯.貝特(Hans Bethe)、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一同研究,開發了一種對使用者友善的原子與幅射行為計算方式。他也研究核子反應爐、固態物理學、鐵磁性、天文物理學與生物學,尋找可以有效應用優美數學的問題。
著作:
《宇宙波瀾》(Disturbing the Universe), 1979
《武器與希望》(Weapons and Hope),1984
《全方面的無限》(Infinite in All Directions),1988
《生命起源》(Origins of Life), 1986出版,於1999年再版
《21世紀三事》(The Sun, the Genome and the Internet),1999
《反叛的科學家》(The Scientist as Rebel), 2006, 紐約書評出版
《一面多彩的鏡子:論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A Many-Colored Glass: Reflections on the Place of Life in the Universe),2010
譯者簡介
蕭秀姍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系學士、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醫療影像處理碩士、家庭與兩性關係碩士。旅居歐美超過十年,目前回台定居。身兼全職媽媽與半職譯者,以照顧家庭為主業、翻譯書籍為調劑,在文字與生活之中尋找平衡。擅長科普、心理、醫藥理工與食材料理等翻譯。
譯作有《都是荷爾蒙惹的禍》、《帕夫洛夫的狗與薛丁格的貓》、《大腦有問題!?:大腦瑕疵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改變自己大腦的女人:從多重學習障礙到創辦學校的國際教育家》、《天天在家玩科學》、《風味聖經》與《風味事典》等等。
其中譯作《重力簡史》榮獲「吳大猷第十屆科普著作翻譯類」佳作獎。(商周出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